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李学海想写伤痕文学或者一篇现实主义小说,结果几天写下来,他被现实无情的打脸了,文笔属实不怎么样,写来写去都觉得别扭。
这属于笔力问题,有文字天赋的人写出来的作品,平平常常的内容也可以写的非常出彩;天赋一般的人,即使构思出一个非常新颖的剧情,写出来的内容也会变得十分平淡。
想了半天,李学海最终决定直接抄书,按照《雍正剑侠图》主体剧情改编精简,再加上“借鉴”后世单田芳版本《童林传》的精髓,写上一本《童林传》。
单田芳的《童林传》,他听了无数遍,包括100回版的、250回版的、300回版的、229回版等等。
这还不算其他评书家说过的版本。
可谓是版本繁多。
他准备写的是古代侠义小说,肯定不能按照评书来写,所以李学海选择直接抄袭单老的小说版本《童林传》,全书总共228回,结尾写到议破敌群英献策,下战书贼众哗然。
只是他毕竟第一次动笔写古代侠义小说,冷不丁的写起来,多少有些吃力。
哪怕仅是改编精简,甚至有着原著作品借鉴,依然感觉有些吃力,只能慢慢的磨。
不知不觉,写了一个来小时。
李学海感觉眼睛有些发胀,手指、胳膊、肩膀酸疼,只好放下笔活动了一下身体,将写好了的稿纸收起来,塞到自己褥子下面。
这套民国版的《雍正剑侠图》不仅是繁体字,还是竖排版的,看起来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看的特别慢不说,时间久了,还有点胸口憋闷。
简单收拾了一下书桌,李学海顺着窗户往外瞧了一眼,此时已经是日落时分,一抹斜阳映黄昏,整个大杂院变得热闹起来,各家各户炒菜的香味与一众孩童打闹声音重叠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混杂而又不失和谐的美。
闻着饭菜香味,李学海下意识摸了摸肚子,喊道;“妈,什么时候吃饭!”
“快了,等你爸回来就吃。”
“我爸今晚好不容易回来吃饭,咱家是不是加个菜?”
李顺民是火车司机,平日里全国到处跑,一个月有大半的时间不在家吃饭。
“不过年不过节的,加什么菜?”
“哥,你就别瞎想了,咱妈今晚就做了土豆炖白菜,还有咸菜丝。”
刘慧瞪了李学雅一眼,“就你嘴快!”
“你要是不乐意吃,可以不吃,没人强逼着你吃!”
“我又没说不吃。”李学雅噘着嘴,小声嘀咕了一句。
土豆炖白菜就是土豆与白菜往锅里一炖,顶多放一点点的猪油;咸菜丝是去年腌制好的芥菜,切成丝,放点酱油醋一拌,偶尔刘慧还会倒上两滴香油,串串味。
“把饭盒拿过来,先给你姐的饭菜盛出来热上,晚点给送医院去。”
刘慧瞥了一眼噘嘴的李学雅,对她开始指挥起来,大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
见此,李学海自觉帮忙放桌子,将碗筷摆放好。
天快黑的时候,李顺民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高高瘦瘦的身上,沾染了不少煤灰,看上去有些黑漆漆的。
七十年代的火车司机,可不是什么轻快工作,那是又苦又累又脏,一年到头都看不到人影,经常是出乘一次最少7-8天才能回来,回家也只能呆16个小时,抛去交班时间只有12个小时的真正休息时间。
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司机,需要不断探身出车窗外瞭望,司炉工则需要不断添煤,三个人各司其职,一刻不能歇着。
火车到站退勤后,还要完成机车检查、给油、擦车、保养等作业。
如今虽说国内已经有了不少内燃机火车,但老式的蒸汽火车依然是重要运力,直到八十年代国内铁路运输,依然是如此。
“看你衣服弄得,到处都是煤灰,赶紧脱下来洗把脸吃饭。”
“今天老陈腰疼病犯了,帮他铲了几锨煤。”
“他腰疼?你就不腰疼?”
