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原书第2版)
- (美)安妮特·西蒙斯
- 9字
- 2024-11-02 14:53:18
第一部分
用故事思考
第1章
故事思维
开篇的几个故事讲的都是我家人的事,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儿。
我的外祖父在我出生六个月后就过世了,可是听了母亲讲的故事,我觉得自己对他还挺熟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外祖父是卖家乐氏麦片的,他很开朗,也喜欢逗乐子。我有一张照片,照片上外祖父骑着匹小马驹,搞得自己像个将军。只是那匹小马驹实在太矮了,外祖父都没敢把全身分量压在它身上。母亲给我讲的故事中,有一个是我外祖父总爱说起的笑话,而那个笑话抖出来的包袱正是我这本书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一名男子走进一家宠物店,说:“我想要只会说话的鹦鹉。”
店老板说:“好说,先生。我们有两只会说话的鸟。这只大个儿的绿鹦鹉话可多了。”他敲了敲笼子,只听那只鸟儿说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它背得出整本《圣经》。我还有只红鹦鹉,是个小家伙,不过它正在学舌。”他引那只鹦鹉说:“波利想要块饼干。”小鹦鹉便跟着说:“波利想要块饼干。”
那名男子说:“你要是能教我如何训练鹦鹉说话,我就买下这只小的。”
宠物店老板说:“我当然能教你。”他和那名男子坐下,花了好几个钟头教那名男子如何训练鹦鹉。之后,店老板把小鹦鹉放进笼子里,收了钱。那名男子到家后就开始了训练课程。
一周之后,那名男子气鼓鼓地来到宠物店。
“你卖我的那只鸟儿根本不会说话。”
“真的?你照我说的做了吗?”宠物店老板问。
“做了,分毫不差。”那名男子回答道。
“哦,也许那只鸟有点孤单。跟你说吧,你把这面小镜子买回去,把它放进笼子里。小鹦鹉一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马上就会开口说话啦。”
男子照做了。三天后,他又回来了。“我想把我的钱讨回来,那只鸟儿一声都不吭。”
宠物店老板思忖了一下,说道:“我猜那只鹦鹉是闷得慌,它想要些玩具。给,这个铃铛你拿着,白送你。放鸟笼子里,它有事儿干了,就会开口说话的。”
又过了一周,那名男子又来了,比前几次火气都大。只见他冲进宠物店,手里拿着个鞋盒。“你卖给我的那只鹦鹉死了。”他打开鞋盒,里面是那只可怜的小鹦鹉。
“我要求退钱。”
店老板吓坏了。
“太抱歉了,我不清楚怎么会这样。但你能不能告诉我,这只鹦鹉可曾有过特别想说话的时候?”
“嗯,”那名男子说,“它的确说过一个词,是它临死前说的。”
“它说什么?”老板问。那名男子说:“它说,‘吃的——’”
可怜的鹦鹉,它是被饿死的。
如同这只想吃东西的鹦鹉一样,人们对意味深长的故事也是如饥似渴,可却被包围在毫无人情味儿的信息中,即便这些信息打扮得花里胡哨,看着很有故事感,但其作用充其量也就是给饥饿的鹦鹉一面镜子和一个铃铛。人们想从你发送的信息中感受到一种人的存在,想咂摸出一丝人性的味道,以此印证“你”(或“你们”)作为信息发送者是身在其中的。学着讲述亲身故事其实就是学着在自己发出的信息中传达出人性的味道。
不论你是想讲述品牌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创作客户故事,制作视频故事,用故事来教导人,解读用户故事用于做设计,抑或为解释复杂的概念而编撰故事,练习发掘和讲述自己的亲身故事都能训练你的大脑用故事来思考的能力。
故事思维映射的是情感中的情绪、认知和精神世界的联系。对人类而言,情感是占上风的。我们抹去自己不喜欢的事实,来凸显那些让自己舒服的谎言。我们力图抑制这种倾向,于是在决策时叮嘱自己要更理性一些,少带情绪,更加客观。这么做很管用,可是如果你一直被教导要做出不带情绪的、客观的决策,那么你激发情绪、发掘故事、理解情绪规律的能力就会降低,甚至不复存在。本书赋予你用故事来思考的新技能,以此作为你用事实来思考的技能的补充。事实至关重要,但是受众如何看待事实,却是情感在其中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