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扬正专心驾驶着车子,林开和田黎看着前面的路。
因为不熟悉按钮,我尝试着去点不同的按钮,但是我的尝试也给家扬的驾驶带来了不少麻烦。
比如挡风玻璃上的雨刷突然启动,车子突然喷出了清洁水……
但有惊无险,我们终于驾驶着车子回到了田水村,停在了面包店的门口。
爸爸已经睡醒,见我们开回来这个大家伙,高兴极了,围着这辆车转了好几圈。
但是这辆车中之前呆过丧尸,所以我们打开了车上所有的窗户,细细检查是否还有丧尸或者残肢留在车里。
车子上确实出现了几条尸体的残肢,不知道是不是前两只丧尸留在车上的。
而后,我们惊喜地发现这辆长途旅行车竟然是带厕所和一个小冰箱的。
通上电后,这样我们便能放下一些冷藏保存的东西。
我们给全车消毒,最近的天气也很好,我们仔仔细细将车子里里外外清洗了一番。将车子上原本有的被褥都拿了下来,将车子上固定的床铺拆除,剩下四张一米的小床。
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空间可以活动和放置物资了。
等消毒水风干之后,我们将家里的床褥铺在了二层,这样我们就可以好好休息了。同时,我们将行李箱和多余的被褥,日用品,以及之前准备好打包好的东西全部放在了一层。
一层的空间极大,但是空间形状极考验整理能力。
我们的物资又多又杂,我们将米、面、五谷杂粮等整袋装好的东西先堆在里面。
搬完物资之后,发现还有多余的空间,便把太阳能电板和蓄电池也拆了下来,放进一层中。
“爸爸,你带这个干什么,那边应该都有。”我问道。
“以防万一嘛!到时候用得着!”
之前还说我准备了那么多的被子和衣服,我摇了摇头,无奈地一起继续装东西。
到避难所后不知道有没有地方可以种植蔬菜,但是我们还是带上了大量的蔬菜水果种子。
接下来就是桶装水,之前天气热的时候,我们的桶装水用的速度特别快,我们也有一段时间喝的是南山上留下来的山水。
现在大概还剩十几桶的桶装水,存放了一些在一层,又存放了一些在二层。
我们又将医药箱、工具箱这类东西放在二层。
连厨房用具我们都没有放过,锅铲碗盆,我们全部都收拾起来装在车上。
一辆旅游车就这样被我们全部装满。
所有物资准备好了之后,我们又发现这辆车的油箱中,油量并不多,我们将自家车子中多余的油转移到这辆长途客车上,又出门去寻找了其它报废的车子,将油抽出来放在桶里备用,清理出空间,将这些油保存下来。
之后我们便开始准备接下来两天的口粮,之前方知久回避难所的时候花费了两天的时间,我们担心之后在路上会遇上丧尸,便准备了两天的口粮。
我们准备的东西很简单,在车上没有办法烧煮,所以我们用面包店里的烤箱最后做了一次烤面包。
家扬在揉面团的时候我问他:“家扬,你说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再做面包吗?”
家扬沉思了一下,回答我:“会的!”他继续说,“现在的状况,至少证明,我们那个时候的选择是对的。”
“嗯!”我也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恢复正常的生活。
我们在出发前最后在我们准备的安全屋中吃了一段饭,这顿饭吃完,这一辈子我们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回田水村。
我们这一顿吃得极其奢侈,炖了头,烤了排骨。山上的竹林中还有一些夏天的笋,我们还吃上了新鲜的蔬菜。
收拾完一切之后,我们走上这辆长途客车,开始了我们新的征程。
一层驾驶座的前排有两张座椅,家扬正在开车,我坐在旁边,爸爸、林开和田黎在二层休息,我们打算轮换着来,我们五人都会开车,这两天我们也熟悉了长途客车的操作。
我回过头朝头上,想起来一件事,问林开:“这两天信号怎么样啊?你有跟方知久说我们出发了吗?”
林开在二层“噔蹬蹬”跑过来,跟我说:“没呢!这信号好像都有延迟,好几天才能收到消息。”
“希望路上有信号吧!”
我转过头,家扬已经启动这辆车子,我看着我们的家离我们越来越远,转过这个路口,马上就消失不见,再也见不到了。
家扬像是感受到我的低落情绪,“如果可以,我们一定要回来。”
我重重地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就当作出去打拼了吧!
没有手机,也就没有导航,其实我们有些分不清自己在哪里,我们大概知道避难所是在哪里,所以开上了高速公路。
前段时间的台风风力实在很大,我们开出来后,才知道那次台风对田水村的影响可能是最小的,周边的村庄连几米粗的大树都被折断了,路上都是折断的枯树枝。
路上我们也遇见了一些零散的丧尸,但跑到高速上来的丧尸还是比较少。如果实在在路上遇到一些丧尸,家扬就开始直直撞过去。
想到丧尸刚爆发的时候,我们爆了丧尸的头,还会有深深的负罪感,现在,却觉得杀死丧尸是一件多么正常的事情。
开出去四个小时,林开和田黎与我们两个人换班,林开开车,田黎在旁边陪着。
他们两个人时常斗嘴,我和家扬还有爸爸在二层吃着我们烤好的面包。我们之前囤积的榨菜还有一些,边啃面包边啃榨菜,爸爸管这叫做“中西结合”。
我们三人正聊着天,只听到下面传开田黎的声音:“你怎么又开错路了!”
“一时之间迷糊了双眼,不要这么暴躁嘛。”林开弱弱回答。
……
没有导航,只能看路牌,确实很容易开错路。
不一会儿,林开就将车子停了下来。
他带着田黎一同上了二层,像是有话要对我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