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何弑父

隋炀帝名叫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按中国封建王朝帝王选择的习惯,王位本不该由他继承,但杨广却能在隋文帝死后登上皇位。这是为什么?有人推断是他杀了自己的父亲和兄长杨勇,从而篡权为君,真的是这样吗?

杨广其人

杨广相貌英武,聪明伶俐,而且巧于辞令,因此很受父皇母后的喜爱。十三岁时,他就被委以重任,任并州也就是山西太原的总管,被封为晋王。

可对于如此殊荣,杨广还不满足。生长在争权夺利的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形成他隐忍复杂的秉性。他深知承继皇位、一统天下的好处,也知道自己是皇帝的次子,能继承皇位的可能很小。可他不甘心居于兄长之下,他不可能满足于一个小小的晋王爵。

杨广并未因父皇立兄长杨勇为太子就灰心丧气。他有缜密、运筹的心机,也有沙场征战的功业和威德,更有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野心,在皇位这一巨大的诱惑面前,他绝不心慈手软。他很聪明,知道如果想要登基,就要先得到太子的宝座,而要坐上太子宝座,就需要父皇和母后的信赖以及亲信党羽的辅佐。杨广在制定了争夺皇位的策略后,就紧锣密鼓暗自行动。

他的第一个步骤,是想方设法博得父皇和母后的欢心。文帝和皇后一向宣导勤俭持家,都不喜欢奢华的生活;而皇后也痛恨那些用情不专的男人,她经常指责那些宠姬爱妾的官员。杨广对这些都很了解,于是他特别检点。先是脱掉华服,换上粗布衣服,接著又把筝弦弄断,装出一副远离荒淫娱乐的假象。其实他本是一位纵情女色的纨绔之人,在他的私宅里蓄养了许多绝色的美女,但是为能讨得母后欢心,他明面上与妻子出双入对,恩恩爱爱,暗地却把与其他女子所生的孩子全部掐死,一个活口都不留。当文帝跟皇后到他的府中时,看到屋内一件珍宝摆设都没有,筝上也落满了灰尘。身边的孩子都是杨广正妻所生,为数不多、几个侍茶奉水的下人也是布衣荆裙、面目憨厚。厨房里除了柴米,根本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文帝见了之后非常高兴,不断赞扬杨广的温良恭俭,皇后也忍不住夸奖儿子远离声色,可以担当重任。

在父皇、母后面前树立了高达的正人君子形象后,就开始诋毁太子杨勇的形象。而太子杨勇的确不是杨广的对手,他性格粗莽直率,可以说是胸无城府,根本觉察不出二弟的险恶野心。每次杨广在外任职回来时,都要暗中送太子一些珍玩、锦衣、美女,而太子每次也都收下,而且一点也不知道遮掩。杨勇每日都华服出入,招摇过市,而且在府中纵情于乐,留下了十几个孩子。文帝及皇后渐渐对太子越发厌烦,常常私下谈论:“太子品性顽劣,而广儿却仁孝恭俭。”

杨广在父皇和母后面前的表演可以说是大获成功,于是又在官员中开始行动。一次,他代父皇视察军营,忽然下起了暴雨,士兵们在雨中操练,侍从拿一把伞为杨广遮雨,杨广却一下子推开,说:“士兵都淋著雨,我怎么能躲在伞下!”此事在当时被人们传为佳话,不仅文帝听说说后心喜不已,连大臣也对杨广更加敬重和拥护了。

杨广的第一个步骤达到,几乎在所有人面前树立起贤德、仁孝、磊落的形象,他开始了第二个步骤——广结党羽。他的处世手腕极高,那些对他有用的人,他就或是以名、或是以利诱惑他们,亦或者以他“正人君子”的作风假象来迷惑,假以时日,一大批朝臣就汇聚到他周围。朝臣不仅在文帝面前歌颂他的节操和美德,还对太子的不耻行为大加渲染。看多了,听多了,文帝的心自然也就动了,最后终于下决心,废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篡夺皇位

阴谋得逞,杨广终于取得了皇位继承权,就等父皇驾崩,自己等基了。可他实在等不及,看到须发已经花白的父皇身体依旧那么硬朗,而自己多年来的假装实在太辛苦。

一次在入宫的途中,杨广发现迎面走来一佳人,无比美丽娇媚,他知道她是父皇最宠爱的宣华夫人。见宣华夫人进入了一座偏殿,杨广也急步跟进去。宣华夫人见是杨广,知道他是太子,也就没起疑心,只是莞尔一笑,请他入座。没想到,宣华夫人这一笑,一下撩动了杨广,他竟然毫无顾忌扑向了宣华夫人……

