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点名发言
- 重返85:从卖牛仔裤开始崛起
- 胡不说
- 2055字
- 2022-04-14 19:20:22
天河市市高官兼市长习正初,讲话很有水平。
先是对参会者的到来表示立刻欢迎,然后对参会者对天河市的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最后对天河市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
书记讲话洪亮,字正腔圆,四平八稳,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
书记讲完话,掌声再次响起。
接下来是,天河市经济部长讲话:
部长要求,一要提高认识,找准站位,深刻领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义。二要履职尽责,强化服务,开辟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三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创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工作新局面。
希望全体参会者牢固,树立政治意识、社团意识、服务意识、自强意识、自律意识,力求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做大贡献。
部长指出,推进经济改革改革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
部长还强调,天河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根本性、关键性和基础性问题,必须敢于正视,善于分析,勇于破解。要提升政治站位,理清工作思路,把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政治任务来对待……
经济部长的水平也很高,国营单位的代表都能领会精神,但私营企业的代表大多听的云山雾罩。
不过有一点,所有人参会者都听明白了,天河市为了扶持个体经营,要成立“政银携手,一亿助小微”小组。
意思就是,政府成立市场监管局,协通天河市邮储银行准备了一亿专项资金,向私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贷款。
这个举措,让国营企业的代表,各个表情复杂,私营代表却兴奋异常。
经济部长讲完话,是东城区邓区长讲话。
邓区长今天的分身有点像座谈会的主持人,他让参会者发言,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经济发展建言进策。
参会者没人发言,邓区长开始点名,让棉纺厂厂长先说。
棉纺厂厂长是个老官场,先是感谢领导,然后表态坚决拥护政府的政策,配合政府工作,全力扶持私营个体经济。
建议没有,反正就是听政府的话,跟着政府走,政府让干啥他就干啥,绝不添乱,扯后腿。
邓区长笑了笑,又点名让别的国营单位代表发言,
别的国营代表发言和纺织厂厂长的内容差不多,就是拥护政府,支持政策,建议没有。
邓区长让私营企业代表发言,王玉龙第一个站起来主动发言,先是一翻客套话,感谢政府,感谢人民,感谢党,接着是表决心,一定为天河市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建议就是希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加快审批速度。
王玉龙讲完,孙卫东注意到市高官满意的点了点头。
邓区长又让几个私营企业代表发言,几个代表没参加过这种场合,都显得很紧张,说话磕磕绊绊。
不过提的建议非常多,有的希望能提高贷款额度和效率,有的建议政府降低税率,有的建议政府废除“七上八下”的标准。
“七上八下”是国家对私企雇佣工人数量的标准。
自1956年中国实行工商业改造以后,“雇工”几近在中国绝迹,“雇工即是剥削”几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甚至在1980年中央的75号文件中,明确规定不准顾工。
但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初的改革年代,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地位就像传统大家庭的如夫人,而与之相伴随的“雇工”,其地位则好比是如夫人的庶出子,甚至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子。
在此背景下,经济学家由《资本论》里的一个算例和一段注释出发,“七上八下”标准也就应运而生,即雇佣“8个人以下就叫做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削。”
“七上八下”的诞生曾被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尚方宝剑,但随着社会的演进,最后却成为了一柄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所以,中央在“看”了几年之后,终于在1987年5号文件中,废除了对雇工数量的限制,私营企业的雇工人数被彻底放开。
但规定了十六字方针: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
不过在废除该限制之前,特别是在85和86年期间沿海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对“七上八下”的限制,大多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成为典型,基本没人管。
毕竟,中央大人物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
参会代表的发言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大半参会代表都被点了名。
邓区长看了下时间,说:“感谢大家的提的建议,以后市里会开通专项渠道,专门倾听大家的声音,只要是有利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建议,天河市政府都会重视起来。好了,现在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今年东城区刚上了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的项目,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
习正初打断说:“邓琦同志,还有代表没发言,我觉得还要在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邓区长笑着说:“书记,时间有些超了。如果每个人都发言,座谈会下面的议题会被耽误。”
习正初也看了下时间,笑着说:“时间过得真快。每个人都发言时间确实有些紧张,不过你们东城区的服装市场搞得不错,是目前东城区个体私营经济的样板,他还没发言吧?是人没来吗?”
邓区长复杂的看了眼孙卫东,说:“来了。”
习正初看向台下,笑着问:“是那位?站起来,让我们都认识认识。”
孙卫东脸如火烧,忙站起来,说:“书记,服装市场是我开的,我叫孙卫东。”
所有人的目光,唰的一下都看向了孙卫东。
习正初赞许的点头,说:“小伙子挺精神,你今年多大了?”
“22。”
习正初再次点头,说:“不错,不错,果然是英雄出少年。生意能做的这么大,这么成功,我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想法,来,说说你的建议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