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小样!求追读求月票~

“你……”

下一刻,赵佶那纵欲过度的苍白脸色“腾!”地一片血红,嘴皮子和伸出去指着自家好儿郎的手指,不约而同地颤抖着……

好一会儿,这位太上皇才气急败坏地骂道:

“……逆子,逆子!朕……予以前怎么没看出来,你是这样的忤逆之子?今日竟敢如此对予说话……”

眼见太上皇被气得连自称都蹦出了“朕”这个称呼,边上的婢女和内侍连忙过来,给他拍背捋顺胸口的那一口郁闷之气……

可赵楷却没理会他,而是兀自站了起来,拿起边上案牍上的笔,直接在自家老爹花了一半的画卷空白位置上,写了什么,然后便重新搁下笔,最后工整无比地对赵佶深深作了一揖,便转身离开了。

“逆子,逆子……”

之前,尽管对自家三郎气死人不偿命的嘴略有耳闻,但赵佶其实一直都不怎么信的,觉得那些传言根本不真实……

自家三郎素来温文尔雅、知书达礼,从来不会骂人,怎么可能会骂人,还骂死了人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然而,刚刚深有体验的赵佶这一刻是真的心有余悸,没敢继续叫住儿子,只是坐在后面骂骂咧咧,眼睁睁地看着赵楷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走了。

瘫坐在椅子上许久,赵佶才终于缓了过来,可站起来往刚刚自己作画的案牍这边过来时,依旧觉得身体酥软、头脑发胀……

刚刚这位年事已高的父亲,是真的差点没给自家好儿子气死,强撑着一口气过来,他依旧心下难平,想看看这个逆子留了什么。

下一刻,却见赵佶脸上一呆,不由自主地微微张开了嘴,却只见自己画了一半的画卷,上面那一大片雪白的空位上,写着——

“不投降、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黎庶敢牺牲,臣命不足惜,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前面那五个不,简简单单却铿锵有力,而后面那四句……那从字面里透出来的血性与大气,更让自诩文采斐然的赵佶久久无言。

这样的诗词,他是写不出来的。

这位太上皇就这么呆呆地站着,看着这首不契合任何词牌名的词——

词中,赵楷居然将黎民百姓放在前,而置君王群臣于后,可赵佶却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是啊,眼下金兵围城,朝廷这边已经在商议着议和之事,可京畿之地的万万黎民的抗金情绪却愈发高涨,汹涌的民意甚至传到了他这位早就不问国事的太上皇耳中……

牺牲。

在这个时代,这个词还没有后世舍生取义的含义,所谓牺牲,指的是牛羊全体也,是国家祭祀与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这个词虽说谈不上什么贬义,但绝对称不上褒义。

可今日,三郎这白纸黑字写出来的“牺牲”二字,给赵佶的感觉却截然不同……

从延福宫离开后,赵楷没能离开皇宫回军营,又被官家召过去了。

果然,到文德殿内后他看到了那些议和派的大臣们正悠然自得地坐着,而张邦昌与范琼自然也在现场……

这些大臣们看过来的眼神中透着些许得意。

小样!

在国家大义上我们压制不了你,在孝道面前,你还敢违抗吗?

张邦昌也带回来了金人的条件,可以不投降,割地、赔款可以商量,然河北之地必须割让,这点没得讨价还价。

听了金人这“诚意十足”的议和条件,议和派大臣们欣喜若狂,在空前一统的政治目的驱使下,做事的效率那是相当惊人,居然这么迫不及待地就把他叫过来了。

可正当他们以及官家赵桓满心期待着,这金人的“宽厚”条件与太上皇赵佶充当说客下,能压服这位锐不可当的郓王殿下时,可来到这里的赵楷,却骂得耿南仲、唐恪为首的议和派大臣们心塞不已,差点没梗死过去……

最终,他们的政治目的还是没能达成——

这……到底什么情况啊?

明明他们好不容易说服了官家,还有太上皇给他们背书,这都已经是君父齐上了,怎么还是不行?

气急败坏的耿南仲与唐恪在这一次集议结束后,转头直接去了延福宫求见太上皇赵佶……

面对他们二人几乎是质问的言辞下,这位教主道君也是一脸无奈,直接将自己没完成的画卷,递到了他们面前……

而在看到了郓王殿下留下来的这首奇特的诗词,这两位大宋肱骨之臣也都默然无语了。

且不说黎庶居然排在我们前面,这等下贱之人怎么就敢牺牲了,我们这些兢兢业业、为国尽忠的家国栋梁,怎么就命不足惜了?

你才命不足惜,你全家都命不足惜!

可这样的话,没办法当面直说……

哪怕是面对太上皇赵佶,耿南仲与唐恪如鲠在喉,憋屈不已,关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半个字也蹦不出来。

没办法!

国难当前,大义临头……

他们是真的无可辩驳,无话可说。

这一天晚上,耿南仲与唐恪再次聚集了议和派的大臣们,就在耿府之中,他们一直商议到了很晚,围绕着如何驳倒郓王殿下这刚烈的主战姿态,终于——

他们商讨出了一套新的,都十分满意的议和朝堂斗争战略与言辞话术!

这套说辞是这些大臣们殚精竭虑,集思广益地构筑起来的——

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到大汉初年汉高祖的委屈议和,再到前朝太宗的城下之盟等这历朝历代之君王忍辱负重之作为,为议和强行加戏,如此一来,他们的议和主张不论是从大仁大义上,还是从忠君爱国上,都没有丝毫破绽。

而反观郓王殿下这力战主张呢?

尽管看着很提气,能够激励我大宋军民上下,团结一心,然而却忽视了敌我双方客观存在的战力差距,坚持与凶悍之金人作战,轻则流血漂橹,重则城破人亡,玉石俱焚!

如此,就算我大宋再北击金人克服中原,这美好山河也必然支离破碎、满目疮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