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扬州春日

运河穿城而过。

夜把扬州改变了,岸上河上全是灯火。

扬州春日,两重城墙上的晚霞渐次褪去,夜桥灯火次第点亮。

李商隐步出诸道盐铁转运使府邸,看夜市千灯,辉罗耀列在河的两岸。衙门临水,差役正在把他的行李放到官船上。

说是行李,其实只不过几件随身衣物、一箱书籍和手稿,唯有一个大件是锦瑟,这是妻子王晏悦留下的遗物。

诸道盐铁转运使是盐铁使和转运使的合称。盐铁使以管理食盐的生产及专卖为主,兼及银、铜、铁、锡等矿冶、茶业的专卖及征税,有时也兼管铸钱。转运使主管运输,主要是东南到洛阳、长安的粮食转运。这两个职务都是在唐朝中期以后设立的,诸道盐铁转运使常驻扬州。

扬州自古繁华,是东南盐铁、漕运中心,对外贸易发达,商业十分活跃。自从安史之乱给唐王朝沉重打击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长期陷入藩镇混战之中,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由于吐蕃趁安史之乱占据了河西和西域,传统的东西方丝绸之路断绝。扬州的地理位置紧接长江出海口,于是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际贸易港口。

大食(古阿拉伯帝国)、波斯等国商人纷至沓来。由日本来华的商船,可直入扬州,也可由扬州开往日本。经南海来的外国商船,也可径泊扬州。江淮、湖湘、岭南、巴蜀等地的茶、米、丝、蜀锦等特产,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盐,也大多在扬州聚散。

此时,扬州和益州(今四川成都)的经济地位已经超越长安、洛阳,称为“扬一益二”。当朝在这两个地方均设立了盐铁使。

头一年,也就是大中十一年(857年),李商隐46岁。正月,李商隐的幕主、原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以兵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柳仲郢带李商隐同行,并奏请朝廷以李商隐为盐铁推官。李商隐担任盐铁推官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盐利、茶税、榷铜、铸币等税收案件的裁定处理。

李商隐担任的盐铁推官是个肥差。扬州的盐铁收益是朝廷重要的财政来源,一度占唐朝总收入的一半。可是李商隐秉性廉洁,不收取不义之财。有盐商在袖子里揣着金银想托他关照,他回绝说:“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时间堪堪过去一年。大中十二年(858年)二月,朝廷任命柳仲郢为刑部尚书。扬州至京师长安二千七百里,柳仲郢走马上任了。李商隐当时正在生病,没有随行。现在他病体稍愈,强撑着准备搭乘转运船只沿运河北上。

扬州是隋唐大运河邗沟段的起点。邗沟位于扬州城内,最初由春秋时期吴国开凿,历经隋炀帝时期的疏浚、整治,现在已经成为通往长安、洛阳的重要水路。从扬州运输粮食到长安,需要走两千多里的路程。从江南到洛阳这段可以走运河。

唐朝有严格的宵禁规定。可是夜里的扬州,灯光随处可见,音乐随处可闻,高楼红烛罗帐,邈若仙境。河里桨声灯影,歌管清扬,笛声悠悠,如怨如泣。扬州旧城南北是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是七里三十步,笔直的运河上横跨二十四座桥。

李商隐上了船,船上堆满了柳仲郢的行李。柳仲郢是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侄子,也是藏书家,在江南一年又收集了无数的卷轴。李商隐本来也有一些藏书,临行前都变卖了,包括一些抄本佛经。前几年在东川,他把多余的财物全捐给了寺庙。唯独妻子留下的这把锦瑟,他一直带在身边。只身入蜀,随身携带的就是这张锦瑟,后来又带到了江南。一路上万水千山,始终不离不弃。

立在船头,回望府邸,这里是隋宫旧址。扬州在隋时称江都,唐朝初年称广陵。扬州还有个称呼叫“芜城”。刘宋时期鲍照作《芜城赋》,感叹扬州战乱荒芜。唐朝武德年间改为扬州,后设置淮南节度使。

想当年,每逢立春之日,隋炀帝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到了除夕之夜,隋炀帝在大殿前摆设几十座火山,焚烧沉香等名贵香料。每一座火山都焚烧掉几车沉香,如果火光暗就用甲煎助火势,火焰起来高达数丈,几十里外都可以闻到香气。一夜之间,就消耗掉二百多车沉香和超过二百石的甲煎。

船缓缓地开了,沿岸都是柳树。当年隋炀帝开凿运河,沿岸筑堤,栽种杨柳,称为隋堤,长一千三百里。隋炀帝又御笔写赐垂柳姓杨,名为杨柳。

隋炀帝在位十四年中,曾三次由洛阳乘舟到扬州游玩。他还特意开凿了八百里的江南河,打算游幸余杭(今浙江杭州),只是未成行罢了。

当年隋炀帝所乘的龙舟高五十尺、长二百丈,共四重宫殿,都用金玉装饰。皇后乘坐的翔离舟规模稍小一些,装饰没有差别。另外还有浮景九艘,都是三重水殿规模。以上船只共用挽船人员九千余人,都用锦彩为袍,连船帆都是用华丽的宫锦制成的。李商隐曾说:“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隋宫》)

