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遥远的小山村

  • 竹鸡山
  • 李黎明
  • 6238字
  • 2023-08-10 16:17:07

那里是一个不大起眼的地方,却也有着古老的传说。

那里是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的交汇之地,典型的山区地貌。站在任何一处地方往四周看去,除了山还是山,连绵不断,层峦叠嶂。用本地人的话来说:抬头看去,也就巴掌大的一块天。

凡是交汇之地,多是一些偏僻的地方,交通不便自不必说,经济落后似乎也是意料之中。偏僻的地方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自然,没有一点点矫揉造作,人与自然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了一起。好处就是干净,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四季分明,人们过着简单自在的日子。好处就是清静,没有干扰,没有嘈杂,没有喧哗,人们活得悠然自得。坏处就是交通不便,与世隔绝,外面的人不容易进去,里面的人也不容易出来。坏处就是落后,人们过着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穷苦日子,穷得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山是屏障,把这里的人们给保护了起来,山也是阻碍,把这里的人们与外界隔绝了开来。

山里有一个小村庄,名字叫做竹鸡山。房屋大都依山而建,多数是背北朝南。大多数人家的房屋多是三间正屋、一间偏舍加上一个吊脚楼,一概的木头房子,上面盖着青瓦,也有盖着杉树皮或是茅草的。房前屋后,除了常见的枞树、杉树,还有各种果树,也种了一些花花草草。

房屋四周的屋檐,都往外伸出一米有多,以防雨水打湿了房屋的基脚,同时也为房屋四周留出了走廊,便于人们行走或是摆放一些物什。屋檐下面沿着房屋四周都砌了阳沟,雨水沿着屋檐流进了阳沟,屋里洗涮过了的脏水也都是往阳沟里泼了去。

堂屋两边的房屋大都架了木地板和木楼板,木地板有隔潮的作用,木楼板上可以堆放一些不常用的物什。房屋通常从中间隔了开来,每边做成了两间卧房。卧房里,除了一张床,一套桌椅,通常还有摆放衣物的高柜或是矮柜。

偏舍用作厨房,里面有灶,有火床。灶上安装了大、中、小的三口锅。火床就是在火坑的周边,铺上木板,显得干净,冷天里烤火也热和。厨房靠壁处摆了碗柜、水缸、松木靠椅,以及自家人吃饭用的小八仙桌。家家户户还有一张大八仙桌,配的是条凳,只有做红白喜事的时候才能用到,一般就闲置在堂屋里。

吊脚楼的楼上是未出嫁的闺女住的地方,屋里的配置和其他卧房差不多。吊脚楼下面是猪楼、牛栏和茅厕,下面也放着猪草筒、粪桶、锄头等杂七杂八的物什。猪楼的下方,是一个粪坑,粪坑一侧的上方,是两块厚实的木板,以便人蹲在上面大小便。关于竹鸡山人上厕所,有这么一个谜语,形容的硬是神乎其神:脚踏两只跳(跳板),手拿一张票,前头开机枪,后头放大炮。

堂屋后面壁板的正中央,是供奉祖先的神龛,从神龛所处的位置,可以看出它在竹鸡山人心中的重要性。神龛上面的横批都是“李氏列祖列宗”六个字。正中央的竖列是“天地国亲师位”,左侧写的是“福禄财神”,右侧写的是“九天司命”。两侧挂有简短的对联,通常是“祀祖礼神祈福禄”、“维纲绍纪统经纶”。神龛的最下方是一排小字“天无忌地无忌百无禁忌大吉大利”。

堂屋里的神龛上,除了横批和对联,都还放有三个盛有米的竹筒,用来插蜡烛和香。凡是过年过节、红白喜事,都会燃着蜡烛、点着香火、烧了纸钱,这是祭祀李氏列祖列宗。竹鸡山人每次做祭祀活动,都很是虔敬,把“他们”当做真正的存在一样。敬的酒,相信“他们”能喝到,送的饭菜,相信“他们”能吃到,烧的纸钱,相信“他们”能收到,点燃的香烛,相信“他们”能看到。

竹鸡山人做着这一切的时候,更多的是对于祖宗、对于故人的一种怀念,也是对于他们的一种尊敬。有敬畏,才有规矩,有敬畏,才会守规矩。几百年以来,竹鸡山人是讲规矩的,是守规矩的。

男主外女主内,夫唱妇随,外面的事情男人说了算,扛树抬岩上瓦打野肉(打猎),家里的事情女人说了算,洗衣煮饭喂猪带孩子。当然,外面的事情,男人先跟女人有了商量,家里的事情,女人也会征求男人的意见。

