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皆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今本61章)

【帛书复原本】

大邦者〔一〕,下流也,天下之牝〔二〕。天下之交也〔三〕,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四〕。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五〕,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邦者宜为下。

【今本】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对比说明】

复原本与今本有24处不同,突出的是:

1.今本等版本把“邦”改为“国”,把“恒”改为“常”,分别为避讳汉高祖刘邦的“邦”、汉文帝刘恒的“恒”。

2.“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两句,被今本等版本交换位置。

3.“为其静也,故宜为下”句,被今本等版本简化成“以静为下”,前后文意的因果关系变得不太连贯了。

【译文】

大国就像处在江河的下游,是天下雌柔的位置。普天下的交往(如国之外交),好比雌柔常以沉静战胜雄强。因为它的沉静,所以应当谦让守下。大国对小国谦让,就会取得小国的依附;小国对大国谦让,就会取得大国的信任。所以,或者以谦让取得小国的依附,或者以谦让取得大国的信任。大国不要过于想支配小国,小国不要过于想依附大国。两者各取所需,大国应该谦让。

【注释】

〔一〕邦:国家。

〔二〕牝:雌性的鸟兽,这里是雌柔的意思。

〔三〕交:汇集、交汇。

〔四〕下:谦让、谦下。

〔五〕兼畜人:愿意把人聚在一起加以养护,这里是支配的意思。

【阐释】

本章阐述了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符合老子一贯的治国思想:一是小国寡民;二是悯民。

学者任继愈在《老子新译》中说:“这里老子讲的大国领导小国,小国奉承大国,是希望小国大国维持春秋时期的情况,不要改变。他希望社会永远停留在分散割据状态。这是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的。”任继愈:《老子新译》(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第2版,第191页。这个观点有些道理,但是,在老子生活的年代,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对于“悯民”而又强烈反对通过战争来解决争端的老子来说,这种“谦让守下”的思想代表当时众多阶层(特别是平民阶层)的理想和利益。

这种局限性既是理想主义的无奈与宽慰,也是面对现实的一种智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