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停是不可能停的
- 大唐:父皇求你了,快快登基吧
- 开车去上幼儿园
- 2041字
- 2023-06-09 07:31:50
“大唐立国不过十年,正是百姓安定,国力恢复之时,如何就要亡国了?”
“你说的这些,完全就是危言耸听。”
听到李二这么说,旁边的长孙无忌和程知节,头都不自觉的低了下去。
心里咯噔就是一下。
听陛下的语气,那是真生气了啊。
太子啊太子。
本来大家都好好的,你说点儿什么不好啊,非要说这个。
现在我们站在这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太子也是,以前挺乖巧听话的一个孩子。
怎么这几天,突然就变了心性来了?
一天不和陛下唱反调,好像就浑身子自在。
这真的是自己看着长大的那个李承乾吗?
而且!!
这说其他的也就算了,为何偏偏要说大唐亡国啊!!!
这已经不是打陛下的脸了,而是把陛下都脸扔在地上踩了!!
李承乾看着黑着脸的李二,心里一阵惊喜。
这样就对了。
我就说吧,你李二不可能一直不生气。
这次终于让我找到你的软肋了。
停是不可能停的。
这辈子都不可能停的。
前面几次我刺激你李二都失败了。
这次好不容易要成功了,说什么也不能半途而废。
对于大唐科举制度还有国子监,李承乾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
虽然这些制度都出现在隋朝,但是李二对这些制度,都十分的推崇。
在李渊是皇帝,李二掌管中书省的时候,李二就数次建议把科举和国子监纳入大唐的制度。
这才有了现在的大唐科举和国子监。
现在他李承乾直接把这些给拎出来鞭尸,李二不愤怒才怪。
李二。
这下你不想让我当皇帝了吧?
你是不是要好好考虑一下,更换大唐太子了?
“父皇!
我这绝对不是胡言乱语,我说的这一切,都是有根据的。
即使你不让我说,我也必须要说!
为了大唐,纵然你废黜了我的太子之位,我也必须要说!!”
李承乾激动的整个人都在颤抖。
我都已经把话给挑明了啊李二。
废黜太子。
废黜太子!
你可不能怂啊。
我话都到这个份儿上了,怎么做,就不用我再教你了吧?
李承乾继续说道:“父皇,这个科举制度,就现在来说,确实是弊端太多了。
如果你不信,我现在就和你详细的说一说。”
李承乾撸着袖子,完全不管不顾。
看的旁边的长孙无忌眼皮子直跳。
我都太子殿下啊!!
你今天这是要疯啊!??
陛下现在,已经都被你给惹怒了啊。
你怎么还要继续说?
难道你当真不怕陛下都雷霆之怒?
即使你是太子,也不能如此无状啊。
而且即使太子殿下你要和陛下说,那私下里说不好吗?
为何非要选择在这个时候说?
起码也要等我们不在场的时候吧?
你这么搞,我们这几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承乾!!”
李二脸色黑如锅底。
眼睛里面满是怒火。
恨不能把桌子给掀翻了。
“父皇你先不要说话!
现在是我在说!!”
李承乾直接就打断了李二。
“这个科举制度,实在是缺陷太大了。”
李承乾十分的激动。
“大唐科举,源自前隋。
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
“常科考试的科目,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
“如果是这样,那也没什么。
可问题是,大唐的科举,存在纳省卷和行卷。
而且还允许公荐和通榜。
这就导致了大量的走后门问题。”
“大唐的勋贵还有世家大族,依靠自身权势来取得科第。”
“而且考生送的诗词文章中,有不少都是代写或者是剽窃的。
这就导致世家大族的子弟,想要通过科举异常简单。”
“这完全违背了大唐科举取士的目的!”
李承乾的话,振聋发聩。
声音在东宫之上久久回荡。
听的李二和长孙无忌他们,都长大了嘴巴。
这特么……
长孙无忌听的身体一阵颤抖。
太子殿下……
居然对科举里面的门道儿,如此精通?
身为大唐宰相,长孙无忌对科举里面的猫腻,自然是知晓的。
但是无奈这些漏洞,他一个人根本就堵不上。
纵然他是宰相,这种事,他也查不过来。
而且如果他严查,那就是和整个世家大族为敌。
这种得罪人的事,他长孙无忌可不想做。
李二看着意气风发的李承乾,忍不住把拳头都给握起来了。
这怎么可能!?
这个制度,他李二可是十分推崇啊。
前隋废除九品中正制,而选择了科举制,使得大唐的可用之人进入了朝廷。
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大唐自武德四年开始,也开始实行科举制。
挑选出来了不少的可用之人。
可是现在,居然被李承乾说道一无是处。
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李承乾并没有在意李二想什么。
他的话到现在,还没有说完呢。
“父皇,这个科举制度,还有一个极大的弊端,那就是取士人数太少。”
“大唐自实行科举制度以来,一科不过取士几十人。
甚至十几人。”
“可是天下的读书人有多少?”
“那些没有考中的学子,他们要怎么办?
他们如何生存?
这些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读书人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科举入仕。
他们的目标,注定他们和普通百姓是不一样的。”
“这些人里面的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无法考中。
更无法入仕。”
“那么这些人,就成了大唐的最不稳定的一群人。”
“他们很有可能会把无法考中的怒火,撒到朝廷身上。”
“读书人的本事,父皇你也是知道的。
如果这些人乱起来,那会非常可怕。”
“而国子监的存在又是什么作用?”
“国子监的存在,是为了弥补朝廷选人的不足。
朝廷的很多官员,都不是通过科举,而是通过国子监入仕。”
“那么这些人,到了官场之中,自然就会抱团。”
“这样的话,国子监出去的官员,和科举入仕的官员,就会天然的存在隔阂。”
“到时候朝廷拉帮结派的问题,会越来越重。”
“父皇,你说我说的,到底对还是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