李顺民笑了笑,脱下上衣,洗了一把脸,来到餐桌坐下。
晚饭跟李学雅说的一样,土豆炖白菜、咸菜丝和黄瓜、大葱蘸酱。
主食是高粱米水饭与玉米面饼子。
李学海扒拉了一口高粱米水饭,搭配着咸菜丝,吃的还算习惯。
唯独玉米面的饼子,真的咽不下去,硬硬的,拉嗓子,唯一的优点就是抗饿。
这时候的玉米面与后世的不同,掺杂着玉米糠,后世玉米面都是没有糠的。
不过这年月对吃的没有太多讲究,每顿饭能吃饱就行。
至少玉米面饼子里面没有掺杂野菜,是纯粮食的,怎么着也比野菜饼子强。
这个“强”不是说好吃,而是抗饿。
几人吃完了饭,刘慧就催促李学雅赶紧去医院送饭,李学海则帮忙收拾碗筷。
等都收拾完了,刘慧在院子里面生起火炉,用炉火给李学海煎药。
“明天你去街道报到,顺便问问安置工作的事。”
刘慧坐在门口板凳上面,拿着一把蒲扇对着炉子里面扇风,嘴里忍不住嘀咕道;“要是街道实在安置不了,你就去问问,看子女能不能接班,正好我可以提前退休,空出来一个岗位给你。”
“提前退休?”
“妈你才四十出头,这么早退休干啥?”
“再说了,我得的是肺炎有传染性,你们食堂能要?”
“又没说马上就让你接班,可以等你的病彻底好了。”
“反正我不想去食堂。”
“食堂怎么了!闹大饥荒的时候,食堂的人都饿不着。”
“咳咳!”眼见母子二人愈演愈烈,李顺民轻咳了一声,端起茶缸抿了一口茶水,道:“少说两句,学海都是大人了,该有自己的想法了。”
“啥!”刘慧顿时不乐意了,满脸不耐烦的盯着李顺民道:“瞎掺乎啥,要是没有个好工作,他将来连对象都不好找。”
面对刘慧的不耐烦,李顺民乐呵呵的说道:“这次出车回来,我在路上听人说,上面好像在开什么座谈会,商量恢复高考的事。”
“上面要恢复高考?”这个消息,让刘慧差点叫出声来,急不可耐的问道:“真的假的?”
“我也是听人说的。”李顺民闻言摇了摇头,他也是在火车上听人说的,具体他也不清楚,可一想到对方提起主持会议的人,他又觉得应该是真的。
刘慧瞧他又是摇头又是犹豫的样子,她就来气,不清楚,你倒是问清楚了呀!
这会被他弄得不上不下的,别提有多着急了。
“我觉得应该是真的。”
李顺民往外瞧了一眼,见院子里没有什么人,他这才压低声音小声道:“据说是老人家亲自主持的会议,我想应该错不了。”
“对对对,肯定错不了。”刘慧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脸上更是眉开眼笑。
李学海眼底闪过一丝惊讶,这么快吗?
今年8月4日到8月8日期间,国家就已经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上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同时8月13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也在燕京召开,采取由国家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全面恢复原有的高考制度。
眼下是8月中旬,正是大讨论期间,李顺民听到一些风声,很正常。
其实很多国内高中学校里面,早在8月初就已经有小道消息流传,今年国家要恢复高考,只是一直到10月份,国家才正式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
“学海,你来自己煎药。”
“我出去一趟。”把蒲扇往李学海手中一塞,刘慧着急忙慌的就要起身往外走。
“妈,你干啥去?”李学海拿着手里的蒲扇,看着刘慧有些发愣。
“我去给你借高中课本去。”刘慧压低着声音道:“万一是真的,晚了可就借不着了。”
“妈,多借一套呗。”
“多借一套干啥?”
“给我哥寄过去呀。”
“不用管他,反正他也没打算回来。”提起李学志,刘慧脸色一沉,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下乡前,她千叮万嘱的说,千万别在村里找对象。
不成想,人家压根没听进去,李学志不仅找了一个对象,去年还把刘敏怡给领了回来,在家里热热闹闹办了一场婚礼,这可给她气坏了。
李学海一看到她的脸色,便明白了怎么回事,这是怪大哥没有听她的话,在乡下找了一个女知青结婚。
此外恐怕还有大嫂刘敏怡的家庭出身因素,怕未来影响到大哥李学志返城。
“妈,大嫂好歹也是燕京户口……”李学海出言解释着。
“燕京户口有啥用?”
“就她,还不如农村户口呢。”刘慧没好气的说了一句,她就急匆匆往外走去,显然是对刘敏怡的家庭出身有意见。
“没事,明后天抽出时间来,我去一趟新华书店或废品回收站看看。”李顺民抿了一口茶水,摆出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没有丝毫的担心。
新华书店!
废品回收站!
李学海不由伸出了大拇指,果然还是姜是老的辣,不服不行。
其实燕京除了新华书店以外,还有中国书店,外文书店、教育书店等等。
另外,还有大名鼎鼎的三联书店,以及一些大大小小的旧书店。
但论起书店数量与书籍种类,新华书店绝对远超其余一众书店,
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找到老三届时候的初高中旧课本。
比起眼下的初高中课本,老三届的初高中课本,明显要靠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