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普施春季粥斋会
- 重返85:从卖牛仔裤开始崛起
- 胡不说
- 2097字
- 2022-05-05 00:38:33
孙卫东之所以爽快的答应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王鸿信是信佛之人,他去寺庙这种圣神的地方能叫上自己,是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这个面子必须要给。
另一个原因是,柳三水云游快半年了还没回来,让孙卫东有些心神不宁,想去寺庙寻求下心中的宁静。
于是,第二天孙卫东和王鸿信结伴早早动身,不到五点两人就到了兴善寺。
在来的路上,王鸿信给孙卫东讲了兴善寺“施粥斋会”的来历和起源,施粥斋会是为了纪念佛陀成道吉日,感念佛陀恩德,体现佛门慈悲喜舍精神,回报社会的一个节日。既可以广结善缘,又为大众增福纳寿。
而且由于今年有市政府参与,兴善寺的施粥斋会非常的隆重。
施粥斋会六点开始,五点半的时候,孙卫东和王鸿信就赶到了兴善寺外,寺门口已经聚集了上百多信善,在寺门口有一块空地,空地上搭建了一个零时的棚子,棚子里架了三口大锅,锅底烧着火,数十个僧人正在忙碌着。
在粥棚前面的空地上,没有摆放桌椅,但清扫的很干净。
来访的信善们都很安静,有的是一家人,有的是朋友,四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什么。
孙卫东说:“王总,我是天河人,都不知道兴善寺每年还有施粥斋会,你对我们天河真是太了解了。”
王鸿信笑着说:“我是信佛之人,向来是见庙就进,见佛就拜。这一年来,我在天河待的时间比较长,经常和兴善寺的方丈谈佛论道,受益良多。上个月还见了一面,一会吃完粥,我们可以去拜访方丈。”
孙卫东说:“托你的福,我正好有事请教高僧。”
这是孙卫东陪王鸿信第二次来兴善寺,上次王鸿信给兴善寺捐了十万块钱,可以说他和兴善寺的方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六点整,僧人们开始“施粥”,善信们排成两队领粥,在领粥的木桌旁还放了一个功德箱,被施粥的人基本都会往功德箱里放香油钱,一毛两毛,三块五块不等。
孙卫东站在王鸿信身后,十几分钟后便轮到了他们,王鸿信掏出两百块钱放进了功德箱里,估计他是所有信善中给香油钱最多的人,负责施粥的僧人先是一愣,然后双手合十行礼。
王鸿信双手合十还礼,然后接过了粥碗。
孙卫东本想给十块钱的香油钱,可见王鸿信如此的大方,也往功德箱中放了一百块。
粥是小米粥,碗非常小,只有拳头般大,而且粥还不给盛满,正常喝粥两口就没。
孙卫东接过粥碗走到旁边,学着王鸿信的样子小口喝粥,两口粥喝了足有一分钟,然后把粥碗还给了旁边负责收碗的僧人。
僧人把用过粥碗放在一个竹筐里,等粥碗到了一定数量,就会有两个僧人把放碗的筐从寺院的侧门带进寺院清洗……
吃完粥的人可以进寺院敬香拜佛,孙卫东跟着王鸿信进了寺院,到佛堂里敬香。
如今的兴善寺和上次来时有了很多变化,各个大殿都经过了重新刷漆,修缮,在寺院最后又开辟出一块地方。王鸿信介绍说,兴善寺在今年十月后,要扩建,修建万佛堂,观音殿等。
扩建完后,兴善寺会比现在大一倍。
孙卫东心想,王鸿信知道的这么清楚,肯定是寺院方丈告诉他的,扩建的钱估计也是他捐的。
烧完香,王鸿信带着孙卫东到了寺庙最里面的养心居。养心居是独门独院,是寺院方丈待的地方。
王鸿信抬手敲门,不一会有个二十多岁的僧人开了院门,问:“请问两位施主,有何事?”
王鸿信双手合十行礼,说:“我叫王鸿信,今天特意带朋友来拜访方丈,麻烦师傅你通报一声。”
僧人说:“方丈今天不见客。”
“我是静慧方丈的好友,你说我的名字他肯定会见。”王鸿信说。
僧人说:“兴善寺现在的方丈不是静慧,是善缘高僧。”
王鸿信徒地一怔,然后开始和孙卫东面面相觑,兴善寺的方丈居然换人了!
王鸿信说:“师傅,我们大老远过来,是特意来拜见兴善寺方丈的。我曾给兴善寺捐了十万香火钱用作翻修兴善寺,所以麻烦你进去通报一声。”
僧人瞧了王鸿信说:“好,二位施主请稍等。”
僧人关上门,去通报。
孙卫东说:“王总,你上个月来时,静慧方丈没跟你说他要离开,兴善寺要换方丈吗?”
“没有。”
“寺院更换方丈,需要政府审批吗?”
王鸿信说:“需要当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然后由该寺院民主管理组织按照相关流程任命,再报人民政府宗教事物部门备案。”
孙卫东说:“真正的高僧,应该不会在这种制度下产生吧?”
王鸿笑了笑没有回答。
不一会,院门打开刚才去通报的僧人走了出来,行礼说:“二位施主,不好意思。方丈说,不见。”
说完,僧人就要回院子。
王鸿信说:“师傅留步。”
“施主还有何事?”
王鸿信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说:“劳烦师傅把这个交给善缘方丈。”
僧人问:“这是何物?”
王鸿信说:“你拿给善缘方丈看即可。我们在外面等他召见。”
僧人点头带着信封又去通报。
孙卫东问:“王总,你刚才给了僧人什么东西?”
“钱,一万块钱。”
孙卫东诧异的说:“你怎么直接送钱?这不是有辱佛门圣地吗?”
王鸿信笑着说:“兴善寺举办的施粥会,我们敬香拜佛用的香烛,不都是需要钱么。现在很多高僧都忙着挣钱,我想看看善缘这个高僧是不是也是忙着挣钱的僧人。这钱既是敲门砖又是试金石,如果方丈只是贪图钱,那么本身就落下凡尘,自然也就没什么必要见了。”
大约三分钟后,僧人开门走了出来,把钱还给王鸿信说:“方丈让我把东西还给施主。”
“只说了这些吗?”
“对。”
王鸿信把装有一万块的信封收回,从包里拿出了一个更厚的信封,说:“麻烦师傅在跑一趟,我们在外面等你消息。”
僧人多少有些为难,但还是拿着钱进了养心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