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避其锋芒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 浮梦三贱客
- 2151字
- 2023-06-10 21:52:08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江南之地,自从上次水军全军覆没之后,吴国的水师重建,但是不管是船只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淮国。因此吴国水军根本不敢出战。
大军上岸,直接向梅里而去。因为早就已经收集过情报了,淮国对于吴国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
五万大军留下一万驻守后路,剩下四万大军全军出动。王晟率领大军和吴国的大军在延陵相遇。
王晟命人上前传话道:“吴国不朝贡天子,断发文身,是要投入蛮夷之中吗?这是姬姓诸侯该做的事情吗?今天孤代天子征讨之。若你还有悔过之心,那就立刻投降,勿谓言之不预也!”
“强词夺理,你淮国不过是殷商余孽,贪图我吴国土地,财货,浸提孤便承诺,拿出土地财货来赏赐勇士!斩杀一淮人者,赏土地十亩,擒杀王晟者,封上卿,采邑千户!”
土地、官职、采邑!
听到这些,吴国的士卒一个个士气高涨,恨不得立刻就冲上去厮杀一番。大军高举武器,大声喊道“吴国万年!”
看到吴国士气高涨,王晟微微一笑,名传令官挥动旗帜,下一秒淮国大军竟然直接后撤了。
看到淮国大军后撤,吴国上下微微一愣,有些没反应过来,随即吴侯大喊道:“淮人畏惧我大吴军威,将士们追杀敌军!”
吴国大军立刻对淮军进行追击。
......
时间拉回到一日前。
淮军大营。
“君上,此战吴国上下一心,士气高昂,我军即便获胜,也会损失不小,更何况有楚国在侧,若是趁机攻我,恐难得胜啊!”大军之中,一名上卿劝谏道。
徐茂道:“吴国得到楚国传授用兵之道,兵车战法,实力提升很快,我军虽然精锐,但不宜硬拼!”
“徐卿可有良策?”王晟也不想让士卒伤亡过大,若能有良策,自然愿意用。
“君上可曾记得当年剌王南征,武公应对之法?”徐茂一脸笑意的说到。
“剌王南征不复?当然记得,武公当初一战擒杀邦周六师,淮水为之堵塞。”王晟道。
“徐卿是要孤示敌以弱?”王晟突然反应过来。
“君上睿智,吴国士气正旺,此时同仇敌忾,与之交战不智也,但是这种士气不能持久,只要我大军躲避其锋芒,不与其交战,等过一段时间,吴国士气自然衰落,到时候我大军再全军冲杀,吴国定然挡不住,如此可大胜!”徐茂恭敬的说到。
“徐卿真乃国之栋梁啊!”王晟高兴的说到。
“君上,可令大军兵分两部,一部和吴军叫阵然后避其锋芒,另一部埋伏于途中,等到吴国追至,伏兵杀出,攻其不备吴军定然大乱,到时候我大军再回头冲杀,吴国可破!”
“好,就依徐卿之策!”王晟当即同意了,然后命令大分出一万人埋伏于路途荒野之中。
“对了,等大军撤离的时候,记着在战车后面挂上树枝,将一些备用的旌旗丢掉!”
“遵命!”
......
吴国大军追击,只是吴国的军队参差不齐,很多士兵都是战时招募,平时务农,闲时训练,虽然士气高昂,但是各方面素质都要差很多。这一番追击,很快就暴露出来。
大军阵型散乱,掉队者很多。
“君上,君上!”一名卿士追上吴侯喊道。
“卿有何事?”吴侯问道。
“君上,大军追击,阵型已经散乱,不若重整队形,再进行追击?”这名卿大夫劝谏道。
“不可,淮国大军狼狈逃窜,此时我军若是停下整备,到时候淮军早就跑远了!”旁边另一名卿士立刻反对道。
“君上,大军阵型散乱,若是敌军诈败诱敌深入,然后再此伏击,我军如何能挡?”粟樊劝谏道。
吴侯听到此言,也觉得有理,想要停下来重整大军。可是另一名卿士指着远处的淮军道:“君上你看,淮军狼狈而逃,烟尘滚滚,旌旗丢弃,已然大败,怎会有伏兵,若是等淮国逃走,此番功亏一篑啊!”
吴侯抬眼看去,只见远处淮军后面,尘土飞扬,的确是大军逃窜,而且的确有不少士兵缴获淮国旌旗,如此看来,淮国的确是大败,当即命令道,大军继续追击。
淮国这次抽调大军攻吴,全都是精锐,其中的藤甲兵更是身披甲胄,背负长戟大盾,腰挎强弓,带三日粮草,疾行百里,投入作战的精锐。
其他的士兵虽然没有藤甲兵精锐,但是同样有长途疾行训练,因此虽然是在撤退,但是淮国大军并不混乱。只是战车上挂了树枝,同时将备用旌旗丢掉,作出一副慌不择路的样子。
吴国大军追赶半天,此时日头已经过了正午,大军一路疾行四十里,很多士兵早已掉队,更严重的是大量士兵追击,根本来不及吃饭,所以吴国大军一个个饥肠辘辘,已经到了极限,而淮国大军依旧在不远处。
荒原另一侧,一座土丘后面,公羊朔正静静的看着淮国大军越来越近。此时在其身后静静站着上万大军。
大军肃穆,鸦雀无声,一股肃杀之气环绕。在传令兵前来报信之后,公羊朔立刻举起令旗,然后大声命令道:“君上有令,全军出击,俘吴侯者,食邑千户!”
“淮国万年!”
“淮国万年!”
伴随着一声令下,大军轰然出动。上万大军从荒野上突然出现,如同潮水一般冲了上去,所过之处,任何阻挡都被统统一扫而空。
正在追击的吴国士兵突然听到一阵杀喊声传来,转头一看,只见荒野之上,无数淮国士兵冲杀而来,顿时吓得亡魂大冒。人一上万无边无沿,一万大军冲杀而来,盛声势浩大,几乎无穷无尽。
而到了这个时候,吴国的士兵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酸痛无力,饥肠辘辘。面对养精蓄锐的淮国大军,根本无力抵挡。
另一边得到信号的淮国大军很快停止了撤离,然后调转大军,直接反身向那些吴国士兵杀了过去。
......
平王十一年,淮伐吴,两军会与延陵,吴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士气高昂。徐卿谏曰:吴国锋芒毕露,胜之不易,应避其锋芒,攻其不备。武昭公纳谏,淮军退避,吴侯喜,举兵追之,徒四十里,将士疲敝,淮军伏兵尽出,攻其不备,大胜。——《吴子·应变·避其锋芒,攻其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