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拆除损毁

这一举措虽然缓解了交通压力,但也意味着许多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历史建筑从此消失。

1944年7月,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了朝天门望龙门缆车。

这一工程旨在进一步提升朝天门的交通便利性,缆车于1945年4月竣工,并在当年5月16日正式通车运行。

缆车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许多重庆市民都慕名前来乘坐,亲身体验这一现代化交通工具带来的便利。

然而,1949年,重庆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9.2”火灾,这场大火不仅烧毁了朝天门的周边区域,也使得这一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仅剩下了残缺的城基墙垣。

我国成立后,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重庆新建了客运码头,朝天门也因此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然而,在这一时期,并未重新建设新的地标性建筑。

从1988年开始,朝天门批发市场利用原有的仓库进行改建,逐步转型为现代化的批发市场,并于1991年正式开业。

朝天门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最为繁荣的时期,这段时期也被誉为“淘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重庆特有的“棒棒军”队伍应运而生,他们以人力搬运货物,成为朝天门乃至整个重庆独特的风景线。

与此同时,随着重庆旧城改造的推进,朝天门片区的改造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经过数年的建设,原先的坡地向后延伸扩展,最终建成了朝天门广场。

在广场的下方,象征性地建起了一个城门洞,正反两面都镌刻着“朝天门”三个字。

然而,这一设计并未得到当地群众和游客的广泛认可。

在这一过程中,朝天门老城墙尚存的段落也全部消失,历史的痕迹再次被抹去。

2005年9月,尽管朝天门广场并不与重庆的任何干线公路直接相连,但它被正式设定为CQ市“零公里”标志点,同时也象征着这里是CQ市的中心点。

2015年至2016年期间,CQ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西水门至朝天门段城墙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了多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墙遗迹,包括单独的明代城墙、单独的清代城墙,以及宋、明两期城墙叠压,明、清两期城墙叠压,宋、明、清三期城墙叠压等多种情况。

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对朝天门历史的认识,也为研究重庆城市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朝天门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长江公路大桥和长江铁路大桥,西面通路,东南北三面环水,宛如渝中半岛的“金三角”。

这里不仅是古代重庆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埠口,也是当今重庆的文化地标和景观胜地。

朝天门见证了重庆火锅的诞生,孕育了独特的美食文化,同时也催生了逛街游玩的商业文化。

历史上,朝天门附近的人类活动频繁,曾出土过自东周至民国九期的文物遗存,证明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2016年5月,朝天门被选入“重庆十大文化符号”,再次彰显了其作为城市文化象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