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说说苻坚

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小字文玉,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前秦第三位君王(357年~385年在位)。景明帝苻健之侄,文桓帝苻雄之子。

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与兄苻法等袭杀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即位后,着手革除暴政,主张“黎元应抚,夷狄应和”。

重用汉族士人王猛、权翼、邓羌等,抑制豪强,强化王权;鼓励农耕,教民以区种之法,兴修关中水利,以增加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及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提倡儒学,兴办教育,以汉族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的继承者自命,积极推行“圣君贤相”的治国之道。

对各族实行“服而赦之”的方针,凡自动归顺或投降的少数民族上层基本采取优容政策。十余年后,前秦大治。

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坚陆续灭前燕、前仇池国、前凉、代国,取东晋梁、益二州,并命吕光远征西域,结束北方长期动乱分裂的局面。

统一北方后,他自恃“强兵百万,资仗如山”,欲灭亡东晋,实现混一六合之志,于建元十九年(383年)亲统大军南伐,折戟于淝水之战,国势大衰,各族首领慕容垂、慕容泓、姚苌、乞伏国仁等纷纷自立。

政治

不戮无辜

苻坚是靠着政变登基,从古至今,发动政变者一旦成功,都会对前朝进行血洗,但苻坚确是个例外,他只诛杀了暴君苻生,以及奸佞二十余人,他让苻生的儿子苻馗承袭了越公爵位。整个过程中,苻坚没有扩大杀戮,未曾冤杀任何无辜。

选贤任能

苻坚下令各地官员都上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四项才德的人才,若真的是人才就得赏赐,有名无实者连同举荐人一起处罚。

另苻坚亦不优待宗室子弟,即使是宗室中人,若无才干都会被直接弃用,所以在前秦的朝堂上,官员都很称职。

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普遍存在,但苻坚选用人才为官,不会苛求出身地位。

前秦王苻坚曾下诏说:“百姓有学问可以精通一经,才能具有一技者,所在州县按礼仪把他们送入官府,享受百石以上的俸禄,学问不能精通一经,没有一技之长者,罢官遣送,恢复庶民身份。”

公元375年,丞相王猛病逝,苻坚下诏曰:“我失去了最贤明的爱臣,百官当中有的不称朕的心愿,可以在未央宫以南设置听理诉讼的台观,朕五天亲临一次,以访求隐没在民间的人才。

打压豪强

苻坚为了彻底根除豪强剥削各族百姓的陋习,下令王猛、邓羌二人对关中豪强进行大规模检举,数旬之间,被翻出劣迹而被处死的豪强多达二十多人,即便是皇亲国戚也被当场斩首,自此前秦百僚整肃,奸邪屏气,风化大行,路不拾遗。

重启听讼观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改平望观为听讼观,每当出现大案时,曹叡都会亲自来到听讼观旁听案情。后来晋武帝司马炎也常到此地查阅刑狱,释放蒙冤的囚徒。

此举意在避免官员私下受贿,判案时有意偏袒行贿方,从而造成冤假错案。但西晋王朝灭亡后,北方进入了长期的动乱时代,该政策再无人执行。

苻坚登基后,每次亲临听讼观,都会下令让有冤情的百姓在城北烧起狼烟,当苻坚看到后则会命令有司重新调查案情,自己也会在旁观听案件过程,此项政策减少了部分冤案的发生。

怀柔之策

公元376年,有人提议乘势消灭凉州西方的少数民族,但被苻坚拒绝,前秦王苻坚说:“他们不同种族部落混杂而居,并不统一,不能构成中原之国的大患,不应该对他们进行残酷杀戮,应该先加以安抚劝谕,征收他们的田租赋税,如果不服从命令,然后再去讨伐他们。”

