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中心静脉置管测压术

中心静脉置管测压技术是一项临床常用技术,指经体表穿刺,置入导管至中心静脉,测定压力,即为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常用的中心静脉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该技术可开通静脉通路,进行快速补液,为营养支持提供理想途径;了解患者血容量、评估右心功能和血管张力,为准确补液提供参考。中心静脉置管测压术是重症病房、大手术和救治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监测与治疗措施,具有简便易行、创伤少、血管刺激小、保留时间长、输液快等特点。B超引导下进行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损伤。

【目的】

1.开通大静脉通道,迅速输液、输血,并观察血容量的动态变化,避免容量超负荷。

2.监测中心静脉的压力,了解右心前负荷、心功能及周围循环阻力,判断急性循环衰竭原因。

3.进行静脉营养治疗,避免对外周静脉刺激。

4.通过中心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

5.静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适应证】

1.体外循环下心脏、大血管手术。

2.失血、脱水及血容量不足,术中有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风险,需快速扩容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有发生气栓危险的手术,能及时吸出右心内气体。

4.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液治疗、静脉内营养或化疗患者。

5.经静脉放置心脏起搏器。

6.持续性血液滤过。

7.Swan-Ganz导管监测。

【禁忌证】

1.中心静脉受压、不畅或损伤的患者。

2.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3.穿刺部位有感染。

【准备事项】

1.物品准备

一次性深静脉穿刺包(消毒手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扩皮器、带助推器导引钢丝、5ml无菌注射器、洞巾、肝素帽、无菌手套、手术刀片、带针缝线、透明手术贴膜等)、消毒液、生理盐水、局麻药、液体及输液皮条、测压套件。

2.患者准备

(1)穿刺部位清洗,术中保持正确体位并积极配合操作。

(2)知晓操作意义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3.医师准备

(1)核对患者信息及穿刺部位。

(2)告知患者穿刺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理解。

(3)告知患者术中注意事项并取得理解和配合。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

1.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解剖:起始于颅底颈静脉孔,包裹于颈动脉鞘,全程被胸锁乳突肌覆盖,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沿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继续下行与对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1)前路法

1)穿刺方法:

①患者仰卧、头低脚高位,头后仰使颈部充分暴露,头偏向对侧;②常规皮肤消毒后铺巾,局部麻醉;③于胸锁乳突肌的内缘中点(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紧靠颈动脉的外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穿刺针与皮肤呈45°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④用细针试穿,判定穿刺方向及进针深度;⑤试穿成功后换粗静脉穿刺针,穿过皮肤后左手背靠颈部皮肤,固定穿刺针,右手持穿刺针边进针边回吸,进入静脉有暗红色血液回流,置入“J”形导丝,缓慢退出穿刺针,保持导丝深度,避免随穿刺针带出或置入过深进入心脏;⑥用皮肤扩张器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将中心静脉导管套入导丝置入静脉,退出导丝,回抽通畅有回血,固定导管,导管置入深度一般为8~12cm。

2)测压方法

①水柱测压:用有厘米刻度的玻璃管或塑料管作为测压管,固定在输液架上,接“Y”型管或三通开关,另两端分别与输液器、中心静脉导管相连。

测压管调零点,将测压管零点与患者右侧第四肋间腋中线置于同水平。测压前将测压管充满液体,转动三通,使测压管与中心静脉导管相通,测压管内水柱下降至停止时的液面高度,即为中心静脉压。观察后,转动三通,继续输液,同时避免血栓形成。

②换能器测压:与水柱测压不同点在于将测压端与换能器连接,在监护仪上调零,即可在监护仪上直接读取中心静脉压数值。

(2)中路法:

是颈内静脉最常用的路径。穿刺点为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端,颈总动脉前外侧,此路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误伤颈总动脉的几率少。穿刺针与皮肤成30°角,紧靠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进针,向下指向同侧乳头穿刺。其余操作同前路法。

(3)后路法:

穿刺点为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中、下1/3处,穿刺针呈水平位,在胸锁乳突肌的背面,穿刺针指向胸骨上窝方向。穿刺方向不宜太靠后,以免损伤血管或穿刺至椎管内。其余操作同前路法。

