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为何身居城里的我,会怀念小时乡下的清苦。其实我感念的是那片实恳的土地,朴质而治愈。
提笔,半天不知怎么描写这片黑黝黝,朴实无华视若无睹的泥土,却又处处尽显彰华。它暗淡无华,却又在四季交替色彩;它无息无声,却又在空谷传来溪水与虫鸟的对峙;它无生的脉动,却又让万植物青裕葱浓,生机勃勃;它无感无知,却又在农人播下的一颗种子让其疯狂生长,肆无忌惮的开花结果,让农人收它个心怀意满。
对于农人自是无比热爱这片土地,这片汪洋大泽。将生寄于厚望,而它却也不负盛情,将一颗颗饱和盛满。
敬婆婆就是这么个热爱土地偏执且实诚的人。早上是村里第一个下地的,晚上是最后一个回家的,一年三百五十六天,除了年三十,都扎在了地里头。夏天顶着炎炎烈日给玉米须授粉,晚上借着月光抢收麦穗,连冬天也是不闲着的,翻地种土豆,捣鼓水萝卜。村人们不得不佩服敬婆婆这股狂热劲儿,而这股干劲背后是敬婆婆不得已的人知与无奈。
早些年敬婆婆的儿媳不生,啥方都想了就是怀不上。老一辈有个说法:年轻夫妻若久久不育怕是八字过刚,孩子自然不敢上门,怕病痛多折,又怕父母爆戾受虐打骂。若是抱养个娃儿,养在身边,疼爱呵护,视己而待。娃娃见了就会投身在这户人家,俗称:压长。
医石无灵下,刚巧邻村一阿婆抱了个女娃找上了门。她家三媳妇儿都生四胎了,这又是个闺女,在那个缺衣短食的年代是真真的养不起,早就听闻敬家婆婆的事,送娃儿送个丁,也能给娃儿寻条活路,两全其美的不是。
眼下正是解了全家心头之忧,当下认养了那个女娃儿。在那个年代双方只要到大队做个登记,做个见证。给娃过个户就算认养成功。
女娃儿取名刘娇娇,前三年在敬婆婆家倒也过得滋润,小夫妻说不上多喜欢却也没少吃穿,也不曾打骂。而后生下了亲生骨肉乐乐,是个男娃儿,村人们更是无一应证了老一辈说法。但随着乐乐出生,一切就变了。夫妻俩吵着让敬婆婆把娇娇送走,送回她原生家庭。这不是小猫小狗,厌了,弃了,就不要了,这是条人命,再说三年非亲孙似亲孙,敬婆婆不肯。俩夫妻就放下话:要养你养,我们不管。自那天起小夫妻就跟敬婆婆分了家,对娇娇不闻不问。
一晃二十载,娇娇都上大学了,还是所不错的大学。这是敬婆婆岂今最引以为豪的,她的辛劳她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为了娇娇能顺利读完大学,敬婆婆下地更勤了,也更卖力了,她跟太阳争早起,跟月亮较长短,她枯弱矮小的身影在那片轮回的土地挥汗如雨,她用手中的锄头种下生的寄望,而那片土地给了她一个很圆满的开花结果。
多年后娇娇毕业了,参加工作了。她把辛苦了一辈子这个毫无血缘的婆婆接到了她的城市,她要让她看到她成家立业,让她听到自己的小孩叫她太姥姥,她要给她一个圆满的开花结果。
人生不正亦如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心有所许,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