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县的许多岛屿和海湾在14世纪和15世纪及更晚时期成为海盗的理想藏匿处。关于这一点文献只提供了很少的细节,但却说明了问题。一些事件,甚至把蛋户牵涉入刑事犯罪中。《香山县志》卷三云:“由香山至廉州,寇之西路。每岁夏四月,南风至,倭船易于北来,谓之风迅。官军以是出海防守,毋得先期而扰,亦毋得后期而缓。获倭贼一人,赏银五十两。守把者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广东都同知花茂上言:‘广州地方,若东莞、香山等县,逋逃蛋户附居海岛,遇官军则称捕鱼,遇番贼则同为寇,出没劫掠,殊难管辖。请徒其人为军,庶革前患。仍请于要害山口,海汊立堡,拨军屯守’。诏皆从之。于是三灶等地方民之通贼者徒去,而香山滨海多置营保……沙尾营,在县南一百六十里……东洲营,在县东麻子村……”[28]类似的信息见于嘉靖《广东通志》卷七:“洪武二十四年夏五月,指挥同知花茂收集民兵……上言:‘广州地方,若东莞、香山等县,逋逃蛋户附居海岛,遇官军则称捕鱼,遇番贼则同为寇,不时出没劫掠人民,殊难管辖。请徒其人为兵,庶革前患’。又奏‘添设沿海依山碣石,神电等二十四卫所城池,收集海民,隐料无籍等军守禦,仍于要害山口,海汊立堡,拨军屯守’。诏皆从之。”[29]

当时偶尔会有海盗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他们甚至还袭击了军事重地。在嘉靖《广东通志》卷66有一例:“天顺二年(1458)三月,广东副总兵都督同知翁信奏:‘海贼四百余徒,犯香山千户所,烧毁备边大船’。”

又有关于严启盛一案。其事亦载于嘉靖《广东通志》等文献:“天顺二年七月,海寇严启盛寇香山、东莞等处。巡抚右佥都御史叶盛讨平之。先是启盛坐死,囚漳州府。越狱,聚徒下海为患。敌杀官军,拘留都指挥王雄。至广东,复杀总督备倭都指挥杜信。至是,招引番舶,驾至香山沙尾外洋。盛,廉其实,会同镇守广东左少监阮能、巡按御史吕益,命官军驾大船冲之,遂生擒启盛,余党悉尽,海患始平。”[30]

最后这个引证说明了,早在15世纪,海盗有时就与外国人勾结在一起。这里还应该注明沙尾即指南屏一带(在对面山)。此外,从明代著作里,人们往住分不出海盗和走私商人的区别,而这自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如香山在15世纪时期多少次被海盗袭击过,哪一些海盗最经常到香山,附近地区是否比其他海岸发生过更多违法活动;等等。但恐怕现在人们已经没有办法一一找到确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