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自我管理

1月1日 选择南开

我2001年走进南开的时候,实在不会想到,15年后的今天我会站在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因为什么来到了南开。

我还能非常清楚地回想起高三报志愿时,给自己定了四个标准:第一,必须是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不要像中科大那样,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供求关系不平衡,找女朋友难度太大;第二,必须要靠海,是因为我喜欢吃海鲜;第三,不能离家近,免得父母总找到宿舍楼下来;第四,冬天要会下雪,我是福建人,确实没见过雪,真的很想玩。几个维度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冬天会下雪的,有很多漂亮女生的,滨海大都市……

筛选下来发现,符合上面几个条件的没有其他学校,只有一所——南开大学。

——2016年9月18日南开开学讲话

背景分析

在高考结束后,普通考生选学校大多是从城市、专业等角度出发,尽量将分数优势利用到最大,而张一鸣则是从四个比较特殊的角度选择学校。尤其是第一点,张一鸣曾表示,自己不希望在恋爱这件事上浪费太多时间,显然大学择偶是他早就计划好的事。在上大学之前,他就已经非常清楚自己想要通过大学获得什么,而不是闭着眼沿着教育道路往前走。

行动指南

给自己一点目的性,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才去做。

1月2日 追求另一半

当时张一鸣的一个同乡电脑坏了,他跑去帮她修电脑,回到宿舍时就兴奋地说,哇,她们宿舍一个女孩子不错!接着就总去修电脑,在BBS上聊天,经常约她出来玩,然后表白,被拒绝。“被拒后没有表现出一点气馁,”梁汝波说,“有什么呀,他说,照样约出来玩。”

有一次,梁汝波和女朋友还有张一鸣和这个女孩子一起去北戴河玩,玩到张一鸣身上只剩最后几个硬币时,他说,我们把它花光。于是张一鸣和这个女孩子就拿着这几个硬币去了一趟网吧,回来时便牵着手了。这个女孩子便是张一鸣现在的妻子。

——2014年12月今日头条C轮融资后,张、梁二人接受采访

背景分析

字节跳动早期产品经理梁汝波是张一鸣大学室友,他谈到上面那段事情时,曾经总结张一鸣的特点是认人准和“死皮赖脸”。

这两项技能后来被张一鸣用在了招聘上,只要是他认定的人,他就会不停邀约,即使被拒绝了也不气馁,甚至会隔一年再问对方情况,早期很多高级技术人才都是这样被邀请到今日头条的。

张一鸣对婚姻和创业有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类比。大致是说,结婚有一个时间较长的谈恋爱的过程,之后才领证,而找创业伙伴的时间却非常短。如果结婚是合作六十年,创业是合作六七年,那么是否应该用十分之一的时间谈谈“恋爱”?

可见,在寻找“伙伴”这件事上,张一鸣是何等的慎重。

行动指南

认人要准,认定后要“死皮赖脸”。

1月3日 修电脑

我在南开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伴。作为一个不怎么参与集体活动的理工男,怎么保持社交呢?主要靠修电脑和编程建网站……后来同学聚会,打招呼的方式基本是:嗨,你的电脑还是我装的。当年PC整机还不普及,于是我常年混迹天津的硅谷——鞍山西道……帮大伙挑配件。

——2016年9月18日南开开学讲话

背景分析

内向的人要想保持社交,确实需要多主动帮助别人。

俞敏洪读大学时经常帮同学打开水,后来水没了人家都会喊他去打,他也从不拒绝。十年后,俞敏洪创办新东方需要老师,当他去美国找曾经的同学帮忙的时候,那些人告诉他,愿意信任他的理由是他帮他们打了四年开水。

张一鸣修电脑与之何其相似,帮同学修电脑除了让他找到最重要的妻子,还让他获得了很多创业伙伴。对于年轻人来说,多帮人一点,自己也会多一条路。

行动指南

乐于助人,可以让你有更多伙伴。

1月4日 看传记

怎么面对枯燥的生活?人物传记是非常好的心灵鸡汤。我读了很多人物传记,如果说收获,就是发现那些伟大的人,在成为伟大的人之前,也是过着看起来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最后从点连成线,成就了他们。

——2017年11月15日南开校友会演讲

背景分析

张一鸣曾经谈过一个观点,人们面对巨大的事情容易无感,面对时代的转折也很无感,一般是时间过去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人处在其中无法从整体审视,阅读传记会让人有带入感,可以从整体审视巨大浪潮中的变化。

