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水畔的芦苇在暮色中泛着铁锈般的暗红。宫禁三握着青铜剑的手微微发抖,面前持白旄而立的少年脖颈纤细得仿佛一折就断。
“你不是太子伋。“宫禁三的剑尖挑落对方斗笠,露出公子寿苍白的脸。
“老师教过我,见白旄如见君命。“公子寿将酒壶扔在脚边,酒液渗入泥土,“兄长醉倒在驿馆,这趟出使我替他走。“
“愚蠢!“他一把揪住公子寿的衣领,“你父君要杀的就是太...“
羽箭破空声打断了他的话。公子寿胸口突然绽开一朵血花,他踉跄着抓住宫禁三的臂甲:“保...护...“
芦苇丛中冲出十余名黑衣刺客直奔公子寿而来。宫禁三挥剑格挡时,听见公子寿用最后气力在他耳边说:“母亲...不知情...“
而后公子伋赶来,“你们要杀的是我,是弟弟抢了我的白旄来替我受死的。”
一支白旄,两人受死。
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宫禁三的预想。
当夜,卫宣公在淇台暴跳如雷:“你们这群混账!我要你们杀的是伋!你们要我的寿儿的命干什么!把这些人都拉下去砍了!“
除了宫禁三外,刺客们无一幸免。
老国君浑浊的眼珠转了转,突然诡笑:“爱卿之头颅,尚且在卿的脖颈上多待些时日吧。“他扔出一块染血的玉佩,正是公子寿随身之物,“齐国边境刚送来的。可怜我的寿儿,跟他那傻哥哥一同赴死了。“
走出殿门时,宫禁三将公子寿临终塞给他的另一块玉佩藏进甲胄夹层。月光下,玉佩背面的“棠“字清晰可见——这是宣姜贴身侍女的名字。
公子寿的葬礼简陋得不像一国公子。宣姜站在墓前,裙摆沾满秋露,手里攥着那柄桃木小剑——寿儿十岁生辰时亲手所雕。
“夫人节哀。“宫禁三递上所谓“遗物“:一把折断的弓。
宣姜突然抓住他的手腕:“他最后...痛苦吗?“
宫禁三看见她眼角带着血丝——这位母亲怕是日日夜夜都难以入睡。“公子,走得很安详。“他撒了此生最温柔的谎。
回宫路上,公子朔的马车与他们擦肩而过。少年掀开车帘,腰间的青铜匕首闪着寒光:“母亲放心,儿臣会连寿哥哥那份孝道一起尽了。“
当夜,宫禁三被秘密召入公子朔寝殿。烛光下,少年正在把玩太子伋的玉冠。
朔用匕首削着烛芯,“老师,我要你亲眼看着,我是怎么拿到本该属于寿哥哥的一切。“
宫禁三看着烛泪滴在太子伋的玉冠上,突然单膝跪地:“臣愿助公子成就大业。但有个条件——“
匕首倏地抵住他咽喉。宫禁三面不改色:“让夫人活着看到那一天。“
冬雪覆盖朝歌时,卫宣公的病突然加重。太医令深夜叩响宫禁三的府门,袖中抖出一包药渣:“君上中的是慢毒,下毒人每次只加重半分,怕是...身边人所为。“
宫禁三盯着药渣里的白附子——这味药他上月刚教公子朔辨认过。次日朝会,他故意在公子朔面前感叹:“可惜太子伋旧部尚未肃清,否则君上何须日日忧思成疾?“
三日后,边境传来“太子伋余党叛乱“的急报。卫宣公在病榻上呕着血发令:“派朔儿...去镇压...“
“你过来。“卫宣公蜡黄的脸上毫无表情,他突然掐住宫禁三的手,“当年在淇水边...寿儿真的说了'母亲不知情'?“
宫禁三感觉老国君的指甲几乎嵌入自己皮肉:“千真万确。“
“好...好...“卫宣公松手大笑,笑着笑着却流出泪来,“那孩子像他母亲...心软...“
窗外传来乌鸦刺耳的啼叫。宫禁三知道,有些秘密会跟着这个老人一起烂在坟墓里。
当夜,棠梨慌张地闯进宫禁三府邸:“夫人烧了所有公子寿的遗物,只留下这个!“她递出半截桃木剑,剑身刻着“仁者不忧“——这是宫禁三当年教公子寿写的。
