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性教学:一个已被证明能让所有教师做到最好的培训项目(30周年纪念版)
- (英)安德鲁·波拉德等
- 11005字
- 2022-05-20 14:21:21
第1章 身份:我们是谁,我们代表了什么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其特征与课堂和学校文化息息相关。要想理解每个人的特点,我们既要了解学校之外的社会影响,又要关注人生不同阶段的规划。
从自身出发理解教师这一角色
■ 为何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人们选择进入教育行业的原因有很多。许多人被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所吸引,从中可以获得成就感、增强幸福感,同时,教师还是有保障、受尊敬的职业。
那些选择成为早教或小学教师的人通常对“儿童工作”有着特别强烈的责任感。珍妮弗·尼亚斯在《小学教师之谈》中提到:“教师认为自己是在培育人才,而不仅仅是一名被雇用的员工,这样的角色定位会越来越强烈。”受到广泛争议的是,小学教师的从业职责肯定了女性在关爱和教育方面的优势,但教师的重要贡献并无性别之分。如今教育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备受挑战,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拥有帮助青少年成长的机会,教师这一职业将一直保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你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影响了人类的后辈,这真令人兴奋。”也因此,很多心怀抱负的教师其入职承诺中充满了理想色彩。他们有着强烈的道德使命感,这让他们决定通过帮助儿童和青少年更好成长来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教学热情从古至今随处可见。
但是,是否有责任心与能否成为好教师毫无关联。大多数人一入行便会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幸运的是,只需适当的引导,新教师在专业能力和自信心都有所保障后,责任感就能够得到培养。当然,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这条略微坎坷的成长之路将不同寻常。
入行头几年的课堂生活对新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吉姆·麦克纳利和艾伦·布莱克发现,与学生、同事建立的良好关系对教师影响极大,他们也会感觉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个人自信的起伏息息相关。有时挑战难以应对,他们会经历从焦虑、绝望到满足、欣喜的转变。
这是所有教师都会经历的。从业头几周的感受令人印象深刻。这些感觉可能是一种强烈的道德使命感,可能是因责任和机遇产生的兴奋感,也可能是敬畏感:好奇又不确定怎样实现自身的抱负和受教育者的理想。然而,这些感觉会逐渐地被现实冲淡,我们则希望它们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的积极性和韧性大多与我们的人格品质息息相关,这些品质会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陪伴和支撑我们,帮助我们反思教学实践。
■ 价值观对教学行为的影响
从上文我们得知,对教育的重视促使我们立志成为教师,它也是我们在整个教学生涯中保持动力和韧性的最大原因。
价值观对我们行为的影响不一定明确,但学会理解它们是很重要的。第一,了解价值观能帮助我们衡量个人信念,有助于协调与同事之间的分歧,与之达成一致;第二,它能帮我们评估、应对外部压力和需求;第三,它能帮助衡量我们的信念是否与言行一致,即我们的价值观或人生观与实际课堂表现是否兼容。
有目的地构建教师行为和发展框架,旨在激励我们去反思和负责,提醒我们教师的职业价值、目的和承诺,并对指标的完成及效果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评判自己的实践是否符合我们所说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理想、价值和结果之间存在差距非常普遍,但对教师而言,查明这些差距产生的原因尤为重要。毕竟,如果教师无法适应自己的职业并做出改变,将对他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个人修养大多都是在采集和分析证据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现代专业人员必须乐于检测自己的价值定位和信仰。正如我们之后会看到的,反思型教师都能使其行为合理化,并提供解释。
在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了解我们以往的经验、环境和认知是如何影响我们自身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的。我们必须学会自省与自我提问,这是反思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信仰已经根植于文化和社会中时,当然很难被改变,我们甚至认为自己的信仰是客观真理的一种表达,因此不必再做其他过多的考虑,但反思实践强调道德责任和开放性思想的奇妙组合,我们必须始终渴望学习和提升,这一点在第三章会有更加全面的探讨。
■ 教师的身份认同
我们认为自己是哪一种人,又希望成为哪一个类型的教师?在初等教育中,教师通常会将自己与一个关键阶段(比如一学年)联系起来,也会理所当然地与一门学科或学科群联系起来。
“身份认同”这一概念阐述了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的个体身份认同意识是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特别容易被重要人物的认同影响,比如父母、朋友,有时候也包括同事。通常我们会区分个体的“我”和职业的“我”。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研究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正如我们所见,大多数进入教育行业的人都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而这样的价值观被认为是教师的职业特色。
