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0年6月25日拂晓,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朝鲜战争全面爆发。这场战争成为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克韩国首都汉城(即首尔)。9月14——19日,以漂亮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港登陆,战争形势发生扭转,东北边境遭到敌军轰炸……
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席***下令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和周恩来总理曾研究过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并初步拟定了“支援军”的名义,后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19日夜,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率先从集安渡鸭绿江入朝作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
那么,当时的新中国刚成立一周年,百废待兴,为什么***主席果断下令要保家卫国、出兵朝鲜呢?
因为***主席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唇亡齿寒,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下。若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向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所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们完全胜利!”
从这段话中有一句经典的成语——唇亡齿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它也是一则典故。
回到公元前675年,周王子姬颓自立为王,发动叛乱,史称“王子颓之乱”。不久姬颓兵败被杀。前661年,晋攻灭耿、霍、卫。
晋献公危诸向虞国借条道攻打虢(guó)国。晋、虞、虢三国互相靠近,都是各自的邻国。
虞臣宫之奇得知后,对虞公姬石说:“虢乃虞之屏障,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習,谚谓铺车相依,唇亡齿寒者,为虞、虢也。为大公三思。”虞公石不听,向晋答应“假(借的意思)道伐虢”。
宫之奇叹了口气说:“此为假道之行,晋不必出兵,可灭二国也,天哉,天哉!”
果然,到了公元前655年秋,晋灭虢,虢公丑被杀。同年冬天,晋军偷袭虞国,虞军遭到扣押,宫之奇投降,虞公石被活捉,晋灭虞。
出自这个典故的成语就是“唇亡齿寒”。本意是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相邻的东西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主席借用这个词来强调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朝鲜一旦被敌军全部占领,那么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将会受到威胁……后来,唇亡齿寒也就比喻那些关系十分紧密的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