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赠答探心意 是年秋季结连理[1]

自此以后,他屡有书信送来,(我)并无回信。于是他又派人送来了和歌:

瀑布水无音,佳人杳无信,相逢无期撩人心。

(我)对信使说:“稍等便回信。”结果他迫不及待,有失常态地又差人送来了一首:

翘首殷盼汝之音,迟迟未得信,徒增寂寞心。

母亲说:“不胜惶恐,认真回复为妥吧。”于是母亲让擅长作歌的侍女得体地回了信,差人送了过去。他收到这样的代笔和歌,似乎也非常开心,又频繁送来信件。一天,他在信上附言:

浪消鸻鸟迹,迟未得芳笔,莫非心装他人意。[2]

这次母亲同样让擅写和歌的侍女工整地代笔回信打发了。他又来了一封信:

非常欣喜能收到您那边认真的回信,但还不能收到亲笔,对我是不是有点无情?……

在礼节性的书信末,他还附了一首和歌:

亲笔代笔皆心怡,谨望懂吾意,殷盼汝芳笔。

母亲同样让侍女代笔打发。时光在这样不断的书信与和歌赠答中悄然逝去。

到了秋天。他在书信中补写道:

你对我缺乏真诚,更拘于形式,让我很痛苦,我努力自我克制,但还是……

深山怨鹿鸣醒,身处都城却无眠,只因相见难。

(我)给他回和歌:

即若身居高砂山[3],亦未曾闻常无眠,何来寝难安。

真有点不可思议。

不久他又送来和歌:

怨恨逢坂关[4],近在眼前却难翻,不得相见空哀叹。

(我)回和歌:

君怨逢坂难逾越,却闻勿来[5]更艰克,恰住勿来处。

这样礼节性地书信交流着,最终迎来相会之夜。[6]第二天早晨,他送来一首和歌:

急盼日暮至,相见心太急,泪流成河因相思。

(我)回和歌:

妾本易愁思,日暮愈增寂,未能相见不觉泣。

第三天早晨,他送来和歌:

露珠晨朝逝,吾亦难舍与汝离,皆因情依依。

(我)回和歌:

君喻朝露逝,妾身飘零将何依,唯有心戚戚。

注释:

[1]兼家求婚的这一年为日本天历八年(954年),也是日记叙事开始的第一年,两人于此年秋季成婚。

[2]鸻鸟(ちどり),鸻科小鸟的总称。鸟的足迹(あと)与笔迹(あと)双关。

[3]高砂山,在和歌中作为鹿鸣的名地常被吟咏。

[4]逢坂关(おうさかのせき),在日本古典和歌中常作为和歌的枕词(置于和歌前调整语句的修辞),并利用逢坂的逢(あう)与相见(あう)语音双关,作为男女相逢的象征。

[5]勿来(なこそ)关,同样用作和歌的枕词,与“不要来”语义双关。

[6]日本平安时期的贵族男女,一般先由男性给传闻中的中意女性赠送和歌表达爱慕之情,女性通常先不回信,由侍女代写或者代笔,且语气冰冷,套话较多。感情有进展后才能得到女性亲笔回信,如果赠答中感情升温获得同意,晚上便可去女性家相会。如果男性在女性处连住三夜,意味着男女合意,婚姻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