男人的肩、女人的背,男人的肩膀是用来挑担子的,女人的背膀是用来背背篓的。男人管田女人管地,田里的事多是男人的事,犁田耙田、栽秧打谷,女人给男人当下手。地里的事多是女人的事,锄地采草、收瓜收果,男人给女人当下手。

老一辈人说,竹鸡山原本是一只竹鸡变成的。话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离群的竹鸡来到了这个地方。可能是沉迷于这里的美食,也可能是沉迷于这里的美景,竹鸡后来找不到归路了。于是扁罐罐……扁罐罐……扁罐罐……的不停地叫着,呼唤着自己的同伴,声音很是高亢,也非常悲戚。离群的竹鸡没有叫来同伴,却不料惊动了一位路过此地正在歇脚的神仙。神仙睡得正香,不曾想被竹鸡的鸣叫声给吵醒了,顿时火冒三丈,随手甩出了一张天罗地网,罩住了竹鸡。竹鸡受了惊吓,半天不敢作声。于是神仙继续睡着他的觉,只是醒来以后,走的时候,却忘了拆了他撒的网。这就害苦了这只竹鸡,就这样一直被困在网里。很久很久以后,其他的竹鸡才找到了这只离群的竹鸡。只是离群的竹鸡被神仙的天罗地网罩住,其他竹鸡也没有办法救它出来,每天只得围着它的周围转来转去。后来,这些竹鸡发现这里有山有水,有田有地,还有不少的竹林可以藏身,于是决定在这安下身来。

竹鸡山这个地方,不管你怎么看,确实像一只竹鸡,房屋分布在竹鸡的各个部位。有的房子在竹鸡的脑壳上,有的在竹鸡的脖子上,有的在竹鸡的背上,有的在竹鸡右边的翅膀上,有的在竹鸡左边的翅膀上,有的在竹鸡的屁股上。在竹鸡脑壳的右下方,刚好有一口水井,竹鸡渴了,稍微低下脑壳就可以喝到水。这口井比竹鸡山的房屋的位置要低,村里人都叫它屋底下水井。竹鸡躯干的稍右侧,有一棵参天大古树,热天里,竹鸡就可以在大古树下面歇凉,冬天里,也有大古树为它挡住了风寒。可以说,有了大古树,竹鸡春夏秋冬,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竹鸡的四周,有着田、有着地,田里产水稻,地里种的是蔬菜瓜果,一年四季,也饿不着。

除了屋底下水井,村子里还有好几处水井。水井都是掘地而成,挖了个土坑,周边砌上石头,不怎么深也不怎么宽。只是每口水井,任村子里人怎么挑,一年四季都是满满当当的。其中要数庵底下水井最好,就在观音山的山麓,水井田的拐角处,因山顶有个庵堂而得名。冷天里,水井的上方冒着热气,热天里,井水冰凉沁骨。竹鸡山人从古至今都饮用这口井里的水,生活用水却来自其他水井,是因为这里的水清澈、甘甜,关键是人们心里都认为这口井的水有些灵性。

观音山,在本地县志里面有记载,名曰光明山,本地人也把这座山叫做庵上,是这个村子里第二座比较高的山,仅次于洞盖上。山上曾经有一座庵堂,传说当年把庵堂建在这里还是洞盖上是有过一些争议的。庵堂、寺庙一般都是建在最高的山头,但是洞盖上有一个天洞,传说山底是空洞而且洞内还有条阴河。人们觉得把庵堂建在一座空山上不好,于是最后决定把庵堂建在观音山上。庵堂原来有多少尼姑,都有些什么故事,后人是不得而知的。从水井到山顶的庵堂有一条比较宽的石头阶梯,听说以前的尼姑就是沿着石梯来回挑水的。是一个尼姑挑水喝?还是两个尼姑抬水喝?再或是三个尼姑没水喝?也无从知晓。庵堂是个三进三出的大院子,在文革中被破坏了,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和破碎的瓦砾。

洞盖上是村里最高的山,关于洞盖上,一直流传着很多故事。传说很久以前,这个洞里住着神仙,本地人家里缺了什么物件就可以去借。头一天拿个纸条,写上要借的物件,把纸条用石头压在洞口边的石头上。第二天早上去看,要借的物件就整齐的放在洞口的石头上。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不还,全家死完。而且还回来的时候要洗涮干净,这是神仙制定的规矩,村里人得讲信用。神仙是大慈大悲的,看不得受苦受难的百姓,能帮上忙的就帮了。这就给村里人带来了很多方便,神仙大方,老百姓也遵守着规则,讲究着诚信。