(4)锁骨上穿刺法:

用于胸锁乳突肌标志不清,难以定位或上述径路穿刺失败。穿刺点为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切迹就是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附着点)上方约1cm处,颈内静脉在此处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穿刺针与中线平行,指向足端,穿刺方向不宜过深,避免穿入胸腔。其余操作同前路法。

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解剖:由腋静脉延续而成,起于第一肋的外侧缘,向内侧行走,成人长约3~4cm,经过肋锁斜角肌三角,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胸膜顶的前下方,向上向内呈弓形走行,在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头臂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锁骨下静脉的投影位置由锁骨下缘的内、中1/3交点处,至同侧胸锁关节上缘之间作一连线,作为穿刺时进针方向的标志。

(1)患者穿刺侧肩部垫薄枕,头偏向对侧,穿刺侧肩部充分暴露,尽量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拉开。

(2)穿刺点为锁骨中点下缘下方1cm。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3)穿刺针与皮肤成约10°角指向胸骨上窝方向,尽量保持穿刺针与胸壁呈水平位,贴近锁骨后缘。如针尖抵到锁骨,可稍后退并抬高针尾,紧贴锁骨下缘进针。

(4)穿入血管后可见暗红色静脉血回流,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置入“J”形导丝,缓慢退针,注意保持导丝深度,避免被带出。

(5)用扩张器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退出导丝,回抽通畅有回血,固定导管。

(6)导管置入深度一般为12~15cm(右侧)。

3.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股静脉解剖

股静脉为腘静脉的延续,在大腿根部腹股沟韧带下方与股动脉同行于股血管鞘内,位于股动脉的内侧,在腹股沟韧带下1.5~2cm处有大隐静脉汇入。由于此处股动脉搏动容易触及,定位标志明确。患者仰卧位,穿刺侧下肢外展外旋屈膝;穿刺点为腹股沟韧带下1~2cm,股动脉内侧约0.5cm;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局部麻醉;一手示指触摸股动脉,另一手持细针试穿,进针方向为向上、向脐孔方向,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约30°角,根据穿刺情况调整进针角度;试穿成功后换用粗穿刺针穿刺。其余步骤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注意事项】

1.熟悉解剖

掌握中心静脉局部解剖是穿刺成功的基础,掌握多种径路的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穿刺局部组织的严重创伤和血肿形成。

2.无菌操作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穿刺点护理,导管留置一般不超过1周,否则有静脉炎或全身感染风险。

3.血管保护

用细针试穿,避免使用粗针反复穿刺,置入导丝遇阻力时应后退并调整方向,避免粗暴操作。

4.血肿处理

若误穿动脉应局部充分的压迫止血,颈内静脉巨大血肿可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锁骨下静脉穿刺出血时止血较为困难,应注意进针方向。

5.避免血气胸、乳糜胸

颈内静脉穿刺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如果穿刺针进针过深或方向不正确,均可损伤肺组织,造成血气胸。左侧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可损伤胸导管导致乳糜胸,因此应尽量选择右侧穿刺,进针不宜太深,注意进针方向。

6.避免气栓

中心静脉由于虹吸原理,形成负压,在穿刺过程中,应避免穿刺针或管道与大气直接相通,造成气栓。

7.注意置管深度

导丝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不宜太深,以免发生心律失常、大血管及心脏损伤甚至心包填塞。避免使用硬质导管,动态监测心电图,随时调整置入深度等措施将有助于预防。

8.注意导管血栓形成

导管置入后立即推注肝素生理盐水;用肝素帽封管;长时间留置需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

9.中心静脉测压

CVP正常值为5~12cm H2O。CVP<5cm H2O表示血容量不足,应快速补充血容量。CVP>12cm H2O,表示容量血管过度收缩或有心力衰竭的可能,应控制输液速度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CVP测定时应进行调零,零点位置为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

【提问要点】

1.简述颈内静脉穿刺路径及其优缺点?

2.为什么颈内静脉穿刺时尽量选用右侧?

(郭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