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学到了
- 大明:解密常遇春死因,老朱炸了
- 落寞的花生
- 2067字
- 2023-07-07 05:40:48
“给你们讲一些历史趣事。”李沐辰道,“在李太后面前,万历就是个乖宝宝。”
“李太后想废他就能废。”
“有一次万历不听话,李太后以要废掉他相威胁,万历哭了。”
“后来李太后和张居正联合在一起,搞了个一条鞭法。”
“朝中大事任由他们两个玩,基本上没万历什么事儿。”
“身为皇帝,万历可怜啦!”
“万历是谁?”朱元璋问道。
“你的重孙辈。”李沐辰道。
“咱的重孙辈?”朱元璋诧异。
“呃,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李沐辰道,“除了万历之外,在慈禧面前,光绪就是个乖宝宝,也是想废掉就废掉的存在。”
“在武则天一朝,她那些当皇帝的儿子,几乎被她杀绝了。”
“前汉的王太后,把朝中的实权位置全部给了王家。若非如此,王莽不可能那么轻易篡汉成功。”
“王太后也算是有些气节,为了表达愤怒,把玉玺砸出了一个缺口。”
“不过她好像忘了,王莽之所以能篡汉,最大原因就是她。”
“外戚专权,的确是历代王朝,都颇为头痛的问题,历代也的确有不少惑乱朝廷的前车之鉴。”朱元璋闻言道,“所以历朝历代都有一个规矩,后宫不得干政。”
“所以你说的这个,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你是不是被那些人给忽悠瘸了?”李沐辰闻言笑了,“居然觉得后宫不得干政,能阻止外戚专权?”
被忽悠瘸了?朱元璋神情凝固。
“后宫不得干政,只能解决皇后以及嫔妃干政。”李沐辰继续道,“但解决不了皇太后干政。”
“在皇太后面前,皇后和嫔妃都是弟弟……媳妇儿。”
“皇后和嫔妃的战力只有一百,而皇太后的战力起码十万加。”
“所以外戚专权的最大原因是‘孝’字,而非皇后嫔妃后宫干政。”
又是新知识!
朱元璋和朱标闻言,心中又是一颤。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之后,皇太后摇身一变,变成了幕后大BOSS!”李沐辰道,“把持朝政,身为儿子的皇帝,都不敢说个不字。”
“这才是那些外戚家族,最想看到的局面。”
“而皇太后,又因为一个孝字,不得不听她爹也就是国丈,或者她家族的男性成员的。”
“于是朝廷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皇帝听太后的,太后听她家族老爹或大哥的。”
“这样朝廷实际的掌权人就是外戚家族了。”
“不错!”朱元璋道。
“我再问你们。”李沐辰道,“古代对孝道最热衷,最维护,且最推崇的都是哪些人?”
“都是哪些人?”朱标问道。
“都是那些世家大族,以及读书人,还有平民百姓。”李沐辰道,“读书人和平民百姓维护孝道,那是被忽悠瘸了的,咱们暂且不管他们。”
“而那些世家大族极力推崇孝道,完全就是利益使然了。”
“因为只有推崇孝道,把孝字抬高到神圣的高度,他们家族当皇妃的女儿将来当上皇太后之后,才能越过皇帝,掌控朝局把持朝政。”
“他们的家族,才有可能获得巨大利益。”
“在事实上掌控天下权柄。”
“原来如此!”朱元璋道。
他觉得自己今天,算是学到了。
“然而可笑的是……”李沐辰道,“历史上却有很多皇帝,在某些势力的撺掇下,大力推行仁孝治国。”
“仁孝治国会导致皇太后把持朝政,外戚专权,不利于朝廷安稳。”
“身为皇帝推推行它,就相当于被人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
“这样的皇帝,不在少数。”
“岂止是不在少数?”朱标感叹一声,“历代讲仁孝的帝王就算不是全部,也占九成九吧。”
“也就是说,历代九成九的帝王,在你眼里都是蠢货了?”朱元璋冷声道。
他自己也在搞仁孝治国,听到李沐辰这么说,难免有些不忿。
“也不能这么说。”李沐辰道,“其一,在古代搞仁孝治国,是大势所趋。”
“其二,孝这个字,也的确对皇帝有利。君父君父,效忠皇帝也是孝。”
“其三,他们的确是没有看到,孝对皇家不利的一面。”
“嗯,嗯。”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觉得总算为自己挽回了一点面子。
不过心中还是做出了决定,以后大明的皇帝,不能搞以仁孝治国了。
因为历朝历代,掌权的皇太后实在是太多了。
“一些外戚家族,为了女儿能尽快当上皇太后。不但会毒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皇子,甚至会弄死年富力强的皇帝。”李沐辰继续道,“因为只有这样,他们家族才能更快的掌权,更好的掌权。”
“新皇年幼,皇太后摄政名正言顺。”
“诸位盘算一下,历朝历代有多少孤儿寡母?”
后妃家族会弄死皇帝?
历朝历代有很多孤儿寡母?
朱元璋和朱标闻言心中一颤,经过李沐辰这么一提醒,真是细思极恐。
“外戚家族毒杀皇子甚至皇妃,是诛九族的大罪。”就在朱元璋和朱标沉默的时候,常茂插嘴道,“他们是怎么敢的?就算将来的收益很大,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就牵连了数万人,和数位皇亲贵胄。”
“血淋淋的前车之鉴,他们就不怕重蹈覆辙吗?”
“纵观整个历史,后宫大规模的血案,也就只有巫蛊之祸这么一件。”李沐辰道,“而且还和争夺储君之位无关,因此它不能作为例子。”
“你的历史学的不好。”
常茂闻言,尴尬的转过头去。
“其实,在后宫毒杀妃子和皇子的风险,非常小。”李沐辰继续道,“因为凶手用的基本都是慢性毒药,或者从太医那里搞到一些缓慢发作的补药。”
“甚至一些药材表面看起来无毒,只有在相互组合之后才会变成毒药。”
“这样的死亡原因,不是经验极其丰富的太医,基本上很难查出来。”
“就连有经验的仵作,都查验不出来伤口。”
“它的隐蔽性,太强了。”
“凶手只要买通一个太医,很容易就能做到,无声无息的毒死皇子,不被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