可是后来,村里一个老百姓闯了祸,他用借来的碗装了狗肉,而且还回去的时候还洗的不是很干净。神仙是忌讳狗肉的,感觉来借东西的人不仅品行不好,而且态度也不端正。神仙顿时怒气冲天,骂道:你这又穷又懒的大胆刁民,竟敢破坏本仙的规矩,用我的碗装狗肉,还洗的不干不净,以后再也别想来借我的东西了。从那以后,人们递上了纸条,第二天早上再也看不见要借的东西了。人们怪罪那个借东西的人,怪他不讲规矩,怪他不讲信用,怪他懒惰。后来,那个人也因为懒惰,饿死了。从那以后,村里人遵规守矩,讲究诚信,勤勤恳恳,世代相传,最后也逐渐的过上了好日子。

村子中央的那座山人们一直把它叫做白梁上,大古树也没有特别的名字,村里人都叫它白梁上大古树。问起老一辈的人关于它的历史,也恐怕没有一个人知道,只知道它一直就在那里,只知道它与村子一直同在。它与村子里的人世代相依,世代相守。村里人每天早上出工看着它,心里就有了硬气,村里人每天晚上收工看着它,心里就有了底气。它鞭笞着人们努力劳作,它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它抚慰着人们受伤的心灵,它守护着一方平安,它陪伴着竹鸡山一代又一代人。

白梁上是村子里难得的一个独立的不大不小的不高不矮的山包包。说是难得,那是因为,竹鸡山的绝大部分山,都是一座连着一座的,类似于白梁上这样一座独立存在的山,是绝无仅有的。再就是,既然是相对独立的,就给了人一种特立独行的感觉,就给了人整个村子唯我独尊的感觉。这样的一个山包包,如果稍微发挥一点想象力的话,就像竹鸡山山里的那些埋葬死人的坟包包,只是不知道大了多少倍去了。

在竹鸡山的群山之中似乎是以它作为中心,人们围着它周围的山脚下建房子,田、地似乎也是以它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开去。这里的人们围着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围着它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这座看似普通却又难得的山包包上,偏偏却又长了那么一棵大古树,给人的感觉,那就是群树之王。在竹鸡山周围的大森林里,不缺少大树,也不缺少古树,但是能够和白梁上大古树相媲美的是绝无仅有的。再就是,没有哪棵树能像白梁上大古树那样独占一山,似乎白梁上专为大古树而生,而大古树专为白梁上而长。大古树增添了白梁上的气韵,而白梁上增添了大古树的神秘感。这山上,除了大古树没有什么其他的树,偶尔有几棵也是那么的不起眼。它好像吸收了日月之光,它好像吸收了天地之精华,它是那样的鹤立鸡群,它是那样的别具一格。

这里的人们围着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围着它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很少有人爬上白梁上去一览它的容颜,因为它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神圣,是那样的威严。人们深怕踩伤了它的一根筋,深怕弄伤了它的一针叶,深怕触犯了它的神威。人们把它当做神,就只能远远地看着,就只能默默地念着。

从神龛牌位上可以看出,村子里除了外来的媳妇,都姓李,缘于同一个福字辈的老祖宗。俗话说:树大分叉,人大分家。儿子讨了堂客成了家,就算成年人了,就得另起炉灶,与父母分开来住。不知最先来这里的老祖宗是怎样被分的家,又是为什么来这里定居的。或者是为了逃避战乱,或者是为了逃避饥荒,抑或是被赶了出来,都没有记载,也无从考究。

村里有一个族谱,从老祖宗开始,依次是福、志、朝、东、文,太、天、国、长、林,必、钧、宏、仕、泽,克、启、大、光、华,根、深、枝、叶、青,永、远、显、帮、家……按照每代大约二十年计算,到当下大约三百六十年时间。如此算来,老祖宗搬来的时候,大约是明末清初的时候了。

村里人都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小名,一个是大名。小名通常没什么讲究,男孩多是阿猫阿狗的,女孩通常是什么花什么香的。只是对于大名,无论男女都是按照辈分取的。大名的第一个字是姓,都姓李,中间那个字就是辈分,第三个字才算真正的名。知道了某个人的大名,就知道了他的辈分,也就知道怎么称呼他了。竹鸡山人尊重长辈,尊重老人,爱护孩子,爱护女人,讲究家庭和睦,讲究邻里和谐,讲究村子团结。

