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缠论3:技术面、基本面、比价轮动的立体操盘
- 陈秋明
- 1870字
- 2024-11-04 14:36:08
1.3 分型与顶底判断
顶分型和底分型统称为“分型”,分型的典型形态,就是图1-3中的C和D两个组合。但这只是基础形态,实际K线图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分型结构,在分型结构的三个元素中,也就是三根连续的,被处理过包含的K线中,从左到右分别称为“顶/底分型的第一元素”“顶/底分型的第二元素”“顶/底分型的第三元素”,通常说到具体的分型都知道是底分型还是顶分型,所以一般简称为第一元素、第二元素、第三元素。
和处理包含时一样,分型不需要在意K线的阴阳,也不用在意上下影线,三根K线的高低点就是最高点和最低点。显然,顶分型的最高点必然是第二元素的最高点,底分型的最低点必然是第二元素的最低点,否则三根K线必然还存在包含关系,而分型是处理完包含关系之后才会有的K线组合。
在符合分型定义的基础上,顶底分型的结构是可以多样化的。假设第一元素在2~4元,第二元素在8~10元,第三元素在7~9元,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之间虽然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但是完全符合分型的定义,所以无论这分型如何古怪,它仍然是一个顶分型。例如,上证指数日线K线图中,2019年8月5—7日三根K线的底分型形态,以及2020年1月23日、2月3—5日经过包含处理后的底分型。
分型的区间,就是三根K线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图1-10中,方框内就是各自分型的区间。其中,分型元素与左右临近K线的包含未处理,这里只是取顶底分型的形态用来说明分型的区间。在实际分析中,分型所涉及的K线元素必须是经过包含处理后的K线,而分型的区间指的就是经过包含处理后的分型高低点。
图1-10 分型的区间
由分型的定义可以推论出:所有的顶都由顶分型构成,所有的底都由底分型构成。反之则不一定,例如,一个底分型出现,并不意味着走势的底部出现,顶底分型完全可以是中继式的,但只要是底,就一定是底分型,这里的区别要清楚。
由此还可以推论出一个重要的定理:任何级别任何走势类型的顶部,在顶分型出现之前都不可能成立;所有的底部,在底分型出现之前都不可能成立。有了这条定理就可以知道,当持仓遭遇单边上涨的情况时,就分型来说,在顶分型出现之前完全可以不用管,等顶分型出来再说。当空仓时,股票在下跌过程中,在底分型出现之前都不用考虑进场,只有底分型出现之后,才有必要去观察是否见底、能否进场的问题。
在分型的形态分类中可以看出,分型是有力度的。就底分型来说,第二元素相对第一元素一定是下跌的,而第三元素相对第二元素一定是上涨的。所以在一个底分型中,如果第三元素的K线高度比第一元素要高,说明该分型所代表的回转力度较强。因为对于某个固定周期的K线图来说,每一根K线所代表的时间是相等的(并不绝对相等,分钟级的K线所代表的时间是相等的,但10月K线所代表的交易时间与8月K线就会不同,因为10月有长假假期,但可以大致认为相等),所以不同K线的不同高度,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市场做多和做空的意愿如何。那么在底分型中,如果第三元素高点远远高于第一元素高点,就意味着该底分型反转的意义较大。反之,在顶分型中,如果第三元素下跌得很厉害,则意味着该顶分型反转的意义较大。
在图1-11中,顶分型的第三元素完全覆盖了第一元素,意味着该顶分型反转的信号很强烈,这种情况就要引起足够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该顶分型就一定是顶部,只是三个元素之间的力度对比让后续的走势有参考而已。仅就分型来说,一个顶部要成立,首先要满足顶分型的要求,也就是顶分型必然作为条件一,而条件二就是顶分型后的K线(第四元素)必须跌破顶分型的区间。
图1-11 顶分型反转
条件一很好理解,条件二是可以进行推论的。第三元素与第四元素必然没有包含关系,否则要先处理包含,这样第三元素与第四元素就合并为一个元素,那原来的第四元素就要向后再移一个了,直到没有包含关系为止。而第四元素只有两种可能:相对于第三元素,第四元素是下跌的或者上涨的。如果顶分型后的第四元素是上涨的,那么该顶分型显然是中继;只要该顶分型是顶部,第四元素相对第三元素一定是下跌的,并且只有跌破顶分型区间,才意味着顶部的成立,哪怕第四元素跌破第三元素低点但没跌破顶分型区间的低点,对于分型来说仍然没有方向性。所以顶分型构成顶部的条件一和条件二缺一不可。而一个顶分型,加上跌破顶分型区间低点的K线,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性,该下跌的底部和上涨的顶部一样,会持续到出现底分型为止。
如此,一个顶分型、一个下跌K线指明方向性,再加上一个底分型,就是完整的下跌一笔基本形态。上升一笔的基本形态与之相反,就是由一个底分型、一个中间上升K线指明方向,加上一个顶分型构成。换言之,由相邻的顶底分型和中间K线组成的K线组,就是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