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作品读起来像是八卦?

八卦在许多人看来不登大雅之堂,正人君子对其多嗤之以鼻,然而八卦实际上无所不在,与文学也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经》中的《鄘风·墙有茨》便是对一桩宫廷秽闻——卫公子顽与父妻宣姜私通之事的含沙射影:“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八卦从来都是以欲说还休、欲休还说的口吻开始的,叙述者表面上说“不可道也”,实际上还是要引出人们对“所可道也”的兴趣。罗伯特·弗尔福德在《叙事的胜利》一书中说:伟大的小说家常常使用邻居们讲述丑闻的语气,“如果一本书丝毫没有沾染‘丑闻的气息’,那么它很可能不是一本小说。”1

研究古代小说史的学者可能会认同这一观点。唐传奇中有些简直就是形诸文字的八卦,带有明显的攻击诽谤意图,只不过这种意图随着时过境迁而被淡化悬置,后世读者更多是从艺术而非政治角度消费这些作品。明人胡应麟这样评论《补江总白猿传》:“《白猿传》,唐人以谤欧阳询者。询状颇瘦削类猿猱,故当时无名子造言以谤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此发出感叹:“是知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其由来亦颇古矣。”2唐朝朋党之争异常激烈,小说因此沦为政治集团相互诋毁的工具,《周秦行纪》 《牛羊日历》与《上清传》等皆有构陷政敌的嫌疑。

后世小说中直接服务于党同伐异的已不多见,但许多作者在讲故事时仍不免掺杂自己的爱恨情仇,借题发挥的影射鞭挞不在少数。《红楼梦》第十三回中有对家族秽乱行为的暗示与讥刺,第七回焦大所骂的“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以及第六十六回中柳湘莲所说的“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都显示作者挥笔时耳畔不时响起少年时代与闻的一些闲言碎语。

八卦固然有其庸俗无聊的一面,其正面作用却也不容小觑。赫拉利说嚼舌者的爆料是弱者的一种自我保护:“这些嚼舌根的人,所掌握的正是最早的第四权力,就像是记者总在向社会爆料,从而保护大众免遭欺诈和占便宜。”3八卦能戴上“最早的第四种权力”的桂冠,主要是因为它能发挥某种程度上的舆论监督作用:即便是现代社会也有许多难以触及的角落处在媒体的监督之外,这就是我们永远需要有八卦的原因所在。

英国人给人印象是性格比较拘谨,但他们对八卦新闻却怀有最大的热情,这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第四权力”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或缺,即便有些报道在抖搂丑闻时不免过火或失实,仍能让涉事官员、贵族及名人等有所忌惮。

《哈姆莱特》第二幕第二场的一段对话,对今天的西方政治来说仍有其现实针对性——剧中波洛涅斯问哈姆莱特“您在读些什么”,哈姆莱特回答说“都是些空话,空话,空话”,波洛涅斯接着追问“您读的书里讲到些什么事”,哈姆莱特回答说“一派诽谤”。4

点评:哈姆莱特这一回答告诉我们,莎士比亚对叙事的本源和本质早有深刻的洞察。

1 罗伯特·弗尔福德:《叙事的胜利》,李磊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4页。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载《鲁迅全集》 (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71页。

3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年,第25页。

4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朱生豪译,吴兴华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