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朕糊涂了!

  • 锦唐梦
  • 陈叔挚
  • 2049字
  • 2022-12-23 00:01:09

皇帝前脚一走,高智周便提笔写了份本章,向看守的要了一摊子好酒,一饮而尽而进后,放声大笑起来。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谋深远之。先太子智算无穷,在揣摩人心方面,运用到了极致。

天后、郑贵妃、各勋贵世家,乃至于圣人都被引入了彀中,然后利用他布下的暗子,在其中推波助澜。

虽然不知道外面的这出大戏唱的怎么样了,但高智周相信一定精彩异常。他的任务就是将李守义推给皇帝,要是他死了,这活计就由薛元超来办。

话是说了,可与皇帝君臣几十年,高智周看得出来,圣人虽然意动,但却没下定决心。说不定,他还想跟天后商量商量,废长立幼毕竟是有风险的。

这一商量,就涉及到变动,为了完成太子所托,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报效高祖太宗皇帝。高智周只能选择加码,用他这条命上一道遗奏,为代王入主东宫,添一块垫脚石。

将腰带挂在樑上,高智周淡笑道:“陛下,您下不了这决心,那就由老臣帮您下吧!”

......

高智周在刑部大狱自尽进谏,着实打了李治一个措手不及。没立刻放人,无非是想治治他的嘴,让他以后说话注意点。可这老小子到底是死鸭子,宁可死也不愿意嘴软,宁死也要保持兰台领袖的风骨。

“高智周爱我,乃我大唐第一言官,他才是真正的心底无私啊!”

“传旨,追赠高智周尚书左仆射,越州都督,谥号为定,陪葬乾陵。”

话间,李治将高智周的奏本,郑重的装进一个匣子中,脸上尽是失落之色。

这不由让他产生了一丝怀疑,不由在心里念道:朕真的老糊涂了吗?朕从什么时候开始糊涂的?

.......

公推太子的闹剧结束的第三天夜里,大明宫乱了套,到处都是有禁卫军搜搜检检,不为别的,皇帝丢了!

是不是觉得有点扯,大明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又有那么多当差的宫人宦官,看不住一个五十三岁的老头?

可事实就是如此,谁长了八个脑袋,敢拿那皇帝打趣。

外面的人找的昏天黑地的,而太极宫东北隅凌烟阁中,披头散发的李治,却坐在太宗的圣像前怔怔的发呆。

受召而来的越王李贞、纪王李慎就站在中阶,两侧是帝国的二十四功臣绘图。二王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皇帝找他们来干什么。

“贞观二十三年,先帝病逝,朕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拥戴下,承遗诏灵前继位。”

“那时候,政局昏暗,很多事晦暗不明,所以朕在命程知节驻守玄武门之时,又命老十三(赵王-李福)领右卫大将军,宿卫宫城。”

“有自家兄弟看着,朕睡得踏实。如今,在朕身边的,就只剩你们俩了。”

皇帝这话显然有托孤之意,两位亲王也是跪坐在他面前,面露哀色。人心都是肉长了,当了一辈子兄弟,要分离了,谁心里能好受。

按着二王的肩膀,神情有些癫狂的李治说道:“兄弟,我不行了。真的,我连高智周说的话都听不明白了,以至于让他以死谏言。”

按照李治与武后事先商量的,继立李显为太子,要不是李贤的死引得朝中风波不息,他也不至于搞什么公推来收揽人心。

也正是有二圣的授意,才有那么多本子投给他,也是担心事情不周密,才用了李旦这个陪衬。当然,二王得本的数量,比他们的预定的多了三百本。

可高智周这一死,弄得李治吃不准了,不由怀疑他的选择是否妥当,会不会把大唐推向深渊呢?

凌烟阁内,先帝画像在上,大唐圣地,法不传六耳,忌讳能少一些,平时不能说的话,李治也能说了。

“先帝把这万斤重担交给朕,朕却不知道交给谁了?我大唐难道要三世而亡了?”

“叫朕到了九泉之下,该如何去见先帝啊!”

听到皇帝这话,二王不由相觑一眼,同时在心中感慨,先太子果然好算计,吃准了陛下会问他俩。

可就算先太子不说,把李守义和李显放到一块,他俩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理由简单多了,智计和手段,那娃儿不知道比他七叔高明多少。

别的不说,就说李洽与女官之事,他把事后报复的事揽了过去。他人在太室山,武三思在长安,一样把事办了,让李贞兄弟足足看了一个月的好戏。

那年这小子才多大-八岁,那么小他就能替父分忧,办事办的滴水不漏,总比办差撒的汤汤水水的李显强吧。而且,他要真有个叔叔样,还能跟着侄子混日子吗?

更主要的是,他俩真心瞧不上李显,不就死了个王妃吗?女人没了可以在找,皇室子弟要多少没有,成天揣根绳子准备上吊,太他妈丢人了。

大唐要是有个怕老娘,怕到随时准备上吊的天子,那这日子也不用过了,趁早散伙,回家等着亡国吧!

要选就得选个有主意的,冒不冒险不要紧,关键看回报有多大。若是李治不放心,完全可以多遴选几名辅臣,这完全不是问题。

“皇上,小怕什么,总有长大一天,关键是得选对人,就像先帝当年选您。”

“那时候,要是老四即位了,还有咱们兄弟的活路吗?”

同样的道理,就冲含元殿前的那一出,李显即位了,李上金、李素节也统统要死。就算那两个东西不成器,可到底也是亲生的,当爹的能看着儿子去死吗?

二王这话说到了李治的心里,当年先帝立他为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想看到停尸不顾,竖甲相争,手足相残的场面。三十四年过去了,又轮到他面临同样的选择。

为了安定大唐的社稷,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可以牺牲李上金那俩怂货。谁让他是大唐的圣人呢,只能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可若是能保全,他又何必让儿子们自相残杀呢!

“你们说的对,说的对,朕糊涂了,都是朕糊涂了。”

“等等,朕要想一想,怎么把这事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