然而,从早期理想化到长期专业化的进展并不是那么容易。每一阶段,我们都必须全力克服职业承诺与实际挑战之间的冲突。
入职前的教师培训会带来第一轮挑战。特里莎·梅纳德和约翰·弗朗在1993年明确了初进学校经历的五个典型阶段:“早期理想化”、“个人认同”、“认识困难”、“遭遇瓶颈”和最后的“勇往直前”。比如,你发现自己无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但当你知道大多数教师都会面对这种状况时,就会得到一些安慰。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努力战胜这些困难,一种更加专业的教师身份认同就开始成型。
在教学生涯的前几年,教师的经历大同小异。罗宾·尤因和杰奎琳·曼努埃尔在2005年明确了教师从入行初期过渡到一个更加自信的专业化水准会经历的五个阶段:
● 满怀期望和使命感
● 教学任命初期
● 找准一个位置:奠基阶段
● 巩固学科教学知识
● 建立和表达职业认同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这一进程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从中获得的个人成就感显然也意义重大。当教师的个人承诺与他们在学校所履行的角色一致时,他们就会更加有成就感,而个人身份认同和职业身份认同保持一致,将更有可能铸就一个长期的职业生涯。
迈克尔·胡伯曼在其经典之作《教师生活》中指出,典型的教师生涯会经过五个发展阶段:初期训练和职业生涯的早期学习是“入门期”,经过五年左右,教师会进入“稳定期”,接着会发展成漫长的“实验期”(一般会持续两年或更久)。胡伯曼表示,这之后通常会有一段时期由“平静和保守期”转为“倦怠期”,直到最后退休。
1998年安迪·哈格里夫斯在探索教学的特殊维度时,曾提到教学情绪这一概念。他认为:教学作为一次情感体验,它既丰富了教师的个人感受,又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可以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情绪感染。
哈格里夫斯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观并不体现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情绪问题,而在于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课堂情况的情感反馈总是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表达行为的方式就体现着我们的价值观。在与学生和其他人的相互影响中,我们的职业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留给其他人的印象。因此,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我们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学习如何自我支持、管理和发展。
因此,个人和职业身份的认同对教师意义重大。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过去独一无二的经历、环境的反映,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同时,在学校,同事作为重要人物提供的反馈对我们形成自我认知影响也很大。
研究简报 教师职业和效能
教学与学习研究项目是关于教师工作、生活、效能和履历等方面的一项大型综合教学研究,它探究了教师在教学生涯期间的职业身份认同。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会受到各方面冲突的影响,包括个人价值观与生活经验的冲突、领导管理方式和学校文化的冲突、外部政策影响与职业工作的冲突。调查结果与幸福感、责任感和心理韧性息息相关,因此效能取决于教师对个人、工作和职业因素相互影响的管理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的同事、学校内的其他人甚至学校以外的人,都有可能影响我们个人身份认同和自信的发展。一方面,处理不好与这些人的关系,将会阻碍我们个人和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只有与同事建立公开互信的合作关系,我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身份认同,这一点在多年的学校效能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它确定了学校冒着风险去支持教师合作的好处:引导教师探索新的实践方式、创建“学习共同体”,在其中教师们都是学生。
总之,对教师而言,个人身份认同和职业身份认同的关联相当大。随着时间推移,韧性和身份认同的发展对职业成功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 教师的职责
教师工作是相当精密的,事实上,劳动合同也是如此。教师有义务接受对他们的期望所设定的细节。比如,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全职教师,他们最少必须安排10%的教学时间用于课程计划、准备和评估,劳动合同中也会有关于管理、休假、离职、业绩评估等各方面的条款。
不管怎样,合同条款都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何更广泛地理解这些条款和教师的角色。提出这一问题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合同条款往往无法充分妥当地说明教学的内容,比如教师的额外职责。
暗喻能让复杂的东西变得浅显易懂,所以可以用它来解释教学的本质,有关于此的最常见的暗喻是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和技术性。“艺术”强调的是教学的情感和创意,“科学”强调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它还反映了“技术”对确认实践经验的特别意义。选择不同的暗喻能突出教师专业技能、知识和决策的特殊方面——创意、指导、导向、协调、推进、培育等。