关于福字辈老祖宗来这里定居,村子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福字辈老祖宗当年带着一家子人,选择安居的地方,本来是竹鸡山的对面的山上。先辈到了对面的山上,建起了房屋,种起了田地,豢养了牲口,准备安安静静地过起日子。只是家里的牛每天都喜欢跑到对面的山上去吃草,下午赶牛回家的时候,牛显得很是不太情愿。到了晚上,牛又跑到了对面的山上去过夜,不管主人怎样骂怎样打,牛似乎对对面的山上情有独钟。

福字辈老祖宗就感到很是奇怪,心想,莫不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通过牛来给自己传达一个信号:对面的山上比这里的地方好?于是把房屋搬到牛每天都去觅食、每天都去过夜的地方。说来也怪,自从搬过来以后,牛每天都安安心心地在附近吃着草,夜里也不再跑到其他地方去过夜了。于是老祖宗认定这是一个好地方,顺应了牛的指引,搬了过来。原来落脚的地方,刚好在竹鸡山的对面,先辈们就把原来落脚的地方叫做对门山。如今,对门山确实有过屋场的遗迹,田里地里还能看到破碎的瓦砾和碗碟的残片。

看风水的先生认为,先辈的做法是明智的。如果定居在对门山,屋向是背南朝北,背后的大山遮挡了阳光,总给人阴森的感觉。而竹鸡山,背北朝南,阳光普照。也难怪先辈的牛都不愿意住在那里,要感谢当初的那一头牛,为主人指明了宜居的地方。也感叹先辈的明智,猜出了牛的意思,顺从了牛的指引搬了过来。

竹鸡山是不缺少竹子的,这里的竹子虽然不够多却也够用,每年砍伐得多也繁殖得快,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里的男人都会用竹子编织各种农具,一部分留给自己家里使用,一部分也拿去集市变换些零钱。

竹鸡山是不缺少树木的,漫山遍野的,一望无际的全是树,山被树遮挡的严严实实。这里的树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树,说它们实实在在,是指没有什么名贵的品种,值不了几个钱。如果是用来盖人住的房屋,用来圈养牲畜,用来做家具,用来做烧柴,倒是很不错的。

竹鸡山缺少的是田,山多了,平地自然就少了。在竹鸡山,好一些的地段,不是用来建房子的,而是开辟成了农田。山麓与山麓之间的低洼地段,都开辟成了农田,一弯一弯的,一丘接着一丘。山腰或是接近山顶,凡是平坦一些的地段,也都开辟成了农田,零零星星的。

竹鸡山也缺少种菜的地。只是蔬菜瓜果没有水稻那样娇气,因此菜地的讲究没有那么多。山坡上、山顶上、角头角脑的地方,都被开辟成了菜地。

竹鸡山缺少的是阳光,阳光给树给山挡住了。上午的日头,照不到田地的东边,下午的日头,照不到田地的西边。所以,竹鸡山的粮食产量就不高。

竹鸡山也缺少水,水往低处流啊!老天爷泼下的雨水,都顺山而下,经过山涧,经过沟渠,流进了溪流,最后汇入到远处的沅水河里去了。祖宗们想拦,拦不了,想抓,抓不住。只得脱了草鞋,挽起了裤管,光起了膀子,修起了水库,最后修了四条水库。

从福字辈老祖宗开始,竹鸡山人一直以种田种地为生,只是他们也渴望吃肉。牛是竹鸡山人的图腾,就算是牛到了老死的那一天,也是不得已才请了外面的人来帮着杀了。竹鸡山人很少养鸭,鸭子喜欢往田里去,破坏田里的秧苗,影响水稻的收成。竹鸡山人很少养羊,羊肉虽然鲜美,每天却要人去看守,人们没有那么多精力。

为了吃肉,竹鸡山人最后就选择了猪和鸡。猪每天都是关在猪楼里,每天两顿猪食就行。猪吃起东西不挑三拣四,喂点草就行,有时加上点米糠,对它来说就是美味了。竹鸡山有句取笑人的话,哪个吃饭不行,就说:你的肚子就只有鸡嗉包(嗉囊)那么大。或者说:你吃的是鸡食呢。意思是说,鸡的食量小,早晚丢一手谷子就行。再说,鸡每天都喜欢到泥土里刨点虫子什么的吃了,就算早晚不丢一手谷子,也饿不死它。

竹鸡山人,只讲究个有的吃、能吃饱,只讲究个大米饭,菜里能多放点油。竹鸡山人,渴望吃肉,没肉也能吃饭,所以,养猪也好,养鸡也罢,都是附带的。这里似乎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但是上天有眼,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哪。这个地方虽然不能让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却也让人们能够填饱肚子,世代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