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刘虞自觉误入‘世外桃源’!
- 三国:刚要称霸,易小川让我收手
- 余事
- 6627字
- 2023-02-08 12:58:03
此时倍受河北众诸侯关注的幽州牧刘虞,正通过幽冀边境靠近中山国的北平县。
幽州州治是广阳郡的蓟县,也就是未来的京城一带。广阳郡南侧接壤的地界才是涿郡,幽州涿郡毗邻冀州河间国和中山国。
因此幽州牧刘虞若是前往冀州观政,需要千里迢迢从广阳郡跨越涿郡,后到达河间郡或中山国,舟车劳顿不提,主要是旷日时久,幽州的政务将堆积起来没有时间处理。
最重要的是,此时是秋耕,对于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力而言,秋耕比春耕更重要。以往刘虞都会在祭天过后与百姓们共同耕作,不是做做样子,真的是与民同耕。
此举有多层深意,但最重要的是,要体会农耕的辛劳,时刻谨记百姓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不要脱离群众,以至于做出和说出不切实际的政策!
本以为可以造福万民,最后却劳民伤财,脱离实际。并且不要高高在上,官官相护,以至于有贪官污吏,欺上瞒下,歌舞升平下其实已经是累累尸骸!
就如同赵王那两首极具讽刺意味,同时对农民有着真挚同情的诗句——
《悯农二首》
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出现之后,名震天下!
士子读书人们对诗句的修辞手法,其中的生活细节和熟知的事实,所刻画出来的矛盾,这种表现力为之叹服。但市井百姓,田间老农却感触颇深,以至于潸然泪下!
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这让刘虞想到了一个名词“土地兼并”、“巧取豪夺”,还有一句赵王刘羽最贴切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这让刘虞感受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农民的辛苦和悲惨生活。
正因为这一首诗,让幽州牧刘虞对冀州牧、赵王刘羽有着一种共鸣的知己之情,就如同赵王刘羽的另一首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他们虽然没有见过,虽然相隔一方,但若是有着共同语言,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因此刘虞来了!
若是其他人邀约观政,刘虞或许就拒绝了。但赵王刘羽,此等仁杰治下的冀州,一直让刘虞十分好奇且憧憬,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光景?
原本刘羽邀约刘虞在河间国易县相见,比起此时的中山国北平县反而更近一些,但深思熟虑后,刘虞还是自作主张的异地而观!
不是刘虞不相信赵王刘羽的高尚品德,而是刘虞害怕赵王刘羽为了给他一个好印象,或者赵王刘羽部下为了给上级一个好印象,因此提前做好表面功夫。
这一点刘虞深有体会!
他在幽州为州牧的时候,自然也要对州郡县村进行拜访调查慰问。
一开始的时候,他初来咋到,会提前告知属下,一来让他们不要扰民,有个心理准备。二来这是政务安排,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和意外。三来身为州牧,他还有协防戍边的职能,需要防备意外发生。
谁知道这些属下提前得知后,并没有照做,而是自作聪明的,暗地里征召百姓服劳役,嗯,不用付钱、免费的劳役,来打扫清理,将一切表面功夫全部做到位。
刘虞当时体察民情的时候,真的是惊呆了!还以为幽州比起洛阳百姓更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大街小巷的整洁程度,近乎一尘不染了。
这其中要是没有猫腻,那简直就是侮辱刘虞的智商!好在刘虞素有仁名,噤若寒蝉的百姓在其暗中打听下,没有隐瞒,和盘托出。
知情后,刘虞大惊失色,惊怒无比!这简直就是欺上瞒下,仗势欺人伪装出来的歌舞升平。
不过刘虞没有惩戒那个“伪装者”属下,避免那些告状的百姓们因此受到连累。但经此一事后,刘虞终于明白什么叫“突击检查”、什么叫“微服私访”了!
刘虞此时就是突击来到中山国北平县,在赵王刘羽没有准备,不知内情的情况下,微服私访,想要看到冀州真正的民生百态,百姓的生活状况。
……
幽冀交界处的官道之上。
刘虞一行人是从幽州涿郡北新城一带,通过官道进入冀州中山国北平县范围。
当靠近幽冀交界处的时候,官道上竟然还私自设卡,交费领号才能通行。
刘虞观察这个关卡站点,青砖灰瓦修建的一层崭新楼房,房檐上挂着“北平县收费站”的牌匾,此站未经风吹日晒的痕迹,看样子修建日子还不长。
他们前面已经有商队在排列交费,从那些商队管事的抱怨声中,也可以听出以往这里并没有哨卡站点,更加不用收费,畅通无阻。
刘虞闻言紧皱眉头,暗道“难道是赵王刘羽巧立名目,苛捐杂税?”
