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用人

朱由检当了两个多月的皇帝,虽然看上去没做什么大事,却也知道看人看事,要看实际,不能盲从于他人口舌文字。

开窍之后,得了后世诸多记忆,朱由检一时大喜,当然觉得自己是开了全图挂,日后整治山河,开疆拓土,是手到擒来。

只是后面辩证一番,又觉得后世文字虽然详实,却也存在争议,和当下他亲眼见过的人事,不太相符。

仍然是那个最典型的例子,

大明朝开国两百多年了,前面百年,谁都知道成祖是马皇后亲生,太祖与老妻恩爱,共生七子,五子二女。

结果就因为某些人的造谣乱传,到了后世,成祖到底是谁的孩子都成一桩悬案了!

甚至还有人造谣说成祖还不是太祖亲生,是元顺帝遗腹子。

朱由检知道这事后都脑抽抽了。

谁这么缺德啊造谣自己祖宗?

还元朝遗腹子?

元顺帝北逃后,可还活蹦乱跳的活了一段时间呢!

大明朝到底还是比我鞑清开放许多,没什么文字狱,兼之民风活跃经济发展,导致民间在讨论八卦上,特别是皇家秘闻上,活力更上一层。

特别是中期以来,随着作为经济中心的江南地区日益发展,那些游荡在秦淮河畔的风流文人们更是喜欢以“惊人之言论”,在为自己造势扬名。

中央的清流们要对着皇帝指指点点来塑造自己“直臣”的名声,地方文人也要对着皇帝指指点点来塑造自己不畏权贵的形象。

除此之外,自嘉靖朝大开党争风气以来,不同政见之人互相攻击抹黑,已经成了正常操作。

就算政斗失败回老家了,也坚持给政敌泼黑水,属实是不忘初心有始有终了。

久而久之,众说纷纭,连明朝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某件事的真假虚实了。

造谣的最高层次,就是连自己都信了。

更何况后来还有鞑清的抹黑。

修史书修了近百年,期间还把民间记录前朝之事的人给抄家灭门了,不灌点水怎么对得起我鞑清的努力?

某些谣言传的鞑清十全老人都看不下去了,亲自下场为之辩白。

到了后世信息爆炸时,由于文字收集简便,各种资料得以为常人所见,加之后来人评价事物的视角不同,更是掀起了大波的“疑史”“辩史”之事,翻案风吹得呼啦啦的。

至此,朱由检不敢全信后世。

器物研发,这是纯物理的,再怎么瞎说也没办法改变物品作用这一事实,故而朱由检可以直接搞拿来主义,以自己皇帝的权威给下面的工匠发任务,要求其研制。

像徐光启、宋应星这种难以做假的大学者,朱由检也敢直接启用。

可其他人就不行了。

不好好考察,犯了本本主义,又把大明朝带上歪路怎么办?

到现在为止,朱由检直接启用的,大多是太监。

一来,太监生死全都由自己掌握,发现有坏的,也能立刻处理。

二来,王承恩等人是殉国了的,在国难之际已然证明了自己的底线,朱由检自然信得过。

所以在召回了一批青史留名的人物后,朱由检并没有直接任用,而是多次接见谈话,了解具体情况,锻炼自己的识人能力。

要当个好皇帝,

总不能一直抄后世答案吧?

大明朝这么多人,难道人才只有后世史书上记载的那一点?

朱由检自己就不能够发掘新的人才,给史册增添新的列传吗?

这次曹化淳替他清理了一遍内廷,朱由检可是发现了有几个机灵懂事,名字未见于后世史料的小太监。

而大明朝的财政问题过于突出,朱由检开窍再厉害,也没有把握和精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他必须要有个财政专家来帮助自己。

所以,毕自严就是回京臣子中,受到天子召见最为频繁的一个。

好在毕自严的确有能力。

毕竟鞑清可能会在一些方面春秋笔法,但毕自严毕竟是鞑清入关前就去世的人,生前主要负责的方向,跟鞑清没什么冲突,要笔法也不至于笔到他身上,或者自我发挥太多。

清流们目前的主要攻击对象还是魏忠贤,也不至于对着还没有得到重用的毕自严泼脏水。

于是,

朱由检在看到毕自严迅速将自己拿出的账本整理清楚,条目分明后,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后面跟毕自严聊了聊,也的确听他指出了大明朝此时的部分财政难题和初步应对方法——

中央财政赤字严重,军队无力却战事不止,以至于辽饷连连加政,税收难,百姓亦难。

天子初登大宝,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如同面对一团麻线,不能急于求成,当先节流以省动作之费,再以此积累,去行开源之法,达到一生二,二生三的目标。

若得余力,当裁汰冗兵,兴复屯田,以节省军备重担,随后清查天下隐田,开发水利,壮朝廷之血气,国库之财胆。

鼓励商人实边,借民间财力缓解朝廷财政不足的尴尬处境。

朱由检安静听罢,只是拊掌大叹,觉得未来五年,崇祯朝的财政改革有了标准。

特别是当听到毕自严竟然主动提出要处理地方隐藏土地,缓解兼并,还暗示皇帝可以对藩王乡绅下手时,朱由检更是拍案而起,激动的来回走动。

封建王朝最大的弊病是什么?

是兼并!

土地作为封建时代的财富承载者,更是兼并的重中之重。

但凡官员权贵,哪怕看上去两袖清风,可在自己老家,谁没个连片的田产?

朱由检从后世就知道眼下大明朝的兼并已经十分严重,必须要处理,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他是皇帝,

只能做改革的提出者和推动者,具体执行得靠其他人。

自古以来,哪有主帅冲锋在前的?

朱由检此前,还担心毕自严不敢动士绅权贵,现在却是安心了。

这人大为可用!

毕自严面见天子多次,也大致摸清楚了这位少年天子的性子——

正是一腔热血,想要振作的时候。

加上他的确抱有清理天下之财的雄心壮志,又没有正式恢复官职,跟领导更是有什么就说什么。

有问题,那就等具体行动的时候再说,反正先把项目书掏出来给领导看下。

所以毕自严跟朱由检聊的也很痛快。

如今抄了几家,收入颇丰,已经和皇帝聊到“如果我有钱我该怎么办”阶段的毕自严也毫不客气,把自己代入户部尚书后,毕自严就请求朱由检掏点私房钱,来解决下紧迫问题。

毕竟看皇帝这架势,自己起复近在眼前,不趁着皇帝高兴的时候,说服他批笔款子下来,难道还要等到复职后再扯皮?

到时候钱财早就进了内帑,皇帝舍不得那白花花的银子怎么办?

毕自严跟朱由检说了很多,也上头了,恨不得一负责户部就去着手缓解财政赤字,哪里希望自己复职后,管的是一个空荡荡的户部?

由于先前谈话,

朱由检多次表达了对天灾的担忧,以及军队缺饷可能引发的兵变,毕自严干脆表示,反正现在有钱了,既然陛下担心,何不就此预备好?

不然天灾一到,物价飞涨,还要等待凑赈灾之粮……灾民可不给你这么多时间!

饿死,

这对人来说是极难接受的事。

毕自严既然有管钱的能力,当然不可能像某些地方官一样,对着农民起义军说出“为什么不坐等饿死”的话。

手机有粮有枪,心里才不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