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袁绍的诸多表现,陈蕃此时此刻的心情倒是显得好很多。
“老夫原以为元礼收你为学生,是看重了袁氏。”
稍稍停顿一下,似有所感的看了眼书简,心里愈发的高兴:“元礼倒是真收了个好苗子。”
“说吧,今日想谋个什么官职,老夫高兴,只要是佚比千石以下,老夫尽可许你。”
陈蕃对于袁绍的喜爱溢于言表,明眼人都能看到出来这种特殊待遇。
只是令刘长史没想到的是,太傅张口就是一个王炸。
佚比千石?这不直接变凤凰。
他如今的官职乃是太傅麾下长史,为史官之首,督率诸掾(yuan)属,主要职责便是辅佐太傅掌阅百官事宜,佚比千石,铜印黑绶。
然而,这份官职是他打磨了十余年,不辞艰辛,一心趴在职位上任劳任怨,若非遇到太傅这般公正公平,他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完成翻身。
现在,结果太傅一句话,竟直接将俸禄与自己相等的职位抛了出来。
虽然,级别上可能尚且有所差距,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太傅对这袁绍的喜爱,那种甚至巴不得将其要求尽数实现的那种喜爱。
他感到很是纳闷。
太傅明明不是这般用人任亲的。
李膺明明也不是肯为一孺子降低身段,拉低姿态的人。
结果却是齐刷刷的对这袁绍百般宽待。
莫不是就因为其姓袁?
刘长史实在是不明白究竟是为何。
袁绍的才华选择性的被他抛弃在了角落。
一种深深地挫败感涌上心头,他哪里还会去承认他人的厉害之处。
好在他的情绪转换的很快,深谙官场的他也已经渐渐习惯了那些走后门的关系户。
只不过如今对象变成了太傅罢了。
刘长史心里百感交集。
站在一旁的袁绍也是被太傅陈蕃的这番话给惊的有些不知所措。
他幻想过自己可能会被委以重任,先是充任一员朝廷郎官,经过三几月的磨砺,进而以一纸诏书转正。
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过,太傅会直接选择以这种方式。
这种方式实在是有些太刺激了。
袁绍哪怕是见过了太多世面,面对这种情况也是险些没有接住。
对此,袁绍只能苦笑一阵。
太傅看出袁绍的疑虑,随即笑眯眯的说道:“你既有如此才华,又兼元礼学生,他可不会如此作践自己低声下气的来求人办事,足矣见其心意。”
“如此,老夫身为太傅,正当秉公,便是举荐你为一官吏又待如何。”
袁绍叹了口气,上前一步,拱手辞道:“太傅之好意,学生知晓。”
“但若是以这种方式来使学生入职,岂不招致其他官吏以任人唯亲来评价太傅。”
“学生入仕之心虽迫切,但若以折损太傅名声,那学生宁可就当今日未曾来过。”
袁绍的一番言论慷慨激昂。
他明白,越是像他们这般以一片忠心对国的人,对待自己这般具有足够才华的人越会看重。
更别提自己还连带着有理不清的关系网。
太傅也是没想到,自己都已经出动大杀招了,一心想要为袁绍谋取到合适的官职。
结果,他倒好,反倒是替自己担忧名声,害怕以此遭受损失起来了。
一想到这,陈蕃笑得更开心了。
刘长史从来还没见到过太傅激动到这种程度。
当他看到已年过七旬的太傅,此时甚至想要站起身来走到袁绍跟前时。
顾不上心底得那份微不足道的艳羡,赶忙上前扶住了陈蕃的臂膀,脸上也是止不住的担忧道:“太傅,身体要紧。”
陈蕃横了一眼刘长史,随即也是笑着点点头。
对于这位已经隶属自己麾下十余年的刘长史,他心里倒是没有太多的感触。
刘长史做事认真,随叫随到。
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没什么可以称道的了。
如今看到袁绍,陈蕃内心深处其实甚至有一种想要让这袁绍留在自己身边的念头。
“老夫原以为元礼是看重你之才华,又或是背后袁氏身份。”
“却从来没想到过,你之心性竟是这般姿态,老夫收回先前的话。”
陈蕃一脸正色,丝毫不复此前的笑容。
“现,以太傅兼录尚书事职权,特征召汝南袁绍入太傅府为官,具体职权暂定。”
陈蕃说完这些,便示意刘长史将这份诏书给写下。
刘长史也不含糊,不一会的功夫就将诏书写好,呈现到太傅跟前。
陈蕃满意的点点头,再看向一脸猝不及防的袁绍。
袁绍今日被这已经年过七旬的太傅给接二连三的惊的无所适从,眼见太傅动真格了,他也只能选择默默接受。
只不过,这官职归属不能在太傅府。
“学生深感太傅厚爱,太傅府中能人辈出,学生想,不如去尚书台谋份官职,以此也好及时为太傅传达重要信息。”
正如袁绍所想,对于他所提出的方案,太傅陈蕃并未有太对反应。
无论是太傅府,又或是大将军府。
在即将到来的九月辛亥政变中,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解决。
面对宦官们操控的皇权,本以为拥有录尚书事后的他们,会彻底扭转战局。
奈何宦官们不按套路出牌。
在以偷盗手段自窦武处得知士人们决定除掉宦官们计划时。
宦官们改变了以往的思想。
进而挟持当今天子,以蒙骗,诱导等诸多方式,再淳淳善诱皇帝的乳母赵娆。
抢夺象征皇权的玉印,玉玺,玉符,玉节,胁迫尚书假传皇帝诏令,以武力劫持窦太后。
窦武,陈蕃一瞬间便成为了世纪反贼。
面对着全副武装的喋血宦官们。
已经年过七旬的陈蕃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是率领太傅府邸官僚,以及太学生数十人发起冲锋。
最终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而窦武也同样是被拘捕。
他不甘心,遂入步兵营起兵反抗。
但终因大权在宦官手中,掌握了舆论,尚书,太后,乃至皇帝。
诏令自然是可以随意的发出。
恰巧护匈奴中郎将张奂正值此时率军出征,刚刚回到京师。
宦官们以诏令骗过张奂。
窦武面对严阵以待的边境大军,哪里有反抗的可能。
最终无奈自杀。
此次政变,导致士人们中的巅峰力量得到了惨重的打击,陈蕃族群被诛灭,窦武及其宗亲,宾客,乃至姻属同样遭到族灭。
为第二次党锢之祸埋下了深深地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