2012年是中国互联网的“万历十五年”,是移动互联网浪潮到来的年代,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这一点,但张一鸣看到了,而且下定决心把握它,这才有了后来的今日头条。

行动指南

多看传记,有助于我们感受巨大浪潮中的变化。

1月5日 不计较工作

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当时,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码我都看过了。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长。

还有一个特点,工作前两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才回家,回家以后也编程到挺晚。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从负责一个抽取爬虫的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门,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

——2016年今日头条Bootcamp演讲

背景分析

2005年,张一鸣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加入酷讯,同时他也是这家公司最早期的一批员工。张一鸣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工作第二年就在公司开始管理四五十人的团队,负责所有后端技术,同时也负责很多与产品相关的工作。不仅被创始人吴世春、陈华重用,而且得到了投资人王琼的青睐,后来也是王琼将张一鸣拉上了创业道路。

行动指南

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工作,要勤勉学习、敢于任职,才会有更大的舞台。

1月6日 不设边界

我做事从不设边界。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

我当时是工程师,但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

——2019年字节跳动九周年演讲

背景分析

企业家过早给自己设置边界,会让自己的视野变得狭窄,不利于将来发展。酷讯创始人陈华曾经评价前下属张一鸣,是更偏技术向的CEO。

但众所周知,现在的张一鸣在管理上也做出了重要成就。“字节范”也是国内著名的企业文化,这与其不设边界、不断成长有必然关系。

行动指南

做事不要太早设边界,多做多学会有更多精进。

1月7日 参与更多业务

我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记得在2007年底,我跟公司的销售总监一起去见客户。这段经历让我知道:怎样的销售才是好的销售。当我组建今日头条招人时,这些可供参考的案例,让我在这个领域不会一无所知。

——2016年今日头条Bootcamp演讲

背景分析

2007年,已经在酷讯做到技术负责人的张一鸣会参与到公司更多的商业部分,这为他后来自己出任九九房CEO打下了基础。2013年,张一鸣为今日头条找到了一位媒介销售天才——时任《京华时报》副总裁的张利东,正是在他的支持下,今日头条才建立起了无比庞大的广告销售体系。

行动指南

参与商业部分,知晓更多领域。

1月8日 练习保持耐心

我毕业后参与创立了酷讯、饭否、九九房,到现在的今日头条,每一段创业经历,都挺寂寞的,尤其在苦闷纠结的时候。还有一个因素,前些年,创业环境还不像今天,也没有什么车库、创业咖啡馆,盛总(盛希泰)也没做孵化器,一堆公司都在五道口华清嘉园、东升园创业。平时在居民楼里查资料、研究用户需求、敲代码,谁也不认识你,也可能你的想法都不错,但不会马上转化到产品上,你必须要承受那样漫长时光的煎熬。现在回想,耐心非常重要,不仅是等待的耐心,还要有耐心作深入思考,找到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

——2017年11月15日南开校友会演讲

背景分析

张一鸣所推崇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认为,耐心如同情感的肌肉,只有磨炼,并且超越过去,才能在自然机制下得到过度补偿,从而变得更加坚韧。

张一鸣曾在微博中说:“练习保持耐心,即使是快节奏和压力的情况下。”

对于创业者来说,耐心等待是不够的,而应该在艰难的情况下,深入思考,主动提升耐心。

行动指南

主动磨炼耐心。

1月9日 耐心倾听意见

再回看去年6月,尽管有些意见是建立在不了解我们的基础之上,但也有些是中肯善意而且应该认真对待的,我们都耐心地倾听,并努力改善我们的服务,做更多说明工作。

所以,回头看,感谢当年的那些批评者。因为那些批评,让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容生产者最快地找到自己的用户,我们未来还会开放更多工具协助内容生产者,比如广告。我们很清楚,只有帮到大家,才能帮到自己。

——2015年4月23日《成都商报》采访

背景分析

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也说:“在人生旅途中,没有一步登天的魔梯。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点滴积累,这种方式缓慢而且费力,似乎无法一日千里。也许你认为,以这种步伐,永远都不能有什么大成就,然而,你还是要有耐心地走下去。”

2014年,今日头条实现5亿美元C轮融资,引得行业侧目,大批媒体机构开始对今日头条群起攻之,社会也对今日头条提出很多意见。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创始人保持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处理好了会像今日头条一样获得成长,慌不择路则会走向危险境地。

