第137章 被唤“多余”只能唯唯诺诺

小时候,我对两件事深恶痛绝:一是被称为“多余”;再一个就是妈妈重复了千百遍的那句话:“别看你就早出来五分钟,那你也是姐姐,就得让着弟弟!”

但我一直没想出来对抗的办法。

虽然我记事比较早,2岁多的记忆片段如同影像般可随时播放,但我不能自小就明白“多余”的意思,还以为那就是大人给我起的名字呢。等知道了这个词的贬义,却也懂得了自己的吃喝拉撒睡等等一切事项都得靠着父母才行,也就失去了反抗的动力。

我说话、走路都比肖强早,帮他做事是自然的,很多时候也是我愿意干的,只是后来他的蛮横与纠缠让我无可奈何。其实我明白他的很多不良习惯都是父母骄纵的结果,也曾幻想过什么时候能突然改变这种重男轻女的极端环境,但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稍大些,我也看出妈妈的不容易:爸爸每天上班就够累的,家里的闲杂事基本帮不上忙。而妈妈买菜做饭、缝补浆洗忙得团团转,还要照看两个孩子,实在是没有闲功夫。那时候条件差,仅烧火一项就够麻烦的。

在老家,有大灶和地炉子两种方式。大灶上有大铁锅,做饭、烧水来得快,有时还用拉风箱的方式助燃。但那需要一抱又一抱的柴禾,还要保持火的均匀。弄不好的话,不是烧不开锅,就是让饭糊了。

大灶的火烧得快、熄得也快,不能保持炕的温度,所以,到晚上都要焖上地炉子的火。点燃地炉子也有讲究,通常是玉米皮垫底、再加秸秆、劈柴,然后才是块煤或煤饼。顺利的话,一张纸便能引燃,若是遇到哪个环节不顺,比如柴有潮湿,煤不好烧,或是风向不对导致烟囱倒灌等等,那么冒黑烟、分几次点燃都是必不可免的。晚上焖火既要透风又不能透太多,要不然不是焖死就是着过了。

在修理厂,我家只有半间房,所以只能用地炉子做饭及烧炕。

我妈妈早上起来总是先捅开焖着的炉子,热点儿剩饭,让爸爸吃完上班。然后,她给肖强我俩喂饭,最后是自己打扫。把碗筷收拾利落后,她先把中午要做的准备好,还要填煤、掏炉灰、烧水。如果有时间,她会抓紧把她的旧衣服改成小衣服,或是把大人衣服拿过来缝缝补补的。因为他们的衣服数量也不多,每一件都得穿挺长时间,就算不刮不扯,磨破也是避免不了的。那时布料少,补丁都不好找,只好把袄兜、裤兜拆掉当补丁。衣服穿出去,补丁上针脚的大小与细密程度很明显地说明缝补人的手艺。

中午,爸爸饭后能休息一会儿,妈妈得把孩子哄好,如果有哭的还得抱出去呆会儿。

待爸爸上班,妈妈才能休息一下,然后又是操持晚饭了。

为了能让我们生活宽松一些,爸爸下午下班后,还要出去卖一小筐水果,顺便买些菜回来。

长大些后,接爸爸回家就成了我和肖强的一个乐趣,因为爸爸有时会给我们留下几枚果子。

不过,如果卖得好,他就只留2个。像那一次,本来是给我和肖强一人一个的,但我刚咬一口,便被妈妈抢夺了去。

那样的时候我真的挺委屈。可是这种委屈太多了,一件件都记住的话,会占用太多的脑容量。再说,就算记住了又能怎么样?和大人讲道理,让他们有所改变?还是算了吧,实际生活中告诉我那是没用的。

和肖强也没得商量。他小时候只知道从我这儿占便宜、找帮助,稍有不顺心思之时便向妈妈告状。

妈妈过来找我算账的凶劲儿,想想就够可怕的,只好忍了吧。

因而我从小就被认为只会唯唯诺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