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有趣的人群——群体影响
有你在,我变得更好/不好了——社会助长与社会阻抑
那些最好一起/单独做的事
共同活动效应
当一个人工作时,其他人也在一旁做同样的工作,工作效率会发生明显变化。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1-1.jpg?sign=1738815690-Gwz4cXdDLFxHhE7UsMX1htIglWfuKDSX-0-ff4af0a42739c36edf336528c9485806)
优势反应
优势反应是一种熟练程度极高、遇到某种刺激不加思考就做出的习惯性动作。包括正确反应和错误反应。
社会助长
在执行简单的或非常娴熟的任务时,与他人一起工作,能让人表现得更优秀。
他人在场,能激起竞争心,让人产生斗志。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2-1.jpg?sign=1738815690-EUQtR5rn9P8efNDE7tIArodWjaGQPDS4-0-2f012ae93bb1ad3fe3779bbe91ea6dec)
社会阻抑
在执行复杂的、有挑战的任务时,与他人一起工作,会让人表现变差。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3-1.jpg?sign=1738815690-QUX06Ipw3WApw8L8FBt04LILuFOBPfWk-0-319eb2b26174869adaacc5cd3fd08941)
他人在场,引起紧张感,影响正常发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3-2.jpg?sign=1738815690-31BJzTfKg0rwG6wLNtDxqOY3cVPG7r1T-0-a84dcb48e75f0f930b35078dbc9354a4)
社会唤醒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扎荣茨认为,他人在场可以增强个体的优势反应。在简单任务中,“优势反应”往往是正确反应;而在复杂任务中,“优势反应”往往是错误反应。
我需要/不需要“观众”
观众效应
如体育竞赛等一些场合,即便没有奖惩,仅仅是有他人在场,就会对人们的心理和表现造成影响。
“观众效应”的促进作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4-1.jpg?sign=1738815690-rGb0BgOkPwUYLRekJLAZa29j0pkSIeFg-0-b45b6adf9cb0cb5279bf3fdb17d86a2a)
“观众效应”的妨碍效应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5-2.jpg?sign=1738815690-bphvh3ppx1u7QPDxqcQ0MA9hKF7CSe6J-0-3bf82a2d7081de51d3b4d7adf1acb15c)
评价顾虑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5-1.jpg?sign=1738815690-NDlzodw149QA22KysZFPIURNzpvReJS8-0-14062226b399ab2899e9e13756e7f0c2)
社会心理学家科特雷尔推测,他人的在场之所以会引发压力、焦虑和紧张,是因为我们很在意他们的评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5-3.jpg?sign=1738815690-c0f2X9EJ6ozpImGr1QpRz4gRySy6E2qV-0-f3b55436d7a4e46033d96730d4f12dc3)
聚光灯效应
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从而在不经意间放大自己的缺点和问题。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6-1.jpg?sign=1738815690-eBFm4M14RqbTNfvK0obM4fyP2I1SNWam-0-8fe40841ba923f49e0d9e74824254da6)
分心
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我们高度集中注意力。但观众、灯光、声音等外在刺激会干扰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分心,从而导致认知系统负荷过重,影响我们的正常发挥。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7-1.jpg?sign=1738815690-ILcg4mCsCE177Hdpxw4QWoWxHAwCA5UI-0-d3424bdbc80eef0a3a015579e29259b5)
有一种压力/动力叫“众目睽睽”
拥挤现象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他人的影响效应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递增,不论是积极反应还是消极反应都会得到增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ACF5D/2380095880983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7-2.jpg?sign=1738815690-yg23qqzxgOVylbQBO0JlRXZO5xBJTxxb-0-597310152423a98b9bcf21f12950724e)
Epilogue
结语
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经常要面临和他人一起工作的情况,有的时候,他人的出现会提高我们的效率。
19 世纪末,法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况下完成25 公里的骑行:独自一人骑车;在一个跑步者的陪伴下骑车;与其他人一起骑车竞赛。实验结果是独自骑车时平均时速最低;而在竞赛的情况下,平均时速最高。为此,特里普利特总结道:“另一位竞争者在场的作用是激发选手的潜能。”
特里普利特的实验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由此揭开了社会助长研究的序幕。20世纪初,弗劳德·奥尔波特(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高尔顿·奥尔波特的哥哥)在哈佛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证实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单独做一项工作的效率会低于一群人一起做同样的工作,他把这种个体行为效率在群体中有提高的倾向称为“社会助长作用”,并解释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几点原因:(1)多数人一起劳动,会增加个人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有意识地令自己表现更优秀;(2)群体成员间的相互模仿和竞争的动机,促进了效率的提高;(3)减少了因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因而效率更高。但有些时候他人的在场反而会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阻抑作用”。
“社会阻抑作用”与“社会助长作用”的并存,曾令心理学家十分困惑,直到20 世纪中后期,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扎荣茨提出“社会唤醒效应”,使他人在场导致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才有了合理解释。即他人在场可以增强个体的优势反应。在简单任务中,“优势反应”往往是正确反应;而在复杂任务中,“优势反应”往往是错误反应。
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不论社会助长,还是社会阻抑,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了解他人在场时的两种作用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主动选择是否需要他人在场(如选择在安静的、没有他人打扰的环境中从事需要缜密思考的工作;为手工作业者安排一起劳动的竞争者;等等),从而提高自己或团队的工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