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今本71章)

【帛书复原本】

知不知〔一〕,尚矣〔二〕;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三〕,是以不病。

【今本】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对比说明】

复原本与今本有6处不同,突出的是:

1.“不知知”句,帛书甲本为“不知不知”,帛书乙本为“不知知”,传世诸本基本上均为“不知知”,包括今本。少数人认为应该取用帛书甲本的“不知不知”,其实不妥。“不知不知”与“不知知”相比,相当于把老子的境界拉低了几个层次,详见【阐释】部分解读。

2.今本等版本添加“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句,联系上下文,笔者认为没有必要。

【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高明的。认识不到自己的无知,还自以为是,这就是很糟糕的。圣人没有毛病,是因为他把缺点当作毛病,所以他没有毛病。

【注释】

〔一〕知不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或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

〔二〕尚:通“上”。

〔三〕病:毛病、缺点。病病:把缺点当作毛病。

【阐释】

老子在本章中阐述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这与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一个道理。在老子看来,懂得“道”的精髓的人,不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已知的事物,也不会妄自臆断,而是把已知当作未知,这是虚心的求学态度。老子对自以为是、不懂装懂等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不知知”这句话,通常的解读是“不知道表现为知道”。实际上这只是老子的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需要这样来理解:

“不知知”的第一个“知”意为知晓、明白,是动词,第二个“知”是名词,代表各类知识、事项或状况。既然是知识、事项或状况,那么就存在“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两大情况,于是“不知知”的第二层意思就变成了“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只看到上述第一层意思,而没有看到第二层意思,就相当于把老子的智慧拉低了几个层次。举个例子,有人生病了。一种情况是:这人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却装着知道或装着能够说清楚,那么这种人不仅病在身体上,而且病在心上,心态也有问题了。另一种情况是:这人都不知道自己生病(的事项或状况),那么,这人就十分危险了。

再比如,对有利益关系的人一味称赞,对领导、上级说的话一味奉承,这是谄媚。套用“不知知”的第一层意思,自己只是“口是心非”地献媚而已。套用“不知知”的第二层意思,就是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献媚”(事项或状况),那就病入骨髓了。第一种情况仅仅属于《皇帝的新装》中民众“随大流”、献媚的社会“病态”。第二种情况就属于被彻底洗脑、操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