虽说官道收费并不是没有先例,譬如丝绸之路开辟后,沿途就有很多关卡,比如“西域襟喉,大汉拱卫”的伊州(哈密市),这里是河西走廊的终端,是中原连接西域的重镇。
这里属于兵家必争之地,若想掌控西域,这里就必须严阵以待,大汉曾在这里设置伊吾宜禾都尉。
可问题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道路,或者是诸如官道枢纽、南北水路的交通枢纽,这些重要地点收费。其他一般都是入城缴税。
但你一个幽冀边境的边陲小县设卡收费,这就有些过分了吧?!从未有过先例!
刘虞对赵王刘羽生出不满的时候,那些关卡站点的巡检和吏员振振有词的解释——
“冀州的官道都是水泥路,设计建造极为不易,堪称一里千金。
道路的养护、巡检人员等日常都需要支出,要么别从这里通行,要么交过路费。”
那些吏员还发牢骚,“怎么每一次都需要解释个半天,应该树立一个公告给他们自己看……”
“那还要你有个屁用啊?养你干吃饭吗?要不要再加一个文吏帮他们念字啊?”有巡检骂道。
旋即引发关卡站点人员的哄堂大笑。
这反倒让刘虞暗暗点头,比起其他地方吏员的霸道跋扈,这些人虽然嘴上不饶人,但还是循规蹈矩,没有太过横行霸道。
并且那些商队管事嘴上不满抱怨,但骂骂咧咧后还是交费领号前进了。言谈中说起冀州水泥路的道路平整、便利快捷,利于他们商队的通行。
以商人逐利而言,说明水泥路收费,与他们而言,还是有利可图的!
据说贯通冀州全境曾经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月余的时间,如今缩短到两三日,水泥路居功至伟!
这让刘虞对“水泥路”这个新名词有些好奇!
“尔等可知水泥路来历?为何从未听闻?”刘虞好奇望向身侧的从事人员。
此次与刘虞同行的有鲜于辅、田畴等五名从事,乔装打扮的护卫五名,总计十一人来到北平县。
这些人有饱读诗书、学识不凡者,有行万里路阅历经验老道之人,但皆是摇头不语,一脸茫然,猜测可能是本地方言或者其他叫法。
刘虞询问之中,队列正好轮到他们,巡检立刻上来查探,不是担心有什么武器威胁之类,而是对货物重量的评估预测,总计十一匹马,轻车简装,最后收费——
一千五百钱!
如今盐价一石五百钱,相当于三石食盐,平均下来一人一马一百三十多钱左右!
刘虞好奇问道:“这个收费就可以在冀州官道上面畅通无阻了吗?”
“并不是!”
巡检打量刘虞等人,旋即解释道:“这个收费只是北平县到下一座县城的路费。大概在蒲阴县,你们还会看到一座收费站。”
“两县距离多远?”
“大概近百里左右。”
刘虞紧皱眉头心下暗算,北平县到蒲阴县大概有近百里的路途,一人一马收费一百三十多钱,平均下来一里一钱半左右。
这还是他们轻车简装,若是那些商队货物载重量大,人员多,收费将更加昂贵!
“如此昂贵的路费,就不怕他人想方设法逃避吗?”刘虞皱眉问道。
巡检竟没有不满,反而笑道:“只要别从水泥路上通过,其他山路皆是分文不取,只在入城有极少车船税。官道水泥路上有巡逻,若是发现逃税者,将重惩!”
“水泥路是什么?”
“具体我也不懂,但造假昂贵,养护不已,你们可自行观察。但切记不要破坏。”巡检提醒道。
刘虞又询问了一番,巡检人员倒没有不耐烦,态度和煦,这让他对赵王刘羽的不满缓解了不少,至少对官吏的治理上面,这是他需要学习的地方。
身后传来排队人员、商队管事的吆喝催促声,刘虞没有多问,一行人通过收费站后,策马上路了。
望着刘虞等人远去,这位巡检皱眉后对其他吏员说道:“你们先看着,我离开一下。”
“他们有问题?”有人警醒。
巡检只是微微点头,复又摇头。
不久后,北平县收费站飞出一只信鸽,展翅飞翔之中,向着远去飞去。
在其下方,刘虞一行十一人离开收费站后,策马疾驰在水泥路上。
若是寻常土路,策马奔腾时,上方骑士口鼻会卷入尘土,但在水泥路上,这种状况缓解许多。
并且因为道路平整,策马速度极快,不必担心因为山路碎石影响,发生马失前蹄等意外侧翻的情况。
疾驰时,刘虞会观察水泥路的状况,灰白色道路,坚硬如石,道路平整,比三合土还牢固,可容纳四车道并行,两侧护栏下还有排水系统。
道路上有商队、独行骑士、信使等来往通行,还有巡逻检查,人流量不是很稠密,但零星点缀也显得不少。
光是看着这条水泥路,刘虞就知道方才收费站巡检没有撒谎,水泥路造价昂贵,‘一里千金’或许有些夸张,但也相距不远了。
道路对于州郡极其重要,运输、通行、军事等等,交通便利,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赵王刘羽曾说过一句话,倒是很贴切的评价——要想富先修路!
