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说服张让

士颂看着张让,反而觉得轻松许多。

和世家子弟交流,反而要注意很多,凡事要留个心眼,否则被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而张让这群宦官,他们不图身前身后名,无非是钱和权,只要不是很离谱的事情,用钱就能搞定。

只要钱花到位了,让他叫你大父都行。

“张监军,最近过得很滋润嘛。”

和张让两条,士颂放下了一层伪装,至少要装作和它们一个水平的,说话仿佛老友,随意了很多。

“哎呦,公为呀,你可别嘲笑杂家了,杂家不还是靠着你们的功劳。你这几仗打得漂亮,杂家听闻圣山每每看到关于你的战报,都喜笑颜开,到时候你发达了,可别忘记杂家咯!”

确是一朝天子,一朝宦官,等到刘宏殡天了,士颂最多四十来岁,当打之年,现在打好关系,以后至少混个情分,有个落脚的地方。

“那是自然,到时候你要是方便,就到五家来住,人多反而热闹些。”

“杂家可是记住你这句话了。对了,差点忘记告诉你,你已经是屯骑司马,加封广信子爵,虽然还是在卢帅麾下,但是可以独自领兵在外作战,遇事可独断专行。”

士颂还真不知道,自己升官了,询问才知,天使早在半月前就带着圣谕到了朝歌,因为斥秋形势不明,兵荒马乱的,因此随军滞留在朝歌。

而士颂斩杀张梁等人,又立新功数个,因此后面的封赏还没下来,需要些时日。

士颂点了点头,随便恭维了几句,就讲到了今天的正题。两人关系又拉近了一些。

“张监军,我一直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让笑眯眯地说道:

“老弟,我们不必藏着掖着,有什么说什么就是,只要对大汉有益,吾自当亲自上达天听!”

士颂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老哥,其实黄巾看似势大,不过是蜉蝣之萍,毫无根基,剿灭只是迟早的事!剿灭容易,但是善后很闹。黄巾肆掠数州,千万人流离失所。

吾看在眼里,甚是心痛。况且,中原这几年大旱,百姓颗粒无收,届时这些流民回到故土,无粮无钱,何以为生?

卖儿卖女,尚未活不下去。有些地方,已经发生易子而食的事情。”

张让听完,吃惊地问道:

“老弟,不至于如此吧,不是还有当地的官员吗?”

士颂不屑地说道:

“他们,呵呵。

他们要是有用,还会有这么多黄巾乱党?

你看看,现在朝歌的粮价,已经是百铢钱一石,雒阳往年贵的时候,不过十几铢。

世家乡坤家中余量都在库房中发霉,其中要是没有他们参与,说出来谁信?”

张让沉默了片刻,问道:

“可以朝廷派粮赈灾。”

士颂更加不屑。

“朝廷还有粮食吗?这些年不是鲜卑入侵,就是羌狄叛乱,又或者是匈奴反叛,这几年就没消停过。刚安静几天,黄巾又来了,朝廷还有粮食吗?”

确实,朝廷已经快没有粮食了,整个关中已经征掉了不知道多少次,接近油尽灯枯的局面,就连卢植的军粮往往都要拖上十天半个月,说是从荆州拉过来的。

张让有些沉默不语,仔细思考着其中的解决办法,但都被他一一否定了。

张让瞥见了士颂嘴角淡淡的笑意,突然明白过来。

“好呀,你还和我卖关子,快说说如何办!”

张让也知道,解决了这件事,可是大功一件。

以往,张让的动作不断,不过受着刘宏的信任而已,没有实实在在的功劳傍身,刘宏拿他当背锅侠,不会留任何情面。

士颂笑着说道:

“老哥怕不是忘记我是哪里人吧。”

张让明显愣了一下,疑问道:

“老弟是交州广信人,我是知晓的。但是交州广信离河北四州,相聚数千里,如何能送粮过来?怕是送来百石,到这只剩一斗了。”

士颂直接说道:

“我有办法,让粮食最多二十日送来,是否可解燃眉之急?”

“那是自然,不过,是何办法?”

士颂慢慢说来。

“我父亲至交州后,打造海船,大力发展海运,届时只要朝廷下命令了,我父亲会极力收集海船,为中原走海路送粮,顺风的话,二十日必到。”

张让恍然大悟,四行商会他是知道的,海运一事,他有耳闻。

“届时,有粮食了,下发灾民,问题可解。”

不过士颂却反驳道:

“老哥,你还是太乐观了,下面的人,什么样子,你比我更清楚,我敢说,甚至朝廷的粮草放在府库里发霉了,都不会一粒粮,送到灾民手里。”

张让叹了一口气,非常无奈。

“那当如何?”

士颂直接摊牌。

“只要灾民能活得下去,我自会说服父亲,就算自掏腰包,也要收缴百姓粮食上来。但毕竟有限,就算交州百姓不吃不喝,也有狩猎采食可行,活下去都没问题。

但是,就算如此,只能养肥一批贪官污吏。我交州父老何苦,中原灾民何苦?

所以,我有个建议,交州地大物博,但多为荒地和沼泽,只要有足够的人,就可开耕为良田。

交州,以粮换人,一万石粮草换一千人,海船来时拉粮,回去时候拉人。

此举既能解决灾民问题,又能为朝廷积攒下不少粮食,还能发展交州。

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张让一听,瞬间明白过来。

张让张大了嘴巴,数息后,才反应过来。

“老弟,你如何想到如此神来之笔。真是,真是一石数鸟,好处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