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从空想到科学

一 点燃火炬

1847年12月,马克思回到布鲁塞尔。紧接着,给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做关于工资的系列讲座,又帮助民主协会创建一个地方新支部。而恩格斯则绕道布鲁塞尔,回到巴黎。两个人一时无暇顾及起草纲领。

过了一个月,见他俩没有动静,共产主义者同盟伦敦中央委员会急了,带话给同盟布鲁塞尔区部:“请你们通知公民马克思,他所起草的纲领,如果在2月1日前还没有送到伦敦,那就要对他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伦敦中央委员会并不知道,在马克思高速运转的大脑里,一直在思索着如何起草这份纲领。伦敦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提供一沓资料,恩格斯代表巴黎支部,起草了一份草稿,题目是《共产主义原理》,由25个问答组成,马克思吸收了其中的思想。

这个纲领取什么名字合适呢?恩格斯建议:“就叫《共产主义原理》行吗?”

马克思摇摇头:“还不够响亮。”

恩格斯递给马克思一支雪茄,自己也点了一支。在烟雾缭绕中,苦苦思索。

“有了!”恩格斯一拍大腿,“《共产党宣言》,怎么样?”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口中喃喃重复着,眼睛里渐渐放出光来,“好!既响亮上口,又提纲挈领。我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份政治纲领,还必须成为无产阶级的指路明灯!”

夜已深,布鲁塞尔的街头空旷静寂,零星的夜行者匆匆而过,燕妮和孩子们已沉沉入睡,只有书房里的那盏昏暗台灯依然亮着。书桌前的马克思,犹如入定一般,背后墙上的巨大黑影纹丝不动。

一番思考之后,马克思呷了一口浓得发苦的咖啡,展开粗糙的稿纸,鹅毛笔下如行云流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

马克思用通俗洗练的语言,注入自己所有的思想精华: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

一个多月过去了,马克思殚精竭虑的心血,转化成一行行蝌蚪般的德文,密密麻麻地布满一沓稿纸。

这天深夜,长时间伏案疾书的马克思,放下鹅毛笔,揉揉发胀的双眼,活动一下酸麻的颈椎和双臂,望着散落一地的参考书,长吁一口气。那是直抒胸臆、畅所欲言后的一种放松。

马克思站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踱着,口里念念有词,墙上的身影忽大忽小。过了良久,他重新坐到书桌前,郑重写下:

“总之,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当时的发展程度怎样。”

马克思继续写道:“最后,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

这时,隔壁卧室里传来孩子的梦呓声。马克思放下笔,蹑手蹑脚地进到卧室,爱怜地给孩子掖好蹬落的被子,然后又回到书房,振笔疾书: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想说的话都已变成“蝌蚪”了,该结尾了。马克思按捺不住澎湃的心情,站起来绕着不大的书房转了几圈,疾速回到书桌前,饱蘸墨水,凝神屏气,力透纸背,发出一声地动山摇、震撼世界的召唤: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然后,他把鹅毛笔往后一扔。鹅毛笔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形,飘飘扬扬地落到地板上。滴下的墨水连同笔一道,构成了一个大大的叹号。

马克思拉开窗帘。

天空,已经露出鱼肚白。在马克思眼里,这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

马克思顾不上休息,立刻将书稿寄到伦敦付印。

1848年2月19日,伦敦瓦伦街19号,哈里逊印刷所,《共产党宣言》正在悄悄印刷。这本绿色封面、只有23页的德文小册子,首次印数只有几百册。

恰在这时,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共产党宣言》,立即被分发到各国的同盟会员手里,成为工人的思想武器。

这一年,马克思30岁,恩格斯才28岁。

《共产党宣言》封面上,印着他俩的名字,一直被公认是他俩的共同作品,实则马克思一人完成,书名则是恩格斯所取。恩格斯从不掠人之美,后来曾说,“基本上是他(指马克思)的著作”“基本原理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尽管由马克思执笔完成,但《共产党宣言》所包含的思想,都是马克思或恩格斯在他们过去的各种著作中表述过的。在思想形成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可谓殊途同归:马克思的观点主要来源于法国工人阶级的经验,而恩格斯则根源于他在工业化英国的经历。

《共产党宣言》包括序言和4章正文。

序言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1872年至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不同版本先后撰写7篇序言,即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7篇序言,简要说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共产党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

正文中,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它们的阶级实质。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他俩毕生追求的目标;唯物史观是他们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共产主义思想的科学性提供理论支撑。

