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话,第二天开始,这些工匠们,在士颂的主导下,开始了工作。
士颂让他们先拟定自己需要的场地和相关资源,士颂看完后,大手一挥,并在朱吾开启了招聘的专场,让他们自己去挑选青壮,帮助他们开展工作。
当然,有一条就是,不可以区别对待,不管是朱吾的汉民和蛮民一视同仁。
人的适应是非常快的,在汉民和蛮民大混居的环境中,大部分汉民,都懂蛮语,而那些蛮民,也学会了汉语,或许发音相对不准,但是交流已经无碍。
招聘一经发出,百姓们积极性很高。
因为,一旦招聘上,第一工作稳定下来了,可以有长期挣工分的途径。
同时,也不用东跑西跑,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美滋滋。
士颂现在面临新的问题,就是越来越多民众居住在朱吾城,现在朱吾城已经饱和。
而且,在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下,所有百姓牟足了劲生。
要知道士颂有一条,如果生一个孩子,那么购买的房屋减少一层的公分贷款。
生两娃,减少三层,生三个娃,对不起,直接送一套四房的小居室。
因此,仅这大半年时间,朱吾足足增加了近三万新生儿。
而整个朱吾城的人口也突破了十万。
因此,现在只要在夜晚,走在小巷之间,都能隐约听到办事的声音。
而在这种人口剧烈膨胀之下,加之越来越多的其它几县百姓,来到朱吾,寻求美好生活。
因此,原先朱吾不足以支撑越来越多的人。
因此,士颂大手一挥,原先规划的朱吾外城,开始动工。
在朱吾城外三里外,直接开始修建城墙。
大范围的动工,创造了众多的市场需求,而巧工监的驻地也要动工,选址在外城一条傍水的浅滩上。
全部民众开始动了起来。
同时,士颂开始颁布大范围裁军的计划。
目前士颂接近五万多部队,这包括各县驻守的士兵。
这么多部队,在只有这么点人的日南来看,明显是太多了。
士颂的计划是,至少要裁掉一半人。
而在裁军之前,士颂颁布了职业兵计划。
在裁军之后,一旦参军的人,至少要服役五年,这五年时间,士颂管吃管住,给薪资。
但是,有一点,一旦参军,没有意外,必须要当满五年。
每天的除了驻守以外,必须要每天坚持训练,把训练做到每个环节里面去。
因此,裁军计划下发后,先从朱吾开始。
朱吾驻守的二万人,十天后,开始军中大比,成绩好的留下,成绩差的直接淘汰。
要知道,士颂给的薪金是每天最低十五公分,相当于平常百姓的三倍。
而且管吃管住,这些公分可以完全攒下来,一年就够买一套大房子。
因此,现役的士兵牟足了劲训练,想要留下来。
之前跟着士颂来的河北和中原的老兵,也是一视同仁。
不是士颂过河拆桥,规矩定下后,就一定要坚决执行。
不过,士颂和他们说,如果你们被刷下来了,也没事。
士颂会把他们的家人接到朱吾来。
按照之前的军功,直接换算成工分,分配房子和土地。
而没刷来的,同样会安排好他的家人,在朱吾落户。
在这一年多时间内,看着朱吾城从破旧到繁华,从鲜有人烟,到人声鼎沸。
而且朱吾气候温暖,只要劳作,根本不担心吃不饱的问题。
但是,归结下来,朱吾城的建造速度得加快。
整个朱吾外城面积,是朱吾内城的三四倍,至少可以解决二十万人的居住。
如果哪天朱吾外城不够住了,那就再往外扩张。
用此,士颂要把朱吾打造成一个中南最繁华的城池,是集人口、贸易、文化的主要输出地。
在这种野望下,城内的道路,往宽了造,下水道往大的造。
在见识到现代繁华大都市后,朱吾日后发展到五十万人,他都嫌少,两百万人,他都不嫌多。
要知道,常驻雒阳城的人口,也不过百万人,就成为了此时的世界之最。
要知道,此时的欧洲,几千几万人,就可以称之为一个国家。
先建起来的是道路和下水道,随即是城墙。
不过,在此之前,一排排厂房和衙署已经建立起来了。
那些是巧工监。
陈融在那夜和士颂聊天过后,就开始在各种粮食稻种中挑选,合适的作物。
最后还是选中了水稻。
因为水稻在在这里种得勤快点,甚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极大加快了稻种培育筛选的时间。
陈融带着从学舍中挑选的三十名学生和二十名青壮,开始在城外十里的地方,驻扎了下来,楷书开耕农田。
士颂还派了十个士兵,保护他们的安全,其次每隔几天,安排人运送补给给他们。
公输赋迷上了水车,开始研究齿轮的原理。
那天晚上,士颂留下的种子,他一直想不明白,士颂告诉他,既然暂时想不明白,可以放下,但是不要放弃对他的探索。
在研究透了齿轮的原理后,第一款人力踩动水车出现。
原先的水车,基本只能靠水流自己流动,把水灌溉到稍微高的天地里。
但是,有了脚踩的水车后,大大提高了运作效率。
之后士颂给公输赋分配了一个难题,就是发明一种简单、轻巧、便单人操作和携带的、射程远、威力大的弩箭。
汉朝的弩箭,也是有,但是基本上都是那种大家伙。
上箭的时候,需要两只脚踩,装箭间隔很长。
杀伤力是有,但是准头就差远了。
正常弓箭的最远射程,不过四五十步,至于百步穿杨,整个汉朝都找不出几个人来。
弩箭的射程不过八九十步,怒车倒是可以做到百步以上,那种家伙,上箭得提前,而且发射一轮后,就成为了废材。,造价昂贵不说,还不实用。
公输赋接到任务后,开始带着十余个学子,在厂房中研究,经常几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出来。
至于,野治子那边,可以说是最头疼的。
士颂告诉他如何批量生产盔甲,就是浇筑法。
被野治子一阵冷嘲热讽。
要想把铁变成铁水,现在根本不可能,就算变成铁水,杂质也非常多,一碰就碎。
铁匠要干的事情,就是反复加热、捶打,把杂质敲打出去。
士颂则是摇了摇头,对他说,这是因为温度不够高,只要温度够高,那么就可以把大多数杂质去除了。
然后再加入相应的碳,那么就是钢。
原理很简单,实际做起来难如登天,但是问题需要解决,士颂亲自带人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