到目前为止,我们探究了教师的个人价值和职业价值,并展示了个人身份认同最初形成和后期发展的过程。当遭受教学压力时,我们可以从价值承诺、职业愿景和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反思。
了解我们的学生
要深入了解学生,反思型教师就需要领悟教学的要领并积累教学经验,与学生个体建立融洽的关系,这是在课堂上培育良好行为和建立积极学习氛围的基础,也是教学实践的关键。
■ 学生对自我的看法
学生在校内看待自我的方式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就是他们的学习品质。有些学生可能特别焦虑并经常低估自己,而有些可能看上去过于自信并且适应性很强。有些学生能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而有些对自我的认识特别幼稚。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合群,也可能不合群,实际上还有可能很孤独。多项研究展示了学生在维系与同龄人和教师关系时采用的特殊身份和策略,以及应对学校教育的转变方式,这些转变经验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建立身份认同,增强自信并取得学业成就。这一类定性调查强调了学生生活的复杂性,也暗示学生对学校教育的反应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解释清楚的。此外,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教师们可能会感到,影响学生及其家庭对儿童和教育期望的文化差异日益增大。
培养儿童和青少年在校积极的自我意识,一个主要策略就是鼓励学生识别值得他们重视的内在品质。让他们了解更多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但教师过分强调成绩竞争,有些学生很快就会认为他们不受欢迎,或者学会厌恶和反对教师的价值观。我们可以营造一种氛围,一种重视多种品质,鼓励学生挑战、提升自我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自尊才能得到保护,自身努力和承诺才能得到奖赏(见第6章和第15章)。鼓励学生评估自身并设立个人目标正是营造这一氛围的方法之一(见第13章),我们将会发现这些规则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并值得遵守。
■ 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看法
多年来,已有不少专家就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看法进行过研究。大部分证据显示,孩子们更喜欢帮助他们学习的老师,希望老师教学时能主动引导、细致讲解并提供有趣的活动。他们也希望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能够根据不同个体的兴趣做出回应并给学生提供选择的余地。学生不喜欢偏心和情绪化的老师,他们大多数都喜欢时不时会开怀大笑的老师。总的来说,学生们喜欢的似乎都是严格、灵活、公平、有趣,能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教师。
由于个人发展的要求,学生需要担负更多的责任并加强自主的锻炼。实际上,包容性课堂研究已经显示出向学生咨询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一高品质的反馈回路一旦形成(见第13章),将会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见第6章)和学习方法的改善。有效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清楚了解学习目标和成功标准。约翰·哈蒂认为,教师若是想将效能最大化,可以采纳以下两点:
● 通过学生的眼睛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 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老师。
真诚地向学生咨询,与学生订立约定,保持教学活动的透明,这些行为对有些教师来说似乎很冒险,因为所涉及的开放型空间和话题可能会引起争论。然而不管怎样,教师都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自学做准备,反思型教师能够领悟这一过程并积极应对其中的挑战。
■ 学生文化的内容和作用
我们现在关注的重心是教师、学生和师生间的相互理解。请记住,虽然在课堂中,教师确实是一个中心人物,但它更是学生的聚集场所,即“群体”是课堂生活的显著特征。对于孩子们来说,做好集体中的一员、与同学相处非常重要,这一点代表他们在班级里的社交情况,可能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这就是课堂生活的社交维度。
布朗温·戴维斯曾描述,学生文化是孩子们建立与他人联系的反映,也是应对成人世界的结果,这种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和行动大部分会被成年人看作攻击性反应。
然而,站在孩子的立场而言,学生文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方式。孩子们通过这种方式认同彼此,成为团队的一员,尝试不同的角色并培养自身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年龄较小的孩子通常很快就和熟悉的人或是有着共同经历的人成为朋友,比如,住在附近的小孩、班上的同学或是父母朋友的孩子。当同龄人的群体形成时,每个个体都能从许多方面来确立他们与群体的关系。每个成员都期望自己能出力,能符合群体共有的行为标准,例如,喜爱类似的运动、玩具、电视节目,支持同一支足球队或是流行乐队等,他们希望彼此忠诚,支持自己的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如下文中图1.1与1.2所示。学生文化会给教学带来困难,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是应该试着去理解它们。