隋炀帝的船队不止如此,还有漾彩、苍离、青凫、黄篾等数千艘,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乘坐,并装载着各级官员贡奉的物品,共用挽船士八万余人。又有平乘、青龙、艨艟、艇舸等数千艘,卫兵乘坐,载着兵器帐幕。舳舻前后相接,长达二百余里,照耀川陆。骑兵在两岸护卫,旌旗蔽野。所过州县,五百里内都要献食,没吃完的山珍海味随地掩埋。

李商隐熟读《隋遗录》。书上记载,南朝陈末代国君后主陈叔宝,宠爱后妃张丽华,整天喝酒作乐,自制亡国之音宫廷舞曲《玉树后庭花》。陈叔宝亡国后投降隋朝,和当时尚为太子的杨广很熟。隋炀帝游扬州时,梦中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后主舞女数十人,其中一人迥美。隋炀帝屡屡看她,陈后主说,这就是张丽华。隋炀帝于是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

当年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隋堤两岸,晚归的乌鸦哪敢栖息?而今唯有杨柳长久如斯,暮色中还不时传来老鸦的叫声,透出无限凄凉。如今虽有腐草,却见不到萤光,也许是由于当初隋炀帝搜刮无度,以致萤火虫都绝迹了吧?

李商隐想起本朝高祖李渊额骨突出饱满如日,称为“日角”,是帝王之相,终于取代了隋炀帝杨广。于是写下了《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或可译为:

巍峨宫殿闲置不用弥漫着烟霞,

隋炀帝想把扬州作为帝王之家。

如果不是因为天命归属于李渊,

上万锦船怕是已经游遍了天涯。

如今腐草中萤火早就消失踪迹,

只有堤上杨柳栖息归巢的乌鸦。

如果你在黄泉地下与后主重逢,

还好意思提起欣赏玉树后庭花?

官船渐行渐远,笙歌不闻,扬州灯火逸出了视线。

船头挂了灯,丝雨飘灯,春水拍岸。差役来船头喊李商隐进去避雨,李商隐仿佛没有听见。

这雨声像极了巴山夜雨。那是他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的时候,经常夜间听雨。巴蜀之地秋季多雨,持续时间长且缠绵。在某些地区甚至一年里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下雨,而且百分之七十的雨都是在夜间下的。

即使像《夜雨寄北》这样通俗易懂、格调清新的诗,也难以确知这首诗到底是寄给谁的:妻子王晏悦,还是所谓的女冠宋华阳、情人、柳枝、幕主姬妾?还是好友令狐绹、温庭筠、杜牧?近一千二百年来,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李商隐的这首诗,文学界常拿它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开篇作对比:“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早在马尔克斯一千多年前,李商隐就已经采用了这种从未来角度回忆过去的倒叙手法。

在李商隐走上诗坛之前,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李贺等都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称誉诗坛,形成了盛唐、中唐两次诗歌创作的高峰。而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文坛,又崛起了唐诗创作里程上的第三座高峰。清代吴乔在《〈西昆发微〉序》里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

由于这座高峰突兀耸立,云遮雾绕,让人难识李商隐其人其诗的真面目。他的诗深情绵邈、深婉哀感、朦胧隐约,将情感融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往往寄托深远、寄兴深微、索解无端,有的甚至成为千古不解的诗谜。

正如金代元好问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绝句三十首》)亦如明代袁宏道所言:“若李《锦瑟》辈,直迷而已。”(《风林纤月落跋语》)还像清初王士祯所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地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饮冰室合集》)

李商隐的诗如同万花筒,每个字眼都能打碎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迷离、迷惑之感。读他的《无题》诗,就如同剥洋葱,层层去尽葱皮,依然不见葱心。

李商隐就像迷宫里的诗人,他的大多数诗简直就是诗谜。李商隐的诗文世界,不可解释,不可笺注。越想注释,李商隐越遥远;越想解析,李商隐越模糊。更重要的是,他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境。

诗人的迷宫,与他的时代是分不开的,他的诗作赋予这个时代精神一种最恰当的文体表现形式。与他的诗作的现代性是分不开的。李商隐现代手法就已经达到了象征主义诗派渴望的境界。

文学界常引用“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天涯》)来和西方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王尔德的作品作比较。《夜莺与玫瑰》里的痴心男生,因没有玫瑰向心爱的姑娘表白而怅然若失,花园中的夜莺听到了他的心声,用自己的鲜血染出一朵最鲜红的玫瑰,帮助男生赢得了爱情。这和李商隐将生命精神注入咏物诗,诗中皆有自己的身世和影子,皆有自己的精神和生命,何其相似!

历史上真实的他到底是什么样子?他的心灵世界到底有多么宽广深邃?他的诗文中藏着多少不为人道的无题秘密?

“巴山夜雨涨秋池。”在这样沿运河北上的旅途中,且让我们伴着巴山夜雨,且让我们“以意逆志”,走进诗人的迷宫深处,看看真实的李商隐和他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