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平著作及哲学体系

笛卡尔在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西北部都兰(Touraine)地区一个名叫拉·海伊(La Haye)的小镇上,这个小镇如今改名为拉·海伊-笛卡尔(La Haye-Descartes)。祖父是一位医生,父亲和大哥都是雷恩地区不列塔尼议会的参议员。他受洗礼时受名“René”,后来又取名“Descartes”,拉丁文写成“Renatus Cartesius”,所以后世常用“Cartesien”来表示“笛卡尔的”或“笛卡尔主义者”。他10岁(一说8岁)那年进入耶稣会创办的拉·弗莱舍(La Flêche)公学学习,主修希腊和拉丁语言文学、哲学,对雄辩术、诗歌,特别是数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1614年离开拉·弗莱舍公学,1616年在普瓦提埃(Poitiers)取得法律就业证书。

他并没有从事法律工作,1618年他去荷兰加入了拿梭的摩利士(Maurice de Nassau)王子的军队,因为在当时的战争中荷兰是法国的盟友,笛卡尔并没有参战,与其说是参军不如说是旅行。其间他认识了荷兰的一位医学博士比克曼(Isaac Beeckman,1588—1637),后者激发了他对数学和科学的极大兴趣,对于他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619年开始他就注重对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以及这种方法在科学领域中的运用。经过9年的实践和总结,1628年笛卡尔将他的方法写成《指导心灵的规则》(Les Règles pour la direction de lesprit, 1701)一书,这是笛卡尔最早的哲学著作。在该书中,笛卡尔打算用36条规则来概括他的全部方法: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12条,第一部分描述了新方法的一般特性,提出了建立关于量的一般科学的思想;第二部分讲这个方法在数学中的运用;第三部分想要讲这个方法在一般哲学问题上的应用。可惜的是这部著作并没写完,写到第21条规则就中断了,第三部分根本就没写。这部未完成的著作在笛卡尔生前并未发表,直到他死后半个世纪,即1701年,才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出版。

1637年笛卡尔在荷兰莱顿(Leiden)出版了《谈谈这种为了更好地指导理性并在各门科学中探求真理的方法》(Discours de la méthode pour bien conduire sa raison et chercher la vérité dans les sciences,以下简称《谈谈方法》),这部著作是和三篇论文一起发表的,它们是《折光学》(“Dioptrique”)、《气象学》(“Météores”)和《几何学》(“Géométrie”)。在《折光学》中,笛卡尔探讨了光的折射问题,独立地发现了后来人们所称的斯涅耳(Willebrord Snell van Royen,俗称Villebrordus Snellius,1580或1581—1626)定律;在《几何学》中,他奠定了我们现在称作解析几何学的基础。《谈谈方法》放在这三篇论文前面作为它们的序言,表明他讲的方法是后面几篇论文中的方法。在该书中他重新将自己的方法概括为四条规则,但仍体现了《指导心灵的规则》一书中的基本思想。这部著作如同一部思想自传,记叙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除了表述他的方法论原则和行为守则外,他还表述了他的形而上学和物理思想,并且透露了他在1633年因得知伽利略受到教廷的责难后而不敢发表的《论世界》(Traité du monde)一书中关于世界和人体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1628年当笛卡尔的方法论思想基本成熟之后,他开始运用这种方法来建立新的哲学体系,他认为各门科学是从哲学中借取原则的,要解决各门科学的纷争,必须首先建立起确实的哲学基础。建立哲学体系的愿望,驱使他下决心离开法国而到更加自由和平的国度荷兰去从事伟大的工作。1629年他在荷兰写过一篇论文《论神性》(“De la divinité”),实际上就是后来《第一哲学沉思集》的雏形。笛卡尔的主要哲学著作《第一哲学沉思集》于1641年在巴黎出版,第一版里还附有六篇反驳和答辩。笛卡尔最初是将书稿送给索邦神学院(la Sorbonne),试图借助它的权威来论证该书思想的正确性,以利于出版。后来神学院的麦尔塞纳将书稿分别送给一些神学家以及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和伽森狄征求意见,于是招致了来自神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两方面的批评,组成了六组反驳。笛卡尔对它们一一进行答辩,并将这些反驳和答辩同原书一起出版。这本书是笛卡尔关于形而上学即思辨哲学的中心著作。

笛卡尔建立形而上学的目的,是要从形而上学的原理中推演出自然哲学的真理。笛卡尔最早的自然哲学著作就是1633年未敢发表的那本《论世界》,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物理学、宇宙学观点,是哥白尼、伽利略的思想在科学上的继续和在哲学上的发展。全书分成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论光线》,主要论述了感觉和物理条件的区别、光和热的本性、物质的广延等特性、地球上和天体上物质运动的规律等等;第二部分是《论人》,主要论述了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有机体运动,同时还说明动物是一种无意识的机器。笛卡尔为了把自己的哲学确立为天主教的官方哲学,1644年他用拉丁文以教科书的形式写了一部著作,名为《哲学原理》(Principia philosophiae)。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类知识原理》,叙述了他的形而上学思想;第二部分《物质事物的原理》,第三部分《可见的世界》,第四部分《地球》,这后三个部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在《论世界》中阐发的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但用的表述方式是经院哲学所喜欢的演绎形式。

笛卡尔最后一本哲学著作是1649年11月出版的《灵魂的激情》(Les Passions de lâme),这部著作主要是讲情感分类的心身关系问题。

1649年9月笛卡尔应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Queen Christina)的邀请前往斯德哥尔摩讲学。由于气候寒冷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他得了肺炎,不到半年就于1650年2月11日逝世。

笛卡尔的一生是为科学奋斗的一生,是为完成他的哲学体系而奋斗的一生。他给我们描绘了一棵人类知识之树:

哲学作为一个整体,像是一棵树,它的树根是形而上学,它的干是物理学,它的那些由这干发展而来的枝是全部其他科学。它们又归结为三门主要的学科,即医学、机械学和伦理学——我是指最高和最完善的道德科学,它以其他各门科学的全部知识作为前提,是智能的最高等级。1

要建立和把握这一庞大的哲学体系,首先就要掌握逻辑学,即科学方法论,它是我们发现真理的工具和技艺。因而笛卡尔哲学的主要部分就是:一、方法论;二、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三、物理学,即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

对于笛卡尔思想影响较大的是柏拉图的“回忆说”、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和物理学的区分、奥古斯丁的“内在经验”、蒙田等人的怀疑精神,以及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潮和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关于宇宙、自然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当时法国封建专制统治、连绵不断的宗教战争,以及天主教内部的不同教派、团体间的斗争,对笛卡尔的思想形成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思想倾向上笛卡尔比较接近奥拉托利会,主张摆脱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桎梏,抛弃亚里士多德而宣扬奥古斯丁,并通过奥古斯丁而回到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