研究简报 向学生咨询教学
吉恩·鲁杜克在剑桥大学设立的教学研究工作人员学生咨询网络系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化学习。例如,理解学生心声,让学生掌握他们对学习的自主权,发展积极的学习意向。研究团队推荐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理念:
如果学生相信学习意义重大,并有机会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他们可能更加重视学校提供的学习课程。
数百名教师在吉恩·鲁杜克的网络机构工作。他们提议向学生咨询课堂教学情况,并将学生咨询纳入学校系统。他们发现向学生咨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也逐渐改变了整个学校的教学方式,意义重大。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包含的儿童权利被视为义务教育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倾听、学习与学会如何教育、指导一样,是教师、学校和教育界所面临的挑战。
在同龄人的文化中,地位是很重要的。当儿童和青少年在同龄人中建立了个人身份认同时,每种身份认同都会通过特定的方式来评估周围的同龄人。对年龄稍小的孩子而言,他们的评估可能是基于在运动场上的杰出表现,比如跳远、跳舞、奔跑或是足球,除此之外也包括拥有时髦的玩具、衣服或是参与时尚的活动。对中学生而言,在运动中获胜、完成家庭作业,都可以赢得地位。但是,时尚可能更具意义,例如穿着名牌,追捧流行音乐,甚至是尝试打扮得更性感。
学生的身份认同对教师影响很大,因为这些身份认同与学校尝试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的群体分化在上学早期就已经开始了,或许是校园生活中的日常团队活动使学生分化逐渐加大。当有些学生认为在校“表现良好”不够酷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最终扩大成“喜爱学校”和“讨厌学校”两种文化间的差异,这也是有些男孩学习成绩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同龄人中,自我形象和地位对学生时代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通常也会持续影响他们成年后的生活。在第15章我们将做进一步讨论。
在学生关系方面,霸凌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这是青少年文化中不受欢迎的一面。霸凌强调遵从和保持地位,并且霸凌者通常缺乏安全感。因为其他同学不愿意打破原有的成员关系和权利秩序,所以在某些方面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孩子(有的刚刚入学,有的太胖,有的可能有特别的口音,甚至有的仅仅是有不一样的习惯)都会受到言行上的刁难和排斥。更严重的时候,它会恶化成公然的种族歧视或是性骚扰。
对于霸凌,成人必须进行严格干预,更细致地关注孩子社交的实际状况,毕竟人人都需要朋友并希望被他人接纳。此外,教师在学生文化方面的工作通常就是阻止霸凌发生,同时想办法让受害者融入学校环境。新教师应该如何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了解学生的需求
正如我们需要考虑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认同和个人环境一样,在接触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时,对每个孩子类似自传式的了解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很多特征都有共通之处,但不同之处更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如此,我们可以制订出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很多学校都会收集孩子们的基本信息,包括健康状况以及教育程度。这些记录虽然有时会起作用,但它们很难表现所有孩子的真实情况,而学校已经习惯于依靠这一方面的资料、文件或是成绩记录。幸运的是,这些记录已经逐渐开始关注孩子们的发展细节,以及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目标达成情况,记录里也会补充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一些事例。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品味和成长故事反映了每个学生的社交态度、行为习惯、校外表现和家庭背景,而这些信息的记载会使记录更加完整。学生也可以参与记录内容的制定,家长可以通过“家庭与学校交流项目”来获取这些信息。
通过孩子们的成长故事、社交经历、文化环境以及他们在校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习个体,然而,这些记录并不能取代与学生和家长紧密接触所获得的信息。
学生的需求必须作为教学政策的出发点,这一点常常饱受争议。因为合适的需求这一概念并不明确,它并未说明什么是首要目的,也未提出什么是值得去做的。然而作为反思型教师,有一点对我们而言很有价值,那就是清楚地表述出学生的基本需求。
马斯洛将产生需求的驱动力与学习动机联系起来,提出了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们在达到高层次需求前必须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这一论点可以用金字塔来表示。
