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朝尚书省铨选与文事活动

尚书在自秦汉以降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迄至南朝虽有中书、门下的分权,但其作为主体行政部门的功能属性始终未变。尚书机构主管铨选、任免,不仅事关士人释褐、铨选、任命等切身利益,也是确立士林价值导向的关键政治手段。另外,尚书官自尚书令至列曹郎官也基本贯彻“自汉代以来,每选此官,必慎其人”的原则[1],凡入选者大多具有出众的门资、官历、才学。因而,尚书官的选任本身即带有朝野瞩望的“全民”政治属性。事实上,南朝士人追寻仕禄实基于由个体价值向群体或社会价值跃升的内在动机,并通过策试、献赋、侍读、游幕、雅集、奏议等精神创造与文化活动不断接近、实现这一价值目标。东晋刘宋时期的尚书省还具有一定的案奏制作权,集文人、学者于一身的尚书官往往在案奏过程中加入自身的政治观念、意向以干预政治,从而使尚书官与文书行政之间建立起密切关联[2]。此外,基于汉晋以来不同的文献记载,南朝诗文中已形成一系列关于尚书机构的形象化代称,从而以文雅的形式广泛渗透于士人的政治文化思维。总之,南朝士人在与尚书机构发生政治、社会关联的同时,也建立起广泛的精神、文化联系;围绕尚书机构而生发的求宦、请托、拒仕、招隐、朝隐等活动,还为文人创作提供了素材、主题、动机。这些铨授活动的文学化,反过来又使尚书机构带上了浓厚的文化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