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攻击

徐达兵团从通州向大都挺近,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有质量的抵抗,顺利兵临大都城。

此时,大都城已是没有了士兵,妥懽帖睦尔不愿死战。

早就遁走。

徐达兵团不费吹灰之力就解放了大都。

统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至此结束。

逃到开平的妥懽帖睦尔!

在这里,妥懽帖睦尔依旧仍然认为自己是元朝的皇帝。

但是朱元璋已不承认他和他的政府,而称元为北元。

三月底,朱元璋回到应天。

第一件事就是定都的问题。

朱元璋最开始的想法是把都城定在应天。

应天城从硬件上来看,很有资格,六朝古都。

又是朱元璋的老巢。

再加上南方经济在这时期已经好于北方。

在应天的经济水平高。

可惜应天也有也有致命的缺陷,它偏居中国东南,不是全国的中心。

所以当占领了汴梁后,他便迫不及待地跑去汴梁,他设想在汴梁建都,这毕竟是北宋故都。

朱元璋抱着极大的期待跑去了汴梁。

可当朱元璋仔细对汴梁附近体形考察后发现。

虽然汴梁道路通畅,但它“八面漏风”,无险可守。

在从汴梁回来的路上,朱元璋又有了新想法,那就是把应天当作南京,把汴梁当作北京,而把他的故乡临濠设为都城。

于是回到应天,下诏改应天为南京,汴梁为北京,第二天,他召集在南京的文武百官,商讨建都临濠的问题。所有人都同意,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淮西人,建都临濠,正是他们衣锦还乡、大显神威的好机会。

只有刘伯温不同意,他的理由很直接:“临濠虽然是皇上您的故乡,但不宜建都。”

朱元璋问为什么,刘伯温就把临濠的地理位置和风水情况作了一番博学的汇报,朱元璋不以为然。

说“中都城外,远有方丘湖,近有马鞍山(凤阳山),这两处对皇上都是极大的不利。”

朱元璋知道刘伯温在风水方面有些能耐,走上前扶起他说:“你快说说看,这两处地势都有哪些忌讳?”刘伯温回答说:“北面远处的方丘湖芦苇连天,里面能藏兵百万;西北近处的马鞍山(凤阳山)俯瞰中都,在上面支起大炮,一炮就能打到紫禁城。再加上临濠风水不好,格局不行。”

朱元璋点点头,仔细思考刘伯温的话语。

不想李善长跳了出来,说:“刘基认为临濠的风水不好,那为何还会出皇上您这样震动天地的人物?这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种指责连朱元璋都大为惊骇,刘伯温自然难以心安。

但他不露声色,重新叙述了一遍临濠的地理位置和风水情况,最后,再次说了他的意见:“临濠虽是帝王乡,不适建都。”

朱元璋不置可否。

散朝后,韩林看着刘伯温劝道,“中丞,陛下分明是想建都临濠州,您

何必如此执拗呢?”

刘伯温摇摇头,语气暗淡地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韩林还想继续劝他,刘伯温却摆手说”“别再说了,陛下不听老臣言,老臣也无可奈何啊。”

韩林默不作声。

过了一阵,刘伯温似乎恢复了些精神。

因为攻占大都的消息传入了应天。

众人纷纷手舞足蹈,拥抱握手,由于激动,他们的脸红得透明,有人甚至噙着泪水,跪倒在朱元璋脚下,高喊吾皇万岁,喊得嗓子都嘶哑了。

刘伯温在这场如中了魔的狂欢中始终保持着冷静,朱元璋也很快从激动的情绪中冷静下来。

冷冷问刘伯温道,“鞑虏被驱逐,我中华复兴,先生为何没有半点兴奋?”

刘伯温不答反问:“陛下为何要绕开秦晋?”

朱元璋浑身一震,看向刘伯温,刘伯温一字一顿地说道:“王保保未可轻也!”

二人的对话,是李善长没有听到的,所以当他看到刘伯温丝毫没有和他们一起欢呼。

马上就向朱元璋递上了攻击刘伯温的奏折。

他称,刘伯温听说元朝灭亡,脸色极为难看,由于他曾做过元朝的官,所以这是怀念旧主。

他这样的前朝余孽,就应该严惩。

朱元璋没有理会。

李善长发动淮西帮成员,接连不断地向朱元璋投诉刘伯温,说他在执法过程中不分青红皂白,总拿朱元璋的老乡开刀。李善长还特意指出,刘伯温杀李彬,曾经准备在祭祀朱元璋祖先的场所坛壝杀的,这是大逆不道。

朱元璋有点不高兴了,说:“你执法可以,为什么要玷污我祭祀祖先的地方?”

刘伯温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