行动指南

耐心倾听,不断成长。

1月10日 耐心面试搭建团队

在九九房进入商业化后,我觉得一个运营出身的、对商业敏感的人会更擅长这类商业运作,所以我们找到了一个资深的管理人,接替了我的工作。而我对移动互联网比较感兴趣,所以后来在2012年初建立了字节跳动科技。我之前的技术人脉比较好,与很多大公司技术人员,比如奇虎、百度、谷歌、微软,都共事过。在建立了字节跳动后,我面试过很多人,至少500人。在最初建立的技术团队里,也有一些是我曾经的同事。

——2013年3月17日CSDN采访

背景分析

面试是招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决定环节。张一鸣曾经提到过,从他参加工作开始,他至少面试过2000人,单看数量甚至可以说远远超出很多公司的专职HR。

行动指南

CEO必须要有大规模招聘面试的耐心。

1月11日 知道时间花在哪里

给两天假期的计划。有效性的第一步:知道时间都花在哪儿,排出工作优先级。

——2012年4月张一鸣微博

背景分析

张一鸣曾经说过,他最想吃的食物是《七龙珠》里面的仙豆,因为食用后不但精力无穷大,而且七天七夜不用吃饭和睡觉。显然,他想要把这些时间用来工作。据说,他甚至觉得一天工作16小时感觉很好,其珍惜时间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张一鸣在总裁办的会议上,会同步自己的时间规划,甚至把它做成饼状图,上面会展示他一周招人、学英语等各花多少时间。他不断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以此修正自己时间规划,以期达成更优的结果。

这显然是用到了德鲁克倡导的时间管理经典方法论:记录时间—分析时间—系统地安排时间。

行动指南

制订时间分配计划,排出优先级。

1月12日 精力放在重点上

充分放权,当公司在有100人之前时,我管理得还是很细致的;200人之后,我就开始放权,反正也管不了了。

我把精力主要放在两件事上:一是产品和技术;二是招聘。这两块,再小的细节我都会过问。但市场和销售,我基本上从不介入。

——2015年4月29日《好奇心日报》采访张一鸣

背景分析

成长越快的企业越忌讳过于重视领导人的业务能力,忽略领导人的领导能力。公司的一把手更是如此,必须要牢记“领导力就是通过他人去完成任务的学问”,必须要善于授权赋能激励人心,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甚至对于顶尖领导人来说,只贡献业绩,而不贡献人才才是大罪。

领导人一定要认清自己也是凡人这件事,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管理好精力非常重要。

行动指南

CEO在人多后管理不过来,要充分放权,把精力放在重点上。

1月13日 管理精力,保证睡眠

睡前五不宜:不宜看有启发的书、不宜看邮件、不宜看数据、不宜看产品、不宜总结工作。否则就容易思维太兴奋,睡不着或睡不深。睡不着其实还好,最讨厌睡觉还在想问题的状态,感觉就像高中有时遇到的做梦在做题!

——2012年5月张一鸣微博

背景分析

在张一鸣工作的前两年,经常晚上十二点后回家,回家后还继续编程,据他说“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

但到了创业期,张一鸣反而会配合妻子的要求,每天晚上十二点必须回去睡觉,尽管在他看来,睡觉是一件特别无聊的事。

世界著名心理学著作《意志力》认为,人的所有精力都来自同一个精力钱包,如果你在其他事上消耗太多,在工作上就会余额不足。

行动指南

管理好自己的精力钱包。

1月14日 细化问题

知行合一真难,中间差的是什么?

——2011年5月张一鸣微博

背景分析

张一鸣在另一条早期微博中曾经对执行力做过解析,他认为执行力就是态度和能力,只有不断端正态度和提高能力,才能不断增强执行力。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源码资本创始人曹毅曾经说过这么一段往事:

“有次我跟一鸣去美国参观了脸书、谷歌这些公司。离开头一天去了金门大桥,看到波澜壮阔的场景,有感而发吧,(张一鸣)开始讲自己创立今日头条的思考。

“他说他(最开始)在创立今日头条的时候,在写商业计划书时做了一个计算,当时测算是五年时间,有机会做到1亿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

“我很震惊,马上五年了,正好1亿DAU。我说你怎么做到的呢?

