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

【题解】

原毁的意思是探求毁谤产生的根源。作者以儒家的道德观点为依据,比较了“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分析了“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思想根源在于懒惰和嫉妒,高度赞扬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古之君子”,有力地抨击了惯于“怠”与“忌”、好说别人坏话的“今之君子”,呼吁社会改变这种妒贤嫉能的恶劣风气。作者写本文既是对社会风气的谴责,又是为自己受压抑鸣不平。本文较多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古今、人己、毁誉,十分鲜明。

【原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20]。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21]

【译文】

从前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们对待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不懒惰;宽容而简约,所以别人乐于做好事。听说古时有一位叫舜的人,他的为人,是大仁大义的。君子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责问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日夜思虑,克服自己不如舜的缺点,发扬与舜一样的长处。听说古时有一位叫周公的人,他的为人,是多才多艺的。君子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责问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日夜思虑,克服自己不如周公的缺点,发扬与周公一样的长处。舜是一位大圣人,后代没有人能赶上他;周公是一位大圣人,后代没有人能赶上他。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是我的严重缺点。”这不正是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的体现吗?他们对别人总是说:“那个人能有如此品德,足可以称为贤良之人了;能擅长这样的技艺,足可以称为有才能的人了。”肯定别人某一方面的长处,而不去苛求他其他方面的短处;看重他现在的优点和成绩,而不追究他以往的缺点和错误。惶恐地担心他人得不到做善事的好处。一件善事易做,一种技艺易学。这些君子对别人说:“能做这样的善事,也就足够了。”又说:“能有这样的技艺,也就足够了。”这不正是对别人宽容而简约的体现吗?

现今的君子却截然不同了。他们对别人求全责备,对自己却要求很低。求全责备,所以别人难以做善事;对自己要求很低,所以自己收益就少。自己没有什么长处,居然说:“我这方面很好,也就足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技能,竟然说:“我做到这样,也就足够了。”对外以此欺骗别人,对内以此欺骗自己,还没有取得一点成绩就停止不前了,这不正是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吗?他对别人,却说:“他虽能够这样,他的为人却是不值得称赞的;他虽擅长这种技艺,但这种技艺的作用却是不足挂齿的。”列举人家一个缺点,而不计人家的许多优点;追究人家过去的不足,不考虑人家新的进步。惶恐地害怕他人获得好名声,这不正是对别人要求得太周全了吗?这就叫作不以大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是在尊重自己啊!

尽管如此,如此做法的人是有其缘由的,这缘由就是懒惰与妒忌。懒惰的人是不求上进的,而妒忌的人又害怕别人上进。我曾试过,试着对众人说:“某人是贤良之士,某人是贤良之士。”那些赞同的人,一定是这人的好朋友;否则,就是跟他关系疏远、同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再不然,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必然愤怒地用言语来反驳,懦弱的人也会表现出生气的脸色。我还曾经对人说:“某人不是贤良之士,某人不是贤良之士。”那些不赞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否则,就是跟他关系疏远、同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再不然,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必然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懦弱的人也会在脸上表露出高兴的神色。因为这样,事情做好了,诽谤也就跟着产生了;品德修养提高了,诋毁也兴起了。唉!读书人处于这种时代,期望名誉能够光大,道德能够得到推行,太难了!

居高位而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如果听到我的话而能够采纳,大概国家就可以治理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