刘虞一直想要将幽州的郡、县主要通道用夯土夯实,就是利用三合土和泥土压实的夯土道路。若是讲究一点,还需要使用熟土和米浆,将土烧一遍,就不会生虫长草。
可惜夯土需要众多劳动力高强度劳动,百姓们吃饱穿暖尚且难以做到,况且是这么奢侈的修路工程?以如今的经济条件和生产力还不允许这么做!
因此刘虞至今还没有完成这个目标!
不过冀州做到了!
并且还是坚硬如石、道路平整,不被雨水影响,且牢固还在三合土之上的水泥路!
不得不说,光是道路而言,冀州堪称天下之最!
只是越是如此,越让刘虞心下有些惊疑,对赵王刘羽生出了一种担忧的情绪!
想要建造这么一条道路绝对是天价,若是城中修造自然可以理解。但这里不过是城郊边镇,据商队闲聊、巡检问询,这种水泥路贯通冀州郡县主要官道!
这就有些恐怖了!
以冀州的财政收入,怎么支撑的起这种消耗?那么赵王刘羽的钱财哪里来的?
真的只是所谓的依靠盐税?或者依靠过路费养护?其中有没有对百姓苛捐杂税、劳民伤财?
这到底是赵王刘羽铺张浪费,好大喜功?还是其励精图治下的经济腾飞?
刘虞亟需知道这一点!
因此在水泥路疾驰一刻钟后,刘虞就开始寻找附近的村落,想要通过与当地百姓农户的交流,来旁敲侧击冀州的为政方针,以及赵王刘羽对待百姓的治理方式。
冀州属于华北平原地带,因此两侧并没有层峦叠翠的险峻山峰,但也是林木茂盛,灌木丛生,显然是还没有完全开垦种植的地方。
又继续前行一刻钟,刘虞一行人终于远远看到炊烟升起,这显然是有村落百姓聚居之地,但并非是城中繁华地带,而只是偏远的乡村。
“吁——”
刘虞从高速策马逐渐降速停止下来,身侧拱卫的十人紧随其后照做。
从事鲜于辅有些好奇问道:“明公,我们不去县城吗?”
“想要体察民情,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状态,不是看城中的豪门大户,而是最贴近底层的‘乡亭里’农村地区。”刘虞言传身教,让众人恍然。
其实此次来到冀州考察观政,刘虞的目标只有四点——第一看道路,第二看田地,第三看房屋。最重要的当然是看人。
特别是乡村地区。
道路是否夯实,代表着州郡的长官对乡村百姓的重视程度,掌控力度,以及对基层的管理态度。
这一点从冀州的水泥路上,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刘虞只剩下叹服!
现在找到乡村百姓聚居地,他们可以看田地、看房屋,同时看人,真正深入了解冀州的民生百态!
……
他们留下两名护卫看护马匹,从水泥路官道上面翻过,转入乡间羊肠小道。
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倒不是水泥路了,而是变成寻常乡村的泥土路,他们顺着炊烟的方向行去。越是接近,开垦的田地逐渐映入眼帘。
田地分布四周,有水渠灌溉,观其土色,嗅其芳香,显然是肥沃的良田。
冀州属于海河水系(古称‘九河’)和黄河水系哺育,地处华北平原,土地肥沃,桑枣之地。这才有谷支十年、带甲百万的雄厚。
中山国北平县一带正是海河水系哺育范围,田地肥沃,田埂之间还种植着桑树,这也是农民的副业。
一来可以种桑养蚕,增加收入。二来可以稳固田埂,避免水土流失。三来可以充当田界,避免侵占田地。
此时田间有零星百姓正在秋耕劳作,一人一牛来来往往耕作,偶尔响起的哞哞牛吟,田间小路四通八达,还有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幅画面,让刘虞郁结凝重的情绪为之舒缓,心情畅快!
刘虞观察着正在耕作的百姓们,这些农民百姓,脸上皱纹密布,腰背佝偻,肤色是长年累月、风吹日晒后的黝黑状,看不出大概年龄,与其他地方寻常农民并无差别。
不过让刘虞有些惊讶的是,这些百姓精气神饱满,眼神中绽放出来的光芒,不是那种愁眉苦脸,好似今年的收成又是收支不平;也不是那种对未来没有希望,苟且偷生、得过且过的茫然,甚至绝望;
而是有一种对未来充满希冀,脸上洋溢着一种幸福的脸色!
