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猫科动物和人类史前史

我相信猫是落入凡间的精灵。

——儒勒·凡尔纳

随着养猫大军的逐渐壮大,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人和猫的关系是特别的。对于需要陪伴又不想付出太多精力的现代人来说,独立、软萌又爱干净的猫,实在是现代生活中最大的慰藉。

如今,在我们身边,猫随处可见。它们占领了我们的书房,占领了我们的卧室,占领了互联网。

在所有的动物中,似乎只有猫离时代骄子最近,哪怕是最高傲的文人和艺术家,也无法幸免——一句话,几乎没有人能够抗拒猫的魅力。

若要说清楚猫是如何征服人类的,我们就要探究猫是如何落入凡间,又是如何来到人类身边的。

故事要先从猫的祖先——猫科动物说起。

这段故事有点长,却很重要。毕竟没有什么捷径能让人更了解猫咪,除非我们花点时间去学习人和猫相处的历史。

2300万年前,有一只体形中等的猫形动物正在欧亚大陆的大草原上悠闲散步[1]

它的体形跟我们现在熟知的狞猫或薮猫相当,只是它身上黑褐色的斑纹提醒我们,作为这片草原上的食肉动物之一,它善于隐藏,同时还是捕猎的高手。

它就是假猫(Pseudaelurus)。如今,世界上所有的猫科动物,无论是家里奶声奶气的小猫还是非洲草原上凶猛威武的狮子,都是假猫的后代[2]。这种曾经遍布欧亚的中型猫科动物,我们现在已经无福亲见,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它最终还是灭绝了。

假猫在灭绝之前,进化出了几个不同的变种。

有一拨儿假猫迁移到了非洲,演化成了狮子及中等体形的猫类,包括狞猫和薮猫。有一拨儿假猫则留在了亚洲地区,演化成了老虎、豹等,另一些则继续出发,演化成了山猫、猞猁和美洲狮。

这些体形中等的猫科动物,几乎个个都是顶级猎手。它们凭借自己出色的捕猎能力,一举跃上地球食物链的顶端,威风凛凛,睥睨众生。

食物链是生态学家埃尔顿在192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发现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成分能在生态系统中不断传递,也就是说,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过程,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既然狮子等大型食肉猫科动物站在食物链的顶端,那人类祖先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1974年,一块编号为AL288-1的南方古猿阿法种化石被考古学家发现。尽管化石只保留下来了40%,却也让考古学家欣喜若狂——和两手拖地行走的猿不同,这具化石骨架明显具有直立行走的特征。当时考古营队中正在播放披头士乐队的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于是考古学家就将这只古猿命名为“Lucy”(露西)。电影《超体》的女主角就叫露西,意思就是“第一个人类”。

露西是一位生活在320万年前的年轻女性,她大约二十多岁,个头不高,只有1.1米左右。她能够直立行走,但是更擅长攀爬。和人类的近亲黑猩猩相似,露西获取食物的方式主要是游走在丛林中采集野果并且把果实带回树上享用。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强有力的胳膊让她能够迅速地爬到树干的高处避难。晚上,她会回到树上睡觉。320万年前,露西所处的非洲大草原到处都是参天大树,科学家认为,她睡的床离地足足有13米这么高——对于睡在离地不过几十厘米床上的现代人来说,还会有睡着睡着就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的事情发生,我们人类共同的祖奶奶露西过着这样的树栖生活,实在让人敬佩。

不过,露西并不高寿,她因为一场意外而死。2016年,《自然》杂志发表了学者对于露西死因的最新研究成果[3],从露西骨骼上的多处破裂伤痕来看,她确实是从高处坠落而亡的。科学家尝试复原了露西死前的场景:在320万年前的某一天,采集完食物的露西和往常一样,回到家中休息。就在休息的时候,她不小心从高处坠落,以相当快的速度摔到了地上,导致骨骼破裂和内脏受损。露西去世了。

露西死于一场意外,这也说明,我们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以采集为生的祖先就是生态系统中平平无奇的一分子,丝毫不起眼。

约300万年前,人类祖先同自己的“近亲”黑猩猩分道扬镳,走上了一条发明使用复杂工具的道路。不过,这地球上如此多的物种,人类并不是唯一会借助工具的。工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使用的,就像鸟类会用树枝筑巢,黑猩猩会用棍子挖蚂蚁洞,海豚会用海绵来捕鱼,猴子能用岩石来敲击坚硬的食物一样,人类也利用工具让自己更好地生存[4]

我们的人类祖先最常用的工具使用方式,就是拿尖锐的石块去敲击水果、骨头或者肉类,而这些工具的发明就像鸟儿筑巢、黑猩猩挖洞一样,只是出于生存的本能,并非是来自缜密的思考和有意识的创造[5],因此,在使用工具的两三百万年间,人类一直是种脆弱的生物。而且掌握工具技术的人类,仍然不足以登上食物链的顶端。一直到10万年前,我们的人类祖先仍然弱弱地站在食物链的中端,望着食物链顶端的大型猫科动物,思考着如何在食肉动物的夹缝中生存[6]

大约在10万年前的某一天,有一群人类祖先正躲在大草原的阴影中暗暗观察。他们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以便能够在不打草惊蛇的前提下,享用大型猫科动物饱餐后残存的食物。

在视野之外不远的地方,凶猛的狮群正在撕扯一只离群的瞪羚。它们美美地饱餐一顿之后,甩着尾巴满足地走开。此刻,人类祖先还在默默等待,现在冲出去还太危险,还有鬣狗尾随其后,等待“分赃”。作为身处食物链中端的物种,人类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作为一种弱小的物种,他们始终被狮子这样的大型食肉动物所威胁。这群原始人极少和狮子这样的大型猫科动物正面对抗,他们依靠采集植物、围捕小动物以及捡拾大型食肉动物的残羹为生。