“他给我讲了一下他的设想,新闻人群总共是一个多么大的人群,我们这种方式会有怎么样的一个渗透率,然后我在这种方式里面会在什么位置。

“(他)给我的冲击就是,他确实想问题有十足的把握,才会去做这件事情。他是一个很保守的人,把事情翻来覆去想得很清楚,还能算得很清楚。他对很稀有的‘大东西’,充满了一种必须拿下,全力以赴地投入所有的精力、所有的资源的态度,然后去大力出奇迹。”

这件事也并不是孤立事件,事实上,很多字节跳动早期高管都讲过类似的事。今日头条的早期计划往往非常细致且有逻辑,而且最终都得到了令人惊奇的实行。

从知到行,这中间需要的是足够细化。

行动指南

细化问题,知行合一。

1月15日 少谈主义

少谈些主义,多认真解决问题,做一步看几步。为理想的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努力,没有解决好现实问题,忽视了需求,好人也没办好事。

——2012年5月张一鸣微博

背景分析

胡适曾经说过“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这是因为当时人们喜欢口号式的语言,陷入盲目冲动的状态,而缺少具体做实事的动力。

张一鸣引用这段话时,互联网圈也正流行一种盲目狂热的风气。比起各种喊着口号的人,他更希望做些能解决用户需求的事情。

行动指南

多解决问题。

1月16日 不要愿望式分析问题

八个case出了四个错误,工程师说我再看看它们是不是个例。我说:你是不是希望问题是个例,而不是分析它们是不是问题。——不能愿望式分析问题。

——2012年6月张一鸣微博

背景分析

所谓愿望式分析问题,就是逃避问题。当我们解决问题或者复盘问题的时候,如果抱着“这是个例”“这不会再发生”“应该不会有”的想法,就已经是在逃避问题了。

愿望式分析问题的结果,是无法正视产生问题的原因,也就没有动力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公司的持久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对于公司管理者来说更是如此,管理者面对问题更加不能得过且过,而应该从整体上思考,从体制上解决,并建立长效防范机制。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管理者放过的地方往往是墨菲定律发挥作用的地方,越担心越发生,反而不如提前咬牙解决的好。

行动指南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要直面问题。

1月17日 抗压

问:别人都说你抗压能力很强,你怎么看?

张一鸣:我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很平静,内心和表面差不多,多数时间也比较平静,当然,偶尔有波澜。

问:你觉得自己有事业心吗?

张一鸣:如果把很投入地做成一件事当作有事业心,那我还是有的。

问:平时有运动的习惯吗?

张一鸣:以前没有,但是从今年开始我觉得有必要开始锻炼了,因为熵值在增加。

问:熵值?

张一鸣:它表示一种无秩序的程度,对于人来说,脂肪就是混乱无序的。

问:很少见你穿西装,是因为不习惯吗?

张一鸣:其实我对穿着没讲究,西装的话,拆开之后还要折回去,太麻烦了所以尽量不穿。

——2015年《芭莎男士》对谈张一鸣

背景分析

张一鸣的抗压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外界有一段时间将其形容为机器人思维,但是从现实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严格自我管理的极致理性。

梁汝波说,张一鸣大学时期以严格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张一鸣自己也曾说过,他认为发火是一种非常低效率的沟通方式,这种方式更多是抒发情绪,却不能解决问题。

从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对张一鸣来说,效率大于一切,他非常善于调节自己,以保持更高的生活效率。

行动指南

保持抗压状态。

1月18日 窗口期要延迟满足感

缺什么说什么。我是比较保守(的人),比如很多公司花钱都是花了再融,而我总是预留足够的钱。

保守的本质是因为我很相信“延迟满足感”,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后delay一下,这会让你提高标准,同时留了buffer。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延迟满足感的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

以前我的投资人建议,你应该尽快推广,但我觉得不ready就会一直不做。事实上直到你的竞争对手发力之前,都是你的窗口期。华为就是一家懂得延迟满足感的企业,他们花了大力气在研发上——这些都不是短期见效的事情。

——2016年12月14日张一鸣接受《财经》采访

背景分析

延迟满足感的说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著名实验:斯坦福实验人员将孩子们安置在有棉花糖的桌子前面,并且告诉孩子可以立即吃,也可以等实验人员出门回来后再吃,如果选择后者可以被奖励一倍的棉花糖。这场实验的结果是,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渴望,等了15分钟才吃。

