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村长招呼了各家的当家人议事。
二十多人围在一起看着村长,他们对村长要说的话,已经有了大致的猜测,都叽叽咕咕的小声议论着。
村长咳了两声,示意大家安静,这才说话。
“根据打听来的消息,朝廷还没下难民安置的消息,南下的都是有亲戚可投奔者才让登记放行。
所以我们现在有两条路可以继续南下。
一是胤小子说打听到有条山道可以绕过鹿城,但这山道不能拉车,如果走山道只能背着东西走。
二是咱们可以使些银钱,据说是要一人二两银。”
村长说完,就有人问。
“村长,这一人二两银真让过?”
村长摇头,“这也是打听来的,要是家里有银钱的可以去试试,到时候咱们在鹿城南边汇合就是。”
他们也算是第一批逃难的,朝廷正忙于战事,哪里有空来安排难民,他们这样的人家是不可能一直住城里客栈的。
不过村里有几家还是有些余钱,如果使了银钱能过去总比丢了家当的好。
夏胤是想给了银子过去的,于是也跟着村里一些人家去了城门外。
这银子收得光明正大,还只准每人带一升米粮,多的可以卖给鹿城,说是用于支援边关战事。
夏胤才知还有这事,当即决定还是绕路而行。也怪不得前世他们到鹿城时仍可以使些银钱让其通行。
想来这鹿城一把手是个贪官。
这一折腾,村里仅有三户人家给了银钱进城。
夏氏只有一户,就是夏胤他爹几人,孙氏一族倒是有两户。
夏胤知道越是南下,旱情越是严重,米粮也越发重要,进城后固然能快些离开,但是后面的日子怕是更难熬了。。
鹿城怕是知道南边旱情比他们这儿还要严重得多,才这么做用以囤积米粮。
村长这边要组织人手去探路,夏胤报了名决定去当作弊器。
“青青,青阳,看好你们婶娘,别让她走远了,知道吗?”
夏青阳点头,夏青青则是乖乖的答应。
“我一定会看好婶娘的。”
“嗯,你也别乱跑。”
“青青知道的。”
看了眼将草帽该在脸上躺在牛车上睡觉的慕星陈,还是有些不放心,但也没办法,只能跟着村里其他人离开。
探路的不止他们村的人,还有许多其他村的。
鹿城地处山坳之中,四周皆是险峻之山,也是处易守难攻之地。
虽然山路难行,但是夏胤知道大致的路径,便有意无意的引导着村里人往正确的方向去。
花了两个时辰便到了一处山顶,这里可以看见鹿城,也能看见山下就是鹿城南的官道。
知道此路可行之,夏胤劝着才哥儿没有继续往前。
见天色也不算早了,大家也都同意下山,下山速度当然要快一些,一行人花了一个时辰就回到了村子的聚集处。
今日探路的人很多,上山后各个队伍都是四散开来的,也不知道回来的算早还是算晚。
很快村长又召集了人议事,村长家的才哥儿是一起探路的负责人,于是他汇报了探路的情况后村长才又说话。
“这路是能行得通,但是各位也听才哥儿说了,山道难走,板车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能带的东西也不多,尽量都带米粮,衣裳这些能不带就别带了。”
夏氏族里一当家寡妇叹气。
“咋个处理?破家值万贯呐。”
村长也知晓大家为难,但是以目前情况来看,只能选择继续南下。
“六嫂,这也是没办法,命更重要。你今日也看到了府城那边将士快马加鞭过来求援,据说是府城已破,守军已退至县城。府城的人四散奔逃,大部分也是南下往鹿城来了。咱们得赶紧走才是啊。”
夏胤刚回来,倒是不知道还有这事。
府城守军那边是出了什么事?竟这么快被破城而入。
也怪不得他看村里又少了些人,想来是进城离开了。
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没人反驳村长的话。
下午得知这消息的时候,好些人都被吓到了,夏氏族人当即走了五家人,孙氏也走了两家人。
夏家村剩下的人要么是想走,但家里有人探路去了,要么就是还在考虑,想着明天再决定。
来鹿城的人陆续增多,一晚上都未停歇,第二日一早,城外的空地已经挤满了逃往鹿城的难民。
他们这些算是走的早的,也没走上几天,虽然都汗臭了,但是不缺钱粮,各个穿戴还算整洁。
夏家村的人一早又去城门口打听,回来说是进城银两已经涨到五两银子一人了。
本来打算进城的的几家人听此便放弃了。
各家忙活着收拾东西,粮食是首要的,其次是铁锅,菜刀,斧子锄头这些值钱的。
现在天气热,被褥挑轻薄的带,衣裳也没多带。
青壮挑着担子,老幼妇孺背着背篓,尽量的带着全部的家伙。
队伍里只有夏胤和村长家两头牛,夏胤他们也只有三个背篓,所以他收拾了两个大背篓放到牛身上,自己背了一个。
慕星陈和两个小朋友则背了布包袱,装着一身换洗,干粮和水。
夏家村的人一走,留下的东西便被人哄抢了去,昨日一起上山探路的,也在收拾行囊。
他们昨日回来得晚,倒是没几个来打听的。
现在一行人负重前行,自然比不上昨日青壮们徒手上山,整整一天时间,众人都没走到昨日几人到的地方。
这城外的林子倒是没什么猛兽,不过蚊虫甚多,太阳还未下山,就能看见蚊子成群成群的,跟一团黑雾般。
能驱蚊的草大家都识得,但此处没有。
村长家的才哥儿打头,为大家寻了个较为平缓的背风坡。
家家户户架火烧饭,倒是熏走了许多扰人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