于是就让殿中将军张旬前往安抚,又让庭中将军魏揭飞率领骑兵二万七千人紧随其后。结果魏揭飞擅自做主攻打周边部落,大肆抢掠以后返回。

苻坚对他的暴行十分愤怒,打了他二百鞭,杀掉前锋督护储安向各族百姓谢罪。各族人民十分高兴,向前秦投降归附进献贡奉的有八万三千多个部落。

废除胡汉分治

苻坚一改往昔胡人政权君主杀伐暴虐的风格,欲将天下各族融为一家,昔年前赵、后赵实行胡汉分治政策,大大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苻坚登基后废除了该政策,确立了“黎元应抚,夷狄应和”的基本国策,确定了各民族平等的价值观。

《太平御览》记载,苻坚在位时期,各族人民聚集在关陇,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有效的推动了民族融合。[61]

解散部落

提到解散部落制度,大多数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但在李凭教授的《北魏平城时代》一书中,言明了此项制度,源于前秦天王苻坚的散其部落,苻坚在灭代后实行“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正是后来拓跋珪实行的“君长大人皆同编户”而“无统领”之意。

苻坚实行“课之治业营生,三五取丁”,正是“息众课农”之意;苻坚的“其渠帅岁终令朝献,出入行来为之制限”,正是北魏的“分土定居,不听迁徙”之意。

如此严密的对应关系,足以说明道武帝最初推行的离散诸部措施,源于前秦天王苻坚的散其部落政策。

苻坚采取的这项措施,是非常高明的,使本以劫掠为生的游牧民族,逐渐演变成半农半牧的民族,教育和引导以拓跋部为主的漠北鲜卑族学习农耕和谋生手段,实行三丁取一、五丁取二的做法,既能保境安民,又能让代国各家各户从事生产。

自此,漠北鲜卑族的文化、生活水平都取得了显著提高,为民族融合起到了积极性的作用,也奠定了后世北魏的汉化基础。

移民政策

376年,前秦攻灭前凉,将因躲避战乱逃亡河西的雍州士族送还故乡,河东裴氏就在此列,河东裴氏洗马房的历史开启,裴慬入秦担任大鸿胪。

苻坚为了巩固前秦的统治,将氐族十五万户口移民诸镇,以便更好的管理,此项政策确实使得北方各地短时间内恢复生机,且有利于各民族的和平交流。

但潜藏的致命危机也接踵而来,苻坚将关中氐族分于各边镇,又迁入了鲜卑、羌等异族,致使氐人在关中的势力大大减少,直接导致了淝水之战后,鲜卑、羌人肆虐关中,而被远迁的氐族不知关陇等地的变故,从而酿成苻坚被围困于长安,最终亡于羌人姚苌的悲剧结局。

这也是苻坚的致命缺点,那便是用人只看才能,却忽视了潜在的威胁,慕容垂、姚苌、姚兴、朱序、乞伏国仁都是当时杰出的人才。

但他们终不甘为前秦卖命,可苻坚还将他们委以重任,即便是表明不愿为前秦效力的周虓、慕容凤,苻坚也不忍心将他们诛杀,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哪怕是王猛多次劝谏苻坚除掉诸如慕容垂,姚苌这样不会甘于人下的枭雄,更是不顾及自己的名声,用出了堪称千古第一反间计的“金刀计”,苻坚仍是因为自己的仁慈而放过了慕容垂。

同时苻坚毕生最敬爱汉族文化,苻坚本人虽是氐族出身,但他却从不以氐族习俗为中心,而是以融入汉族为目标,让落后的胡人们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实行全面的汉化,让胡人舍弃野蛮的风俗习惯。

《晋书·苻坚载记》便记载了苻坚劝学的故事,苻坚灭代并没有简单地吞并了事,而是以代国拓跋部本为游牧国家,宗室之人未参仁义,苻坚将拓跋什翼犍(一说拓跋窟咄)等人送入太学,为后来拓跋氏子孙学习汉文化树立了杰出榜样。

在苻坚统治的时期,前秦虽然是异族政权,但却是汉人平民地位最高,生活水平最高的地方。

至少在十六国时期,生活在前秦这个异族割据政权的汉人百姓,过得日子比在汉人正统的东晋境内的平民同胞,要好得多

而苻坚也因为他的仁慈和对汉人百姓一视同仁,成为了唯一一个死后汉人百姓感到痛心,为他流泪,为他感到怀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