延迟满足感是一项只有少数人才具备的能力。张一鸣认为即便是要把握窗口期,也要懂得延迟满足感,做一些不是短期见效的事,这样对长远未来更有利。

行动指南

创业者要懂得把握窗口期,也要懂得延迟满足感。

01月19日 如何延迟满足感

延迟满足感经验:涵蓄情绪,让自己静止,不要在沟通交流的时候走动、晃动,情绪跳动,会让思维失去精确控制。

——2010年12月张一鸣微博

常言道: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我的版本:以大多数人满足感延迟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什么是努力?早出晚归,常年不休的人很多,差别极大,区别好像不是努力。

——2012年6月张一鸣微博

背景分析

现实中,很多创业公司喜欢标榜加班,创业者标榜勤奋少睡,企业文化充斥各种高大上词汇,但事实上公司运营却陷入一种形式大于实质的状态。

管理者对这种“勤奋”状态非常满足,却没有具体产出,只好不断加强“勤奋”,结果陷入恶性循环。

如何判断是不是过于自我强化了?张一鸣这里有一个判断方法:“判断自己对不同事情乐观还是保守:记下自己的预测和实际结果,看平均差值。问题是你是否愿意估计得更准?似乎乐观和保守的人都并无意愿去纠正。”

行动指南

要想做到延迟满足感,就不能假装努力,要沉静下来做事。

1月20日 缺少批评就自我批评

我很早以前就意识到,公司规模扩大了,CEO角色也会很容易陷入到一个不利的局面里——公司周围很少有人能够给自己提有效的要求和批评。

——2016年1月张一鸣获“创业邦年度创业人物”演讲

背景分析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指出,当一个公司处于“王冠”位置的时候,别人是很难劝说它去自省的。他所举的例子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IBM,当时它虽然是美国IT领域的巨无霸,但公司高层变得越来越自负,上行下效,各级机构的领导人都只能听到自己想听的话,公司股价下跌30%却无力挽回,直到格斯特纳上台开始自上而下自省改革。

对于飞速增长的今日头条来说也是如此,它所面临的道路要么是躺在增长的成绩上成为历史,要么是不断自我批评,张一鸣显然是选择了后者。

行动指南

CEO身边很少有人能给自己提要求和批评,创业者必须擅长自我批评,保持宠辱不惊的最佳状态。

1月21日 越满足越要自省

这种氛围下,创业者很容易会滋生出不自觉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像病毒一样影响、侵入我们的深入思考能力,这个时候引入适当、可管理的沮丧,反而能让人保持清醒。

我觉得人的最佳情绪状态其实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让情绪居于两者之间,处在一种可以做适度管理的状态,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一种状态。

——2016年1月张一鸣获“创业邦年度创业人物”演讲

背景分析

心理实验证明,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大部分司机都觉得自己技术好于他人,大部分歌手都认为自己歌喉更加动听。企业家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这种状况,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能力优于同行。

稻盛和夫曾经提出“在悔悟中生活”,要经常真诚地反思自己,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因为人性总会让人满足于荣耀的桂冠,常常导致“成功毁了他这个人”。

企业家们更需要反省,他们往往被认为是社会成功人士,很容易陷入高估自己的陷阱。当他们在经济上获得优势后,身边的各种诱惑增多,歌功颂德环绕四周,稍不留意就会被欲望牵引,走入歧途。

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的壮大,他们与下层业务接触越来越少,对具体信息的了解也越来越少,如果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久而久之,他们看到的只能是虚假的数据和虚报的成绩。只要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总有人会不断满足迎合他们。

可是公司的业务还是在按照市场规律前进,如果不能及时自省,公司也必受牵连。

行动指南

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更需要自我反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1月22日 决策形式化

Formalize decision-making process。很多时候,我们问当时为什么这么选,经常听到:当时也没怎么想;忘记是怎么想的;开始×××,后来就×××;来不及想。当我听到formalize decision的说法的时候,开始尝试将决策作为一个明确的过程认真对待,并对重要决策记录以复盘,以认识自己。

——2012年9月张一鸣微博

背景分析

今日头条多位高管和离职员工曾经表示,张一鸣脾气极好,而且是真的好,不是压抑着自己,就是个谦谦君子。他不凶人,也不刻薄地批评人,即使极不满意,也只是温和地说理,温和地鼓励。这与张一鸣积极反省情绪是分不开的。

张一鸣所提到的formalize decision-making process,简单理解就是决策形式化,这样可以将决策过程记录下来,以便将来复盘决策,对决策有深度认识。

除此之外,张一鸣还会像写日记一样写微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这点与他的老乡王兴一样。

行动指南

记录自己,积极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