于是,这群原始人继续屏息以待,从日中等到天黑,确保没有什么危险性之后,才猫着腰,抖落身上的枯叶,趁着夜色走出那片潜伏已久的密林。他们靠近瞪羚的尸体,拿起尖锐的石块敲开骨髓,将这些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不稀罕吃的残羹冷炙瓜分一空[7]

这就是人类祖先典型的一天——采集野果、收集饮用水,并靠近以猫科动物为代表的肉食动物——并不是为了猎杀它们,而仅仅是等待“拾其牙慧”。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自诩为日后的百兽之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有点卑微的。为了吃到美味的肉食,他们选择成为食肉的猫科动物的附庸,制造工具去获取食肉动物不屑于啃食的脑髓、内脏等组织。直接吮吸脑髓、生嚼内脏,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讲还是需要不小的勇气的。在把这些腐肉剔干挖净的同时,还要时刻小心提防,避免自己成为大型猫科动物的午餐。

不过这些巨型猫科动物从未想过,在数万年之后,它们威风不再。

10万年前,生活在东非的原始人还依靠着采集和“拾人牙慧”生活,仅仅用了3万年时间,他们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我们人类的祖先——智人,在这段时间内迅速发明了弓箭、渡船,他们开始走出非洲,同时,宗教、社会、阶级、语言出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总以为人类是单线发展的,从露西到智人,就像有一条笔直的线,从低级向着高级不断演化。但是实际上,在智人生存的同一时期存在着好几种不同的人类。智人走出非洲之后,碰上了体格更强壮的尼安德特人,沉静的梭罗人,以及矮小但是更加灵活的弗洛勒斯人。

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了解,7万年前的智人,是如何成为地球的主宰的。但是科学家和历史学家从历史遗迹和考古发现中总结出了智人的最大特点,那就是:“宽容并不是智人的特色。”[8]当尼安德特人等原始人类同智人出现的时间线相重合之后,他们就开始加速消失。梭罗人在5万年前灭亡,弗洛勒斯人差不多同时灭亡,尼安德特人则在3万年前永远地消失在了这个蓝色的星球上。

智人成功登顶地球食物链的顶端,同时,大中型猫科动物的地位岌岌可危。

人类第一次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时候,澳大利亚还有鸭嘴兽等巨型动物存在,而几乎就在人类踏上这片土地之后,澳大利亚的巨型动物在短时间内灭绝殆尽。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捕猎武器的层出不穷,狮子、老虎、豹子等大型猫科动物也朝不保夕。

要知道,狮子、老虎、虎鲸等花了上百万年的时间来进化,才成为食物链顶端的王者。而人类在过去的200多万年时间内,一直是猫科动物的食物。原始人从食肉动物的盘中餐,跃升为以大型猫科动物为代表的食肉动物的梦魇,只用了几万年的时间。

是什么让人类后来居上?

首先,是工具的使用。但正如前文所说,在自然界中,会使用工具的物种很多,早期的人类并不够特别。

其次,是火的使用。在很多早期文明当中,都有各种各样关于人类用火的传说,它们基本上如出一辙。实际上,在距今15万年前,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这是人类前进的一大步。有了火,人类就可以进行烹饪,同时,跟撕咬生肉相比,人类吃熟肉的咀嚼时间也会大大缩短。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学者推算出原始人吃一块生肉需要的时间,大概是8个小时[9],这让他们除了采集、狩猎和咀嚼,基本上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更谈不上生产和创造了。

火则让这个问题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加热后的食物更加容易咀嚼,人类吃一块肉的时间从8个小时缩短到了1个小时,同时高温炙烤的过程还能杀死细菌和病毒,这延长了人类的寿命。不仅如此,火还是厉害的“杀器”,能让人类以较小的代价去威慑自己的强敌。凭借火,人类在短时间内大杀四方,比如驱赶步步紧逼的狮群,或者焚烧一整片草原。

第三,人类具有语言和沟通的天赋,这让人类祖先——智人懂得分工合作[10]。火的使用让人类逐渐演化出更强大的大脑,这或许是人类祖先登上食物链顶端的重要原因。而具备语言和沟通能力,触发了他们对于生存的思考。

虽然我们以大幅篇章渲染了史前的祖先是多么渺小,但他们具有令人惊叹的反思能力。他们从微不足道的采集者,从和黑猩猩类似的物种,演化成为会表达、会反思的生命体。他们在为了生存的搏斗中,不断演化,大脑容量更大,手脚更加灵活,交流能力更强。

而与此同时,他们骨子里比一般的生物更渴望安定。正是这种渴望,催生了新的文明形态。

数百万年来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人类大跨步迈入了新的时代——农业革命时代。


[1]期刊文章《剑齿神话——老虎的远古近亲们》,《化石》,2010年第4期。

[2]期刊文章《食肉目猫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学研究概述》,《遗传》,2012年第11期。

[3]期刊文章Perimortem fractures in Lucy suggest mortality from fall out of tall treeNature,29 August 2016.

[4]期刊文章《制作工具在人类演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8期。

[5]图书《如何让马飞起来》,时报出版,2016年版。

[6]图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信出版集团,2014年版。

[7]图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信出版集团,2014年版。

[8]图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信出版集团,2014年版。

[9]图书《品尝的科学》,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年版。

[10]图书《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