最底层表示了我们对食物、居所、氧气、水等基本生理需求。第二层涵盖了我们对安全与和平的需求。第三层包括对归属感的需求,即对爱和被爱的需求。第四层强调了对声望和地位的需求,对成功和自信的需求。最顶层可以被视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开发自身潜力的需求。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毫无差别的,他们都具备上述所有需求。在教学中,学习、工作以及生理需求都是最基本的,我们将在第8章对身体素质在课堂学习环境中的作用做详细讨论。当学生处于饥饿或是苦恼的状态时,教学可能不太有效,而成功的学校和课堂会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安全、被尊重和被重视。因此,在校经验有助于推动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实现自我,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 审视我们对学生的认知
上文中,我们讨论了学生对自我、对教师和对学校的看法,同伴文化以及学生的需求层次,这些会影响我们对学生的预估吗?我们所有人都可能有这样的想法,希望儿童和青少年成为礼貌、专心、合作、努力、聪明的学生,而对那些不受宠爱的性格特征存在偏见。这些看法会影响教师在课堂工作中的实际表现。然而,实践也证明了教师的评判会受到性别、种族、学生的社会地位甚至是姓名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如果带着这样的偏见而不进行反思,将会导致对个别学生特殊对待或有失公允。当学生做出回应时,最初的偏见可能会加深。因此,标签或成见会导致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最终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公,尤其是当这一模式出现在正式评估结果中时。
作为反思型教师,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帮助和提升所有学生的成绩。因此,我们需要时常退回到对学生最初的、常规的反应中,质问自己哪些行为是有意识,哪些是无意识的(见第15章)。例如:
● 学校和课堂组织是如何将学生区分开的?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 就我们个人而言,是如何认可、分类并为我们的学生贴上标签的?
● 在这些标签背后,我们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与学生相处的?
当然,为了有效地响应教学需求,教师不得不利用各种方法了解学生并将学生分组。而在课堂上,这就必须考虑到各种特定情况和学习活动的目的(见第15章)。一成不变的课堂组织形式是无用的,它必然会使有些学生处于不利的位置。
对我们自身想法和实践的反思能帮助我们了解教学选择和决定的复杂性,而我们每天都会面临这些选择和决定。反思能使我们今后的行为更加合理,帮助我们更加专业地解释自己的行为。
有很多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反思,比如苏珊·哈特的《创新思维的框架》,它鼓励我们打破常规思维,尝试新的想法,而后者就是通过建设性的、有效的、包容的方式去搭建框架,表1.1总结了哈特的五种招数,而反思活动1.8正是实践这一框架的例证。
认识教学这项终身事业
儿童和成人,学生和教师,都在人生历程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成年前我们都经历过婴儿期、童年时代和青春期,然后慢慢步入中年期,直至退休,老年期则会遇到更多的学习挑战。虽然不同的人生历程会有各自特定的环境,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已经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我们也曾经担当过这样的角色。虽然我们可能认为现在的儿童和青少年“亟需良好的教育”,但总有一天我们须依靠他们。
■ 学生的发展与就业
16岁之前这几年意味着什么?对此有着很多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首先我们要认可“童年时代”和“青春期”是社会的构成部分。比如,在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年轻人已经被看作成人,足以承担责任。确实如此,在现代西方国家,有些人在童年时代就反映出了成年人的优势和志向,或是表现出了成年人的多愁善感和怀旧情绪。
而同时“童年时代”被很多社会视为文化特征,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度过“童年时代”也意味着人们真正具备了“年轻人”的特征,而不再是“儿童”。从本质上说,实际上是孩子们自身开始关注他们未曾重视的事物。在童年时代,我们就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活跃的、能对他人产生影响的人,是一名社会活动的参与者。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它不只是为将来做准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中小学生涯进行纵向研究可以证明这一点。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学生不断发展,这些资料可以提供学生个体学习的详细信息,也可以提供他们与家人、朋友和历任教师的关系情况,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身份认同(见图1.4)。
当然,在婴儿期、童年时代和青春期,孩子会有非常显著的身心变化,正如下文所说,正常的生长发育有时间顺序,那么教育条款必须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孩子。比如,在孩子无法掌控精细的运动之前,我们不可能要求他写字,那就要随着自然发展规律来拓展和提升孩子的能力。这一观念来源于“时刻准备学习”的概念,很多领域也在使用它。但问题在于,我们必须经历漫长的等待,而在此期间教育会被忽视,孩子也会身处劣势。正因教育涉及很多事情,我们更需要从不同方面收集重要信息,作出中肯的判断。
生理变化在多个阶段都会发生,不同阶段变化速度不同,青春期变化最快。这些变化不论早晚,都会导致孩子自信心的缺失。比如,一个15岁的男孩还未进入变声期,当同龄人看上去都像成年人而自己看上去仍然像个孩子时,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规模和速度常常会导致孩子疲倦、情绪化和沮丧。当然,有时也能促进自信心的建立。
