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我们来讨论“不”这个话题,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我们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第二,我们要学会说“不”,学会在尴尬和难堪里,忠于自己的感受,不做一个步步退让的人。
排除法
拿吃饭举例,如果朋友问你“今天晚餐想吃什么”,在众多的菜系里,你可能很难一下挑选出今晚的用餐地点(毕竟美食充满了诱惑!),但容易些的方法是,你可以先筛选出来哪些是你不吃的:比如你不吃辣的、不想吃西餐、不吃羊肉、不方便吃生冷的食品,等等。
在生活中,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我们总是被强调或被告知——你的人生需要有方向,你要在未来的蓝图里,画出你想要的模样。但对于初出茅庐刚走上社会的青年人来说,“我怎么知道我想要什么?”他还不曾经历世事,无法过早地在蓝图上画出条条框框怎么办?或者,现在想要的,以后就一定也想要吗?目标有变怎么办?
我们经常只看到了绳子的一端,却忘记一根绳子有两头的道理。如果这一端找不到出口,那么试试另外一端:什么是你不要的?你不能承担失去的又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不知道如何选择:
-是先有家庭还是先创业?
-是去创业还是守着现在的工作混吃等死?
-是毕业了马上去应聘还是再提升一下自己?
-赚了钱是及时享乐还是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对象是选择父母觉得合适的类型,还是选自己更偏爱的?
在这个纠结的过程中,我们如果无法做出选择又觉得两方面难以权衡的话,可以先想想,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
-我不想失败;
-我不想被人看不起;
-我不想孤单;
-我不想被排挤;
-我不想结婚以后再离婚;
-我不想失去现在的存款和稳定的情感关系。
先排除了自己不想要的,目标就会逐渐清晰;然后,你在进行抉择时,也须考虑承担的风险(你有可能会失去的)。还有未雨绸缪的思考力,是你在被击垮的时候再次复原的一种能力。当有一天你需要承担这样的失去,你就不会被命运打倒。
预先权衡、剪掉枝蔓
承上讨论的,我们经常听到“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样的话语,这句话真正在提醒的,并不是打消你参与的积极性,而是当你开始一件事情之前,先要考虑好,自己能承受的程度。
比如爱情,有个读者曾经咨询我,有关于异地恋,是否应该放弃现在手里的工作机会,去追寻爱情。我当然不会就他个人的问题给出明确的选择。但是,我提醒他去斟酌这几个方面:
-此时此刻,对于26岁的你,爱情与工作,哪个比重更大一些?
-在陌生的城市,你找到新的工作概率大不大?
-如果不换工作,对方和你继续下去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为什么要这么面面俱到地考虑问题呢?因为感情与事业不是一场赌注,我们的确需要两方面权衡。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繁枝蔓节的选择出现,你如果觉得这段感情是你所珍视的,你想要去追逐它、拥有它,那么也要意识到追逐它的同时你会失去的东西,并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在决策之前想清楚,在你们日后的相处中,就大可避免“我当初就是为了你,才放弃了那么好的工作机会”此类的埋怨与事后追究责任的撕扯。
学会说“不”
我年轻的时候特别不会拒绝,原因有这样几个:①我很不好意思把拒绝说出口;②我很害怕拒绝别人的需求之后,破坏了我与对方之间的关系;③好像勉强一下自己,也没什么关系。
而现在我经常看到,周围的人有时候勉为其难地说:“呃,好吧。”“行吧。”或者吞吞吐吐、话说到嘴边:“其实……算了,没事我去吧。”这样的时候,也总会想到当年的自己,不情愿地和不熟悉的人吃着饭,买了单;谈着寸步难行,并无幸福感的恋爱;不好意思拒绝他人之求,做着毫无薪酬的工作……
首先,我们在不情愿的状态下,无论是工作还是恋爱,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帮忙,个人状态都无法做到“最佳”。大多数情况下,是被牵着鼻子走的那种尴尬。做是做了,但自己做得不开心,更是没有积极性。其次,如果一次拒绝就能破坏你和对方的关系,那么这段关系同样是值得再斟酌的。你对于对方来说,只有帮忙的价值吗?你可以拒绝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吗?因为一次的拒绝,关系就会恶化的话,这样的关系是不是本身也太过脆弱不堪呢?最后,你觉得勉强自己没有关系,你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试想在生活中,你连自己都觉得不重要,总是把过度的压力与责任放在自己肩膀,那么后面的路,你不停地加载生活的负重,又如何抬得起头来?
我们知道什么是自己不要的,学会说“不”。这也许不能让你一下达到梦想蓝图的彼岸,写下精彩的人生篇章。但是,至少在这一刻你可以把那些枝蔓去除,更懂得如何认识自己。
告诉自己:
-我是重要的。
-我的感觉很重要。
-感觉好我才能做得更好。
-我不需要委曲求全去讨好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