《共产党宣言》文风简洁明了。如果按汉字计,全文不足2万字,7篇序言几乎都是千字文,1883年德文版序言甚至不足400字。然而,大道至简,为文亦然。文不在长,在有魂魄;字不在多,在有精髓。正如列宁评价,“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正是这篇短文,极大地震撼了世界,犹如黑暗中高高擎起的一支火炬,照亮人类前行的方向,改变人类的历史进程。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它使共产主义运动从幽灵变成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它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个历史使命的承担者是无产者,而无产者要实现这个使命,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为此就必须组成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然而,《共产党宣言》的横空出世,非但未给其作者带来荣耀,反而惹上无尽的厄运。

就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前后,欧洲发生惊天动地的革命运动:波旁王朝国王斐迪南被推翻,那不勒斯、都灵以及佛罗伦萨都宣布成立共和国;法国巴黎的工人、市民和学生冲进王宫,国王路易·菲力浦的宝座被焚烧,全家仓皇逃往英国,临时共和国宣布成立;西西里、柏林、维也纳、匈牙利等地也相继爆发革命,起义很快席卷大半个欧洲。

1848年3月3日,邮差送来一封信件,马克思拆开一看,顿时眉开眼笑,禁不住连连亲吻燕妮和孩子。原来,这是法国临时共和政府官员斐迪南·弗洛孔给他的回信。此前,马克思曾致信临时共和政府,要求撤销前政府对他的驱逐令。

回信说:“勇敢忠诚的马克思:法兰西共和国大地是一切朋友自由的避风港。施行暴政的国家驱逐了您,自由的法兰西对您以及那些所有为这个神圣事业,为这个所有人的兄弟般的事业奋斗的人们敞开了她的大门。”

然而,马克思一家的高兴劲还没过去,厄运就降临了。

受革命形势所迫,比利时政府惊慌失措,国王甚至表示要退位。待局势平稳后,当局转向集结反攻,开始对革命者下手。在比利时政府黑名单上,马克思是头号人物,自然首当其冲。

也是3月3日这天,为法国临时共和政府送信的邮差前脚刚走,马克思家里就闯进几个傲慢的官差,当场宣读一份比利时国王签署的驱逐令:限马克思24小时之内离开比利时!

义正词严的抗议,改变不了结果。燕妮默默地打点起行装。

但是,马克思一家没能安静地离开。3月4日凌晨1点,马克思和燕妮正在忙着收拾,十多名警察破门而入,翻箱倒柜,搜查每个角落,最后以马克思没有身份证为由,将他逮捕。其实,马克思不仅有完好无损的身份证,还有几个小时前刚收到的驱逐令。

喧闹声惊醒熟睡的孩子,4岁的小燕妮和3岁的劳拉吓得哇哇直哭,燕妮护住两个孩子,美丽的眼睛里喷出怒火。

马克思显得很平静。临走前,他弯下身子,轻轻地吻了吻两个孩子,把燕妮紧紧搂在怀里,叮嘱道:“不要担心,我会平安回来的,你好好照顾孩子。”

燕妮一夜未眠,天一亮,把孩子托给朋友照顾,匆匆赶到比利时民主协会主席若兰特家中,请求他帮助援救马克思。当她返回家里时,门口站着一个警察,彬彬有礼地问她:“请问你是马克思夫人吗?如果你想见马克思先生,请随我来。”

燕妮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到了警察局,她发觉气氛不对。

“这里没有什么马克思!”一个身材高大的警官,长着一脸横肉,双脚跷在桌子上,从头到脚打量她一番,用警棍重重敲着桌子,粗暴地审问:“你是什么人?有身份证吗?你找若兰特干什么?”

燕妮这才知道,自己被盯梢了,也被欺骗了。她沉着应答,丝毫不惧。

那警官问了半天,一无所得,恼羞成怒,干脆以“游荡”的罪名,将燕妮送进市政厅监狱,关进一间阴暗的牢房里。

背后铁门“哐当”一声被锁上,燕妮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好一会才适应过来。

她环顾周围,这才发现,不大的屋子里,竟关着5个女囚。3个靠墙坐着,1个倚墙站着,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还有1个和衣躺在角落里,似乎是睡着了。

看守的脚步声远去后,倚墙而站的女人,朝燕妮慢慢踱过来。她人高马大,头发蓬乱,犹如一只大鸟巢,身上一股刺鼻的劣质香水味。燕妮厌恶地皱皱眉头,往后退了一步。

“鸟巢”踱到燕妮面前,用一对巨乳顶着她,一直把她顶到墙角。

“怎么?你也是夜莺?昨晚被逮住了?”“鸟巢”的语气里,含着幸灾乐祸。

靠墙而坐的仨女子,发出放肆的浪笑。

“我和你不是一路人。”燕妮冷冷应道,头歪向一边。

“你以为你是谁啊?娇小姐?贵妇人?”“鸟巢”被激怒了,用肩膀猛地撞了下燕妮,“关到这间屋子里的,谁又比谁好多少?还在这跟我装高尚呢。呸!”