儿童时代和青春期的一些心理特征都影响着认识的变化。孩子们的想法时常被他们的亲身经验和年长者束缚,青年人越来越善于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想法。他们培养出一种能与他人产生共鸣的能力,能做出道德和伦理上的抉择。
因此,所有教师都需要思考并钻研,如何将学生的成长需求与课程要求、未来期许联系起来。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些社会因素和成长因素的重要性。 1958年的一项调查密切关注了17000个在英国出生的人一周的生活,得出的数据有助于分析幼儿教育和学校经历的长期影响。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影响人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因素。
莱昂·范斯坦、约翰·维尔豪斯和里卡多·萨巴特茨在政府对“终身学习”的前瞻性研究中利用了这类调查。在对“学习广泛作用”的重要分析中,他们证明,教育培养的技能、自信和资历会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带来很多好处(见图1.5)。
范斯坦等人认为教学研究中“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凭借和保证,他们表示: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孩子和成人一样,都面临着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各种挑战,而教育体系将决定他们能否做好抵御准备。快节奏的技术发展和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意味着就业人群的科技和学术技能对本国经济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个人发展的一些特征,如韧性、自律、积极的自我意识以及个人和社会的认同也同样重要。作为社会公民,我们的责任感、忍耐力、纪律感都是由身份认同的广泛特征所决定的,而身份认同又会深受学校、公司、邻里、媒体和其他渠道的影响。
在学生发展和职业规划方面的这类研究促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自身的责任。简单地说,教师在推动国民经济和文化方面,尤其是在增强国家公民的未来幸福感方面贡献显著。这项工作让人望而生畏,但这也是对新教师雄心壮志的一种考验,他们的入职承诺提醒我们,他们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不仅因为这一职业有可靠的收入,更是道德观念的驱使。参与教育进程就是参与到公民社会建设中来。实际上,当我们忙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时,我们也是在挑战自我,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新的可能。
■ 教师的发展和就业
教师职业资格代表着我们人生轨迹的一个阶段。对有些人而言,教学将会是一段长期的职业生涯,而对有些人来说,从业时间可能相对较短,甚至只是短暂的过渡。无论如何,对所有取得资格证的教师而言,官方的证明表示我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必备的科目知识,了解了学生需求和学校标准,拥有了一些重要的个人品质。换句话说,选择我们成为教师,是因为我们展示出了足够的能力和潜在的价值。
在前文中与孩子相关的问题,同样适用于人生的其他阶段。因此,社会关系、身份认同和自信心与生理、心理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相辅相成,它们都有助于培养社交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我们只是往昔的小孩,如今早已长大。
之前我们提到迈克尔·胡伯曼关于教师发展的五个阶段:入门期、稳定期、实验期、保守期和倦怠期。克里斯托弗·戴和顾青在《教师新生活》中将职业发展的挑战与生活和工作中的特殊情况联系起来,并对此做出进一步阐述:
教师在应对个人、工作和外部环境上的各种挑战时,取得成功是影响教师承诺、满足感、幸福感和效能的关键因素。学校领导、文化氛围、同事和环境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直接关系着教师的留校率,以及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问题。
影响教师职业生涯的社会因素与影响学生学习进展的社会因素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都需要满足基本的需求来为成功创造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以积极的学习心态和韧性面对新挑战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承诺和韧性对教师提升效能必不可少。
克里斯托弗·戴等人2006年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不一定变得更高效”,这一点值得思考。它让我们关注自身的职业弱点,也暗示了我们在抱负、良好意愿和价值观上的不足。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利用各类资源不断挑战自我,获得持续的提升(见第3章)。
我们习惯用“合理实践”的概念来强调教师工作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性。“合理”一词有两个重要的含义。第一,它为即将打算做的事情提供了合适的理由;第二,它暗示了在特定情况下,实施行动确实更有可能达成目标。但它并不能为所有工作提供一个“烹饪食谱”,因为教师的决策是有因果联系的,他们必须根据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需求做出调整和回应。
在教学生涯中,我们的价值观、身份认同以及职业选择都代表着我们对专业化的承诺。然而,我们也要例行自查,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