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驾崩

  • 袁主
  • 小的莹满
  • 2075字
  • 2023-08-13 01:52:24

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公元168年1月25日。

大汉朝的皇帝,刘志去世,终年36岁。

群臣呜呼哀哉,文臣武将尽皆在此刻放下了斗争,就连宦官此时也不得不收敛骄横的态度。

整个朝野震动,所有人都明白。

这天要变了。

很快。

刘志的谥号被定了下来。

孝桓,象征着皇帝生前所作所为的概述。

汉孝桓帝刘志,经过群臣,宗室及太后互相商议下,葬于宣陵,庙号威宗。

回顾刘志一生。

这位在厕所里与宦官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新皇帝,被外戚兼大将军的梁冀没日没夜的恐吓下,最终决定推翻梁冀这位权臣。

咬臂之盟。

宦官们帮助他重夺皇权到手。

在位期间,也曾任用凉州三明平定了往返叛而复归的羌乱。

任用贤明的边境将军,讨伐鲜卑一举将其赶出塞外,又连接西域,重新恢复了对鬼兹,乌孙等小国的掌控。

也曾采纳良臣建议罢免五大宦官,但同时,刘志又喜好美色,整日流连后宫妃嫔,三立皇后,兴起第一次党锢之祸。

袁绍对于这个消息没感到太多意外。

他只是觉得世事无常,感慨万千。

哪怕是执掌偌大一个帝国的皇帝也会早逝,也会因身染恶疾而痛不欲生。

除了多了象征着皇权的身份外,与寻常百姓并没多少区别。

当袁绍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李膺早已经在府内来回踱步许久。

见袁绍前来,李膺那脸上也渐渐的浮现出一丝忧虑。

“陛下驾崩,朝野震动,宦官销声匿迹,太后又再度亲政,本初对此可有看法?”

袁绍明白,自家老师这是在为这怏怏大汉担忧,皇帝驾崩之时最易招致国家发生动乱。

在桓帝尚且未亡时,诸多边境即将时常复叛,不服管教规划。

好在桓帝那是也算是一时清明,一度也曾将这动乱时代终结。

但如今桓帝已崩,其麾下无子嗣,这便是最糟糕的事。

古时讲究长幼尊卑,桓帝没有子嗣也就意味着他的那些兄弟叔伯,乃至侄孙这类,大汉宗室都有着一丝能够登基继任的机会。

如此局面,谁会拒绝一个当执掌大汉最高权利的机会呢。

而能够主导这一切的,则是如今当朝太后,及一众文臣武将。

宦官?此时反倒是需要偃旗息鼓,这种事他们丝毫插不得手。

其实,哪怕就是现在尚未有多大年纪的中山靖王之后,家道中落的刘备刘玄德若是被大势所趋,太后一言之下,也未必不会登上那他梦寐以求的象征正统的宝座。

也就不会有在未来那个堪称为兄弟不要江山的第一人,刘备,汉昭烈帝的出现。

只是,如今刘备年岁不过六七岁,家道也是落魄到父亲都只是一县小吏,还是在刘备没见过几年后便离世。

皇亲贵族历来讲究血脉之间的联系深厚薄浅。

刘备这类已经不知道传了多少代的皇室宗亲,体内血脉早已经稀薄到只剩下个名头在。

像这种继承大统的选择上,百官及太后总会是一致的。

优先是挑选岁数年长些的。

前面几任的皇帝不是幼儿园,便是中年早逝。

国家已经经受不起太多的动乱,如今急需一个中兴之主来扭转乾坤。

岁数年长些不见得会是贤明仁义的明君,但像这类诸侯往往比起年幼的宗室对待事物要看的透彻,阅历总归是要丰富些。

而当老师问到自己时,袁绍微微皱眉,似是在思索该如何回答。

李膺也不打扰,他也需要好好的思考一番。

面对着几乎是寻常人一辈子难以见到的情况,任谁也要被消息震撼的不知如何是好。

“老师不必担心,天塌下来自有个高的人顶着,现在老师需要担心的是,若继承大统的陛下欲要解除党禁,老师又欲打算如何。”

“若朝廷征召老师入雒阳为官,老师又会怎般计划?”

袁绍一本正色,语气严肃,丝毫没有此前的轻松惬意。

“我这一把老骨头已经老了,那些上面的人想来是看不上是我这糟老头子的。”

李膺闻言深邃的眼眸里突然闪出一道光芒,然而随即一想到自己的身体,不服老不行,眼神又渐渐暗淡。

“那学生若说一定会让老师被启用,且是执掌实权的官职呢?”

袁绍突兀的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李膺猛然间抬起头,四目相对。

几近六旬的李膺眼睛依旧是看的清楚。

袁绍所透露处的那股自信,李膺不知素来稳重的这名学生为何今日会突然变得狂躁起来。

只能轻笑安慰道:“这等大事岂是你我可以操控,为师在这修身养性倒也颇为高兴,本初切莫再胡思乱想了。”

被否定了的袁绍并未气馁,依旧是镇定自若,缓缓开口道:“我叔父如今既为太仆,又有大鸿胪,同为九卿。”

“新皇帝登基,必然要大赦天下,更换官员任免,我叔父再上诉奏请,以老师之名望,天下士人楷模,皇帝陛下只要不似痴呆,就不可能放任老师这类大才归于世俗。”

李膺顿时又来了兴趣,他倒并不是想要一心当官,他只是觉得自己仍有着可以为朝廷发光发热的能力,并不想就这么销声匿迹下去。

哪怕明明在这颖川时常传授些许经学,已然聚拢名声繁多。

“太仆,大鸿胪此时定然忙且,哪里还会有这般闲心,此事暂且留为师想想,本初此时切莫先动。”李膺抚须思索道,他看得出来,自己的这位学生倒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助自己重回朝堂。

但,若是靠这些外力,更是依靠学生之家世人脉关系,李膺并不怎么愿意。

若是传将出去,只怕就会到处流传他李元礼收袁绍为学生,所求不外乎就是汝南袁氏一脉的政治资源。

这些,并不是他想看到的。

自己的名望招致些许损失倒不算大事,若是由此使得袁绍这名最为出色的学生招致外人嫉恨,那我便是彻头彻尾的罪人了。

汝南袁氏啊,身份实在是太过特殊,李膺一时间竟也不知自己收下袁绍为学生究竟是好是坏。

他只知道,自己的这位学生不似常人。

无论才学。

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