三更时分,宫禁三潜入宫中。宣姜披发立于廊下,脚边火盆余烬未冷。
“夫人可知'仁者不忧'下一句?“他轻声问。
“勇者不惧。“宣姜的声音像淬过冰,“但寿儿错了,这世道...仁勇皆死。“
宫禁三不知道该回些什么来安慰这个自己一直保护的女人。
“来人啊!有人夜闯后宫!”,门外有人大喊,宫禁三来不及逃走便被发现了。
最后官方对于卫宣公的死因,定调为被宫禁三毒杀。而宫禁三的动机便是觊觎宣姜貌美,妄图得到宣姜而毒杀宣公。
公子朔登基了,而宫禁三被锁在祭坛中央。新君踩着猩红地毯走过来。
“诸君可见?“朔高声宣布,“这就是背主之犬的下场!“
宫禁三突然大笑。笑声中,祭坛四周突然亮起火把——本该被剿灭的太子伋旧部从阴影中现身。
“背主?“宫禁三挣断枷锁,一边向河边退后一边露出甲胄下纵横交错的伤疤,“这些鞭痕是替太子伋挨的,这道箭伤是救公子寿留的。“他猛地扯开衣襟,心口处烙着“卫“字,“而这,是当年卫宣公逼我发誓效忠的印记!“
公子朔的剑刺入他身体时,宫禁三竟迎着剑锋上前,硬生生让剑刃穿透自己。
他满嘴鲜血地笑着。
下方就是滚滚淇水,当年他护送宣姜来时,河水清澈得能映出人脸。
“宫禁一...我替你守住了仁...“他扯下颈间铁牌扔进河中,“宫禁二...你的勇...我还了...“
当公子朔的剑再次落下时,宫禁三恍惚之间,他看见公子寿在岸边伸手,身后站着微笑的太子伋。
朔命令将宫禁三曝尸祭坛,却见宣姜缓缓上前,她那同样沾满鲜血的双手捧着一方泛黄的梨花丝帕,轻轻覆在宫禁三脸上。
“母亲这是为何?”
宣姜直视着儿子那充血的眼睛,“为你我积点阴德。”
一场阴雨后尸体不翼而飞。更诡异的是,守城士兵信誓旦旦地说看见三个白影立于淇水之上。
宣姜在卫宫得知消息时,正将一枚绣着梨花的平安符缝入锦囊。棠梨红着眼眶进来:“太后,找到了...他们在淇水转弯处发现了...“
河岸边的浅滩上,宫禁三的遗体被冲刷得发白,双手却仍紧握着什么。宣姜亲自掰开那僵硬的手指——左手是半截锈蚀的断剑,认出是宫禁一的佩剑;右手是一块染血的玉佩,正是当年宫禁二随身之物。
“三人...合葬吧。“宣姜轻声道。
葬礼在暴雨中进行。宣姜命人挖了三个墓穴,却只埋一具尸体。左边墓穴放入宫禁一的断剑,右边是宫禁二的玉佩,中间则是宫禁三的骨灰。没有碑文,只有一株幼梨树种在坟头。
说也奇怪,自那以后每逢月圆之夜,淇水到此便会无风起浪。有宫人传言曾看见三个白衣武士立于水面,中间那个像极了当年的宫禁三。更可怕的是,公子朔每次经过此地,坐骑都会惊惶人立,非得绕道而行,当然了,现在的公子朔已是卫国国君——卫惠公了。
这年,宣姜病重。棠梨在整理妆奁时,发现最底层藏着一个锦囊,里面是那枚绣给公子寿的平安符,还有一张薄绢,上书:“淇水汤汤,三冢无言。剑终归鞘,魂兮永安。“
当夜,卫惠公梦见三条白鱼跃出淇水,化作人形向他跪拜。惊醒后他浑身冷汗,下令在三位宫禁合葬处修建镇魂塔。奇怪的是,工匠们每次垒到三尺高,基石就会莫名崩塌。
消息传到宣姜宫中,她望着窗外飘落的梨花,嘴角泛起一丝久违的笑意。她摩挲着手中那方新丝帕,轻声哼起一首齐国童谣。歌声飘过宫墙,融入淇水永不停息的呜咽中,仿佛在诉说那些无人记得的誓言。
窗外,一树梨花正纷纷扬扬落进淇水,像极了多年前那个齐国公主出嫁时的嫁衣。
————全文完————
本文改编自《史记·卫康叔世家》中关于宣姜的部分内容。文学作品不可当史实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