宣华夫人向文帝哭诉自己被太子羞辱,文帝愤怒了。他怎么也没有料到,杨广竟然是这样无耻,胆敢羞辱父皇的爱妃。文帝开始对杨广这么多年的端正行为产生怀疑,他急忙召集大臣草诏,让废太子杨勇来议事。可杨广何等聪明,之所以敢在父皇爱妃宣华夫人面前放肆,就是因为他有放肆的资本了。宫里宫外全都是他的人马,纵是父皇,也无法将他怎么样。

文帝没能有机会废掉杨广,夜深人静之时,一方手帕阻住了他的呼吸,结束了他的性命,隋朝的开国皇帝就是这样驾鹤西去了。

隋炀帝杨广登基了,他荒淫奢华、阴狠毒辣的本性立刻显露出来,不仅将自己所有的胞弟全部杀死,还大兴土木,把原本强大的隋朝糟蹋的千疮百孔,使隋朝成了一个短命王朝,永远的留在史册当中。

可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杀父篡位、骨肉相残的杨广,自己最终被人勒死,还永远留给后人一个暴君的丑恶嘴脸。得到的只是后人的唾骂,遗臭万年。

点击谜团——“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为何惨遭杀害

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曹丕)时期,是曹魏王室的女婿,魏时曾做过中散大夫,故世人称之为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六人被称做“竹林七贤”,在当时极有名望。但是这么有名望的人,不但未受到司马氏重用,反而惨遭杀害,他的死因何在?

关于嵇康的死,后人主要有三种观点。前两种观点都认为和吕安有关。

吕安是吕庶的弟弟,吕庶是钟会亲近主人,而钟会又是司马昭的心腹亲信。根据干宝的《晋书》记载,吕庶对吕安之妻屡有非分之想,事情败露后吕庶恶人先告状,枉告吕安诽谤自己,吕安获罪。无奈吕安在迁徙途中写信对嵇康大吐苦水,其中“昔李叟入秦,及关而叹”之句触怒了司马氏,吕安被收入狱,嵇康也受牵连一同入狱,二人被司马氏杀害。

另一种观点认为,嵇康是被钟会置于死地,其中也牵涉到吕安案,但吕安案仅是钟会的一个借口。称嵇康轻慢了前来拜见他的钟会,钟会一直耿耿于怀,借吕案事件置嵇康于死地,这是《魏氏春秋》的记载。

第三种观点认为,嵇康的死就是因为不与司马氏合作。因为嵇康是曹魏王室的女婿,感情上总要偏向曹魏,而司马懿对曹魏一党的大肆杀戮激起了他的对抗情绪,因此作了〈太师箴〉抨击“宰割天下,以奉其和”的恶劣行为。但有人反对,因为此文写了之后,嵇康并未立即遭到杀害,如果此文是主因,司马氏不会拖延嵇康生命。

三种说法都证据充分,难分高下,而嵇康之死也就成了难以定论的谜案。

小知识——隋炀帝驱少女拉旱船

据传说称,在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杀父害兄,穷奢极欲。有一年的春天,他听说扬州一带琼花盛开,色如玉、香如油,便立刻从东都赶往洛阳,浩浩荡荡东下扬州观看琼花。

那时,从洛阳到扬州的通济大运河还未开通,要走旱路。隋炀帝来到宋州(今商丘)后,嫌乘坐车辇不开心,就换乘龙舟。但平原之地没有龙舟,杨广就下令工匠赶造龙舟一艘,并命沿途州县供给香油、黍稷,铺地行舟,然后又挑选出五百名美女,分成五班,每班一百名,轮流拉纤(用绳子在岸上拉船前进)。  

纤弱的少女拖著沉重的龙舟,一步一滑走在用香油拌黍稷铺成的路面上,受尽凌辱。而杨广看著不断跌倒又爬起来的拉纤少女,竟然得意大笑。

这帮人从宋州开始,到菜花开花时,拉到蔡道口,又过了数月,慢如蜗牛的龙舟被一条大河拦住去路,杨广便命令停舟修桥。此时正值麦收季节,百姓害怕皇帝,只好停止收割前来架桥,芒种桥便因此得名。

杨广一行人从芒种桥继续东行,在谷子熟时才来到一个休息地,这个休息地后来就被称为“谷熟”。

龙舟走走停停,直到第二年麦子变黄。这天,他们来到一个村庄,杨广见农民都喝麦仁汤,觉得稀奇,也令御厨熬了碗尝尝。这个平时吃腻了山珍海味的皇帝对麦仁汤很感兴趣,赞不绝口。从此,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就被命名为“麦仁店村”。

几日后,他们又来到一个小集镇上。正当杨广传令休息时,忽有探马来报:扬州琼花已经凋谢,杨广兴致骤落;不久,又有一个军卒来报:杨玄感起兵作乱,攻陷京城洛阳。杨广顿时兴趣全无,立即传旨速回朝平乱。

在临行前,这个十恶不赦的暴君,竟将龙舟连同拉纤的美女一起用火烧了。这也是杨广准备去扬州观琼花的最后一站,因此后人称之为“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