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数字化转型浪潮已至

“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变革,还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驱动企业持续创新、自我变革,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并让人们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因此,这将是由技术引发的全社会的深刻变革。

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拥抱数字化转型,改变思维、态度、生产生活方式,是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的必然选择。简单来讲,数字化转型是要让企业从传统工业化生产模式转变为数字化生产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以数据为处理对象,以ICT平台为生产工具,以软件为载体,以服务为目的的生产过程。经过自身数字化转型实践,华为认为,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深入运用,构建一个全感知、全联接、全场景、全智能的数字世界,进而优化再造物理世界的业务,对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实现业务成功。

无论像蒸汽机、织布机这样的物质工具,还是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为代表的IT工具,都是为了推动人类进步,必将带来转型和变革。这种颠覆性可能无处不在,却又无声无息、无迹无痕。从街边打车到网约车,再到共享汽车,人们似乎在瞬间就完成了乘车模式的转变。而那些能够敏锐捕捉未来变化的人,亦将是率先转型,去创造未来的人。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预言:“未来,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态度、行为方式都会改变。计算机会知道你喜欢的食物并为你推荐餐馆,也会提醒你车辆需要维修了,甚至知道你朋友的爱好。医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远程做手术,空间界限变得模糊。世界上还将出现戴在手腕上的电视、计算机或电话。如其所言,数字化、智能化包裹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他所预言的景象都在逐一实现并普及。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人们就可以玩游戏、聊天、购物,或者问诊就医、签订合同。如果你在找路时不再使用纸质地图,而是点开了导航系统,那么你就必须承认,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经来临。在不久的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等。你不会忘记带走你遗留在办公室或教室里的网络联接用品,它将不仅仅是你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物件,或你购买的一个用具,而是你进入一个新的媒介生活方式的通行证。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发展。2017年10月,“数字经济”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此后,国家政府从各层面推动数字中国建设。《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2021年,“新基建”[1]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公布,《纲要》第五篇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为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对其做出重要部署。数字中国的宏大蓝图正在加速铺开。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意外地检验了企业的数字化能力。一些走在数字化前列的企业出色地应对了疫情挑战。例如,零售业将线下卖场“搬”到线上,通过在各类线上平台销售产品,业务量持续增长。制造工厂启动自动化生产设备,不需要人工也能正常生产。更有许多企业采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管理,经营未受疫情影响,反而实现了降本增效。领先企业的成果刺激了更多企业加速进入数字化转型阵营。全球咨询公司毕马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三个月里,企业每周在IT方面的投入增加了150亿美元。在微软和经济学人智库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中,72%的受访企业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速度。其中,57%的受访者表示,提高效率和生产率是他们决定加大对数字工具投资的主要因素。另据麦肯锡报告,未来,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469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0098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达16.5%。

毋庸置疑,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将呈爆发之势。同时也意味着,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深水区”,从业务、商业模式到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各行业全产业链将面临由内而外的系统性升级挑战。如何利用5G、AI、云计算等新ICT,推动产业、企业成功转型,成为数字化智能时代的迫切任务。

对于各行业而言,无论因为客户需求倒逼,或是竞争所迫,还是自我创新所驱,数字化转型都已成为生存的必需品。交通行业也不例外,而且更加需要数字化转型。试想,如果没有“戴口罩人脸识别算法”“AI算法精准采集额温”“数字防疫系统”等数字化手段,疫情中的交通运行会是怎样?未来,如何应对交通行业在当下和未来的挑战?如何建立综合大交通体系?如何回答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时代之问?如何走向“人悦其行、物优其流”的美好未来?这些问题都将在数字化转型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