“小姐,我奉劝你一句,”燕妮毫不畏惧,一把推开她,压抑着怒火,凛然回敬,“你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懂得自重,懂得尊重别人。”

“鸟巢”张了张嘴,不知该如何反驳燕妮。

“行了。”角落里发出一声断喝。大概是见同伴落了下风,一直躺着的女人制止了她俩的争执,一骨碌爬起来,快步走到燕妮身边。坐着的仨女子赶紧立起,围了过来,“鸟巢”则识相地退到后面。

燕妮看出来了,这个女人是这间屋里的头领,“鸟巢”只是个马仔。

这是一个瘦削的女人,颧骨突出,眼睛深陷,目光犀利,嘴角线条分明,一望就知是个强势的人物。她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眼神盯住燕妮。

燕妮平静地直视着对方,神态不卑不亢。

尽管室内光线灰暗,瘦女人依然吃惊地发现,眼前这个模样俏丽的女人,虽然衣着朴素,但穿着得体,由内而外散发出雍容高雅。

瘦女人忽然觉得矮了半截,目光中露出胆怯,眼神游离不定,甚至不敢与燕妮对视。过了一会儿,她才回过神来,和气地问道:“你是怎么进来的?”

燕妮是个敏锐细心的人,已经从话语中听出友好,遂换一种口吻回答道:“我是被警察冤枉陷害的。”

“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听了此话,几个人都好奇地围过来。

燕妮犹豫了一下。她不是那种轻易诉苦的人,可是,在这个特殊的场合,面对着几双热切的眼睛,她破例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了一遍。

在燕妮平静的讲述中,几个人时而惊叹一声,时而不解地摇着头。

燕妮讲罢,几个人陷入沉默。过了好一会,瘦女人感慨地说:“虽然我无法理解你们的事业,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我们只是为自己活着,而你们是为我们大家活着。”

瘦女人也向燕妮坦露心迹。原来,她们都是妓女,并且是处于最底层的“游莺”,平时出没于酒吧、公园、戏院、街头,居无定所,收入低廉,还经常受到街头混混、流浪汉的骚扰,辛辛苦苦赚的一点钱被抢个精光。一旦被警察抓到,除饱受一顿毒打以外,还要被关进监狱,不得不靠朋友和家人交钱保释,她们几个都是这里的常客。所以,她们对别人常常怀有敌意。

那天夜里,6个女人毫无睡意,围坐在漆黑的牢房里,居然讨论起人为什么活着,一个个仿佛成了哲学家。

第二天中午,一队宪兵出现在牢房门口,喝令燕妮跟他们走。6人紧紧相拥,泣涕涟涟,舍不得分开。燕妮惊奇地发现,在这个黑暗、肮脏的牢房里,竟然充满着真情和温馨。

燕妮被押送到侦讯室,在严寒和逼供中,忍受两个小时的煎熬。警察局一无所获,极不情愿地释放她,但仍给她戴上一项荒诞不经的罪名:赞成丈夫的民主信念。燕妮终于理解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含义。

当马克思和燕妮被释放时,24小时的限期已满,他们不得不立即离开,连最必需的东西也来不及带走,燕妮只好贱卖家当,马克思雇了一辆马车,载着一家人匆匆赶往火车站。

天空如泼墨般黑,火车在寒夜中慢腾腾地爬行着。疲惫不堪的燕妮搂住两个孩子,蜷缩在座位上,在“咣当咣当”的噪声中昏昏欲睡。马克思毫无睡意,昂着雄狮般的头,一双鹰隼似的眼睛炯炯发光。望着窗外疾驰而过的黑夜,他在思考着到达巴黎后的行动。

“巴黎,我来了!”马克思在心中说。他的心中,没有气馁和消沉,只有澎湃激昂的斗志。

一场疾风暴雨般的革命,正在巴黎迎接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