这让刘虞陷入沉默!
这种脸色刘虞知道,这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后,有了底气,不会因为天灾人祸,或者什么意外,突然导致家破人亡的那种自信神色!
并且这些百姓的衣服着装并非破破烂烂,缝缝补补,虽是粗布麻衣,但也可见有余钱增购新衣,而不是日子过的紧巴巴、过的捉襟见肘。
刘虞觉得,种种迹象表明,看来冀州的百姓生活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北平县这乡村百姓如此!
这就让刘虞有些好奇了!
如今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士族巧取豪夺,百姓们逐渐失去土地,最后不得不成为佃户佃农,土地的收成上交抽成后,根本不足以日常生活开支。
这才有悯农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讽刺。
不过看北平县这些百姓们的神色,完全不像是辛勤劳作、硕果累累后,却两手空空,最后甚至饿死的凄惨。
冀州的土地制度难道没有其他州郡那么严苛吗?还是在赵王刘羽统治下,士族豪强土地兼并没有那么夸张?这些百姓们多是编户齐民的自耕农?
所谓的自耕农,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块土地,不受地主租的剥削,仅负担政府赋税和徭役。
农田单位面积产量越高,他们经济上收益就越多。
因此,他们在生产上有较高积极性,对改良土壤、兴修水利、采用良种、深耕细作、增加施肥量,或开展多种经营者有浓厚兴趣。
同时,除负担国家徭役外,劳动时间亦可以按家庭这个经济单位需要而灵活安排,有利于农副结合。
冀州‘田多垦辟,桑枣之饶’,这里‘桑枣’的用法不仅仅是指桑树和枣树,还有农民除了农田种粮之外的副业。譬如眼前田埂上的桑树!
但自耕农又是一个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定,稍遇天灾人祸,即有破产的可能。
因此,自耕农往往成为士族豪强巧立名目、巧取豪夺的对象,致使他们卖田卖地,甚至卖妻鬻子,而沦落为佃农。
也有的在苛捐杂税和繁重徭役负担下,为了逃避政府压榨,而纷纷把土地投献给地主,重新成为地主的佃户,或者沦为流民。
此举加强豪强地主的势力,而流民则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并且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户籍中消失,税收减少,加剧国家的财政危机。
恶性循环下,以至于自耕农经济状况的不稳定性,决定了他们极容易向贫富两极分化,尤其容易向佃农或流民这一极转化。
数年前席卷大汉的黄巾起义,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天灾人祸,让自耕农向佃农或流民的转化,最后爆发的农民起义。
……
刘虞心下有着种种猜想,不管哪一种,此时冀州给他的和平安宁,百姓们表现出来的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都给他极大的震动!
至少刘虞治下的幽州做不到!大汉天下十三州,怕是也只有冀州可以做到这一步!
这既是看田地,也是看人,由此反推出来!
赵王刘羽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有海量天价的钱财修建贯通冀州的水泥路?从这些乡村农民百姓的神色着装上,也看不出苛捐杂税、巧取豪夺的绝望神色?
那么赵王刘羽的钱财,到底是从何而来?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方的财政收入,主要就是看赋税收入,包括人头税、田赋、徭役和兵役等。
但刘虞身为幽州牧,自然知道想要达到赵王刘羽这种发展建设,赋税是远远不够的!
又不是苛待百姓,又能发展建设,这样的好事,赵王刘羽是怎么做到的?
刘虞看不透其中深意,正想迈步前行,去亲自向当地农民百姓讨教一番,谁知道同行的从事护卫都愣在当场!
“你们怎么了?”
刘虞有些好奇问道,旋即惊醒过来,点头自问自答道:“你们也觉得冀州百姓的生活状态极好吧?田多垦辟,桑枣之地,世外桃源怕也不过如此!”
“不、不是明公……”
田畴指着田间正在耕作的农民:“他、他们是一牛牵引,不是二牛抬杠!”
咻——
刘虞瞬间侧首,方才他只顾得看田地、看人的脸色、衣着等推测百姓生活状态,却没有发现这更加重要的一点——
此时大汉的农耕普遍采用“二牛抬杠”法,即需要两头牛,三个人辅助耕地。
可是现在,前方的田野间,那些百姓们分别是使用“一牛牵引”,即只有一人一牛正在耕作。
刘虞大惊失色!
这意味着可以节省畜力和人力!这说明操作灵活简单,回转方便,更加轻便!所以只需要一人一牛!
可这是怎么做到的?!
对于农耕文明而言,这简直就是超乎想像的科技进步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发明创造!
难怪连刘虞这位幽州牧,都为之大惊失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