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商人谋利不可耻
- 重返85:从卖牛仔裤开始崛起
- 胡不说
- 2158字
- 2022-06-09 19:50:20
自从刘海洋来到天河后,孙卫东就把教育这一块的业务,全部交给了康佳楠。康佳楠在听了孙卫东的计划后,还是很感兴趣的。
不过,康佳楠的意见是不能着急,要慢慢来。
但是她对刘海洋免费办学,不是认同。
康佳楠觉得,开始免费是一种营销手段,当客户群体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应该积极变现。
刘海洋说,康佳楠觉得海洋教育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现在应该成立补课班和冲刺班进行收费教学。
但刘海洋觉得,这违背他当初办学免费辅导的承诺。
听了刘海洋的话,孙卫东沉吟了片刻,笑着说:“你觉得什么时候收费合适?”
“当初你不是说,建学校么。建学校就可以收费。”
“对,我是这么说过。不过现在大形势不太好,所有的基础建设都停工了,所以我们建学校肯定也会延迟。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盈利是不是?如果不盈利,你怎么免费办培训课。”
“这不是我该考虑的问题。”
“是,你是老师。你的职责就是教学。但康佳楠是教育产业的负责人。你看啊,我给你算笔账,你现在聘请了十二个老师,在免费教学,这十二个老师,每月工资最少得三千块钱。再加上场地费,水电费,管理费等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每月在最少有一万多的开支。你免费办学已经一年多了,远东投资也有大十几万了。按照现在的情况,学校至少还得三年才能建起来投入使用,这么算下来,就得五六十万的投资。你说是不是?”
“……”
“搞教育有情怀是好事,但有情怀也要吃饭是不是?就说你请的那些老师,如果不给他们开工资,谁还会跟你免费讲课?”
“你的意思是,我错了?”
“不是说你错了,而是我们先解决生存问题。如果我们都无法生存了,那还怎么教书育人,造福社会。你说是不是?”
顿了顿,孙卫东又说:“而且当初我们也有约定,你只负责教学,经营运作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康总是在美国留学回来的,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营销策划,都远胜于常人。”
刘海洋说:“可我依然觉得,把免费教学突然变成收费,吃相太难看。”
孙卫东想了想,说:“你看这样好不好,免费和收费同时进行,把面临初升高和高考的学生,作为收费群体。你不是也办了英语班么,英语班可以当成特色课,也进行收费。
当初你去新加坡考察,找我拉投资,不就是想办英语补习班么。现在正好圆了你当初的设想。”
刘海洋讪笑,说:“孙总,你呀,绕来绕去,还是向着康佳楠。”
“商人谋利不可耻,况且我们是用知识挣钱。”
刘海洋说:“我说不过你,不过,我同意的方案。”
孙卫东点头,说:“具体该如何实施,我会和康总沟通,然后由你和康总一起制定方案,可不可以?”
“可以。”
刘海洋离开了办公室,孙卫东就给康佳楠打电话,把刘海洋找自己的事告诉了她。
康佳楠有些不高兴,说刘海洋就是个不知柴米油盐贵的老顽固。
孙卫东说,刘海洋是知识分子,要给予理解和包容。好说歹说,算是平息了康佳楠心中的不满,两人又商量教学如何收费,如何减少日常开支。
康佳楠已经有了减少日常开支的办法,就是利用周六日的时候,借用现有学校的教室免费为学生辅导,收费的学生可以到自己租的场地。
康佳楠的想法很多,也都很实用。
同时,康佳楠还告诉孙卫东一个好消息,她已经通过黄法的关系,申请下来了民办学校的资质,教学范围包括小学,初中,还有高中。
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好消息,朝阳区和东城区两个公办学校合并,腾出了一个六亩地的学校。
她想以每年两万的租金,把学校租下来办远东的私人学校。
但是办那个阶段的学校,还拿不定主意。
孙卫东立刻拍板,说办高中。因为高中最容易出成绩,只要将来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很快就能把名声打出去。
康佳楠说,她立刻着手办这件事,争取在明年中考时,把学校重新装修好,在开学时能投入使用。
不过,这件事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生源。
因为这个学校之所以空出来,是两所学校合并,这就意味着生源并不是充足。
孙卫东的建议是,从天河市管辖的县,镇,村,挖生源。对困难家庭的,学习优秀的孩子,可以免费入学,并承担学生的食宿费用。
在九十年初代,国家还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农村生活还是非常艰苦的,所以有不少山区学习优秀的孩子上不起学。
康佳楠心里不由得对孙卫东这个方案叫好,这样做不仅能杨拥有大批优质的生源,还能赚取社会声誉。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优质生源就是产品,只要将来这些优质学生毕业,就会成为活广告,活招牌。
这个电话,孙卫东和康佳楠一直打了三个多小时,但还是觉得很多事没有沟通到位。
不过,也不急于这一时。
而且很多事情,都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士来评价,来操作。孙卫东和康佳楠只是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在看问题,他们有一个共识,办私立学校三年内可以不计成本的投资赔钱,但三年后必须要见到收益,或者说能看到一个不错的市场前景。
挂了康佳楠的电话,就到了下班的时间,孙卫东正想去找周玲,约她晚上一起吃饭,张胖子却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
“孙总,你这是要走吗?”
“嗯。有事?”
“有点事。昨天晚上我跟大强吃饭,遇见了老虎。老虎现在成立了车队,想在咱们集团揽点活儿干。我没有答应也没拒绝,想听听你的意见。”
孙卫东沉吟了片刻,说:“咱们集团有自己的车队,用在外面租车吗?”
张胖子笑着说:“孙总,我算过一笔账,咱们自己养车队,费用远比租车贵。油费,维修费,人员工资,再加上出点意外啥的,每年下来跟租车相比,最少能降三成费用。所以,我的意思是,咱们不妨试试,而且老虎也不是外人。”
孙卫东说:“租谁的车,也不能租老虎的车。”
“为什么?”张胖子不解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