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负责历史课:刷新三观的悬案八卦
- 陈深名 王志艳
- 2752字
- 2022-08-16 19:54:45
郑和“七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明成祖永乐三年,也就是西元一四〇五年,三保太监郑和率领著两万七千人的队伍,乘坐两百多艘“宝船”,从长江口浩浩荡荡驶入大海,经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非洲东岸,前后一共二十八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永乐皇帝一直坐镇北方,稳居北京,为什么会一反常态,突然间把目光转向海洋呢?而又为什么在郑和六次下西洋后,就终止了这一行动,不再让他出使了?
对此,有研究者称,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招引各国前来朝贡,同时也进行大量的贸易活动,从而促进中国同“西洋”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也有学者说,这其中暗含了一段不为人知的隐情,相传这是“靖难之变”之后,明成祖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所采取的行动之一,而与西洋进行交流只不过是个幌子。此话有可信之处,“靖难之变”是这样: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并钟爱长子朱标和四子朱棣。在封建王朝中,皇权是以正统世袭,因此朱标死后,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明太祖于西元一三九八年去世,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此时他年幼,各地藩王又都是皇帝的叔辈,拥有军政大权,可以说是弱君在朝,而强藩在外。建文帝深感不安,就采纳黄子澄、齐泰等人“削藩”的意见,想以此巩固地位。
燕王朱棣起初并不敢轻举妄动,只是装疯卖傻;后来发现建文帝相继削废了周王、齐王、代王和岷王,感到自己面临危机,可能很快被废,于是以“朝无正臣,内有奸恶”,“构为祸乱,危迫朕躬”为名义,起兵谋反,直逼南京,号称“靖难”。
内战相持四年,建文帝本性怯弱迂腐,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是敌不过叔父朱棣,派出去征伐的兵将也都大败而回。终于在建文四年,朱棣攻占了南京,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朱棣登上了皇位,将都城迁到北京,自称“明成祖”,改年号“永乐”。
叔父夺了侄儿的皇权,是要担负“夺嫡”和“篡位”的罪名。名正言顺的皇帝在世并且出逃,无疑对朱棣的帝位是个很大的威胁。一方面他为了安稳人心,发建文帝已死的诏书,另一方面暗地根据传言中的蛛丝马迹到处苦苦寻觅,于是就引出了很多明察暗访建文帝的故事,例如“阖宫自焚”:《太宗实录》记载,朱棣率兵到重川门时,诸王和文武大臣都来朝见,建文帝本来是想出去迎接,可是回望四周,人人皆散,只有几个内侍而已,叹息道:“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于是就关上了宫门,放火自焚。永乐年间的《实录》以及清代修编的《明史》也都重复了这种说法。
但《明史·恭闵帝本纪》中却记载:“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史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这让人怀疑:“不知所终”,又怎能辨认出那被火烧焦的尸体是否是建文帝呢?那正是烈日酷暑的时节,若能辨认尸体,为何还要停尸八日呢?若是辨认不了,停尸那么多天又有什么用呢?
总之,建文帝没死的种种传说就这样传开,有说法称他是从地道或御沟中逃出去了;也有的说他削发扮成和尚,藏在某个寺院中;还有的说法称,他化装后南逃,一直在海外飘流。
明成祖为寻找建文帝费了很大的气力,他曾经派亲信拿著御制诏书,在寻访仙人张三丰的名义下,行遍天下州郡乡邑,二十一年暗地察访。他派太监郑和太监六下西洋寻找,也达二十八年之久,真可谓用心良苦。
真假建文帝
经查《国榷》、《明通鉴》、《罪惟录》、以及《建文朝野汇编》、《明史纪事本末》等书,后人找到了建文出亡的踪迹:他由松陵入滇南、后西游重庆、再转入祥符,侨居西粤几年,又到荆楚之乡,行程有数千余里之遥,可以说是“滇桂巴蜀黔,处处藏建文”。但令人难解的是,有些人还假冒过建文帝,使得真相变得扑朔迷离、真假难辨。明王鏊《震泽纪闻》里就记载这么一段奇事:在正统年间,一御史外出巡察时,路上遇到一位老僧,他当道而立。不管左右怎么呵斥,他都稳然不动。御史不得不亲自询问,哪知他宣称自己是“建文帝”。
从成祖到英宗,历时已经三十几年,皇帝就换了三个,建文帝还能健在吗?有点不足为信。御史不敢贸然行事,禀报了朝廷,把他送到北京,老僧吟诗:
流落江南四十秋,归来白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英宗把大臣招来,谁也无法说出他是真还是假。后来英宗又叫老太监吴亮来辨认,他曾伺候过建文帝,吴亮一露脸,老僧说:
“你不就是吴亮吗?”
“我哪里是什么吴亮?”吴亮否认。
老僧从容笑说:“那一年我在便殿里吃仔鹅,把一块鹅肉掉到地上,你当时手提茶壶,趴在地上,用嘴把鹅肉叼起来,难道你忘了?还敢说你不是吴亮?”
话音刚落,吴亮扑通跪到老和尚膝前,泣不成声;可是奇怪,当晚上吴亮回家,不声不响吊死了。是自缢,还是他杀?没有人能说清楚。
可是这老僧却在宫里安然度过他最后的生命,死后葬在了北京的西山,号称“天下大师”。传言有人曾经在颐和园后的红山上找到“前明天下大师之墓”的墓碑,还有人发现在云南省武定的狮山佛寺塑造的“明天下大师像”的照片,图上注:“天下大师者,明建文帝也”,仿佛真有其事。曾有这样一段新闻:“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明建文帝的下落,上海史学工作者徐作生经过一年考证后认为,当年建文帝出亡后,曾藏于江苏吴县普济寺内,不久转移到穹窿山的皇驾庵,直到西元一四二三年病殁于此,葬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五百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建文帝失踪之谜,算是有了较准确的答案。同时,也为另一个谜团提供了解答,即三保太监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就停止了,因为明成祖知道建文帝已经死了,这才放下心来,任何访察都没有必要了。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宣德五年(西元一四三〇年),明成祖死后,已经不是明成祖的命令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原因终于明晓于众了。
点击谜团——“天启大爆炸”是外星人所为吗
明朝天启年间,西历五月六日上午约十点钟,突然在北京城西南一带发生大爆炸,可谓惊天动地。方圆二十三里被夷为平地。这场大爆炸是如此惨烈诡秘,世界罕见,其原因到今天依旧众说纷纭。
据专家学者收集当时目击者见闻的资料,说明爆炸时,原本天空晴朗,突然之间就雷轰炸响,轰隆而过,震天动地。从京城的东北角到西南角,一片遮天盖地的黑云绵延,一会儿又发生了地震。
《国榷》记载:“震后有人来告,衣服俱飘至西山,挂于树梢,昌平县校场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饰、银钱俱有。户部张凤奎使长班往验,果然。”怪事真是太多了。
天启年大爆炸的制造者到底是谁呢?西元一九八六年,也就是天启灾变三百六十周年,北京地质学会与二十多家团体共同发起研讨会,以现代科学手段,对该灾变进行了一次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种种解释还是莫衷一是。有诸如飓风说、陨星说、地震说、火药爆炸说、大气静电酿祸说、陨星反物质与地球物质相逢相灭说等,不胜枚举,但还是解释不了这场爆炸中,出现低温无火、荡尽衣物等罕见现象,千古之谜还是不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