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我废了你
-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
- 何其喜
- 2180字
- 2023-09-02 07:15:09
他不是别人,正是兵部尚书张煌言。
当然,他并不是为他自己鸣不平,而是替他的前任领导挺身而出。
张煌言的前任领导,是鲁王朱以海。
明末天下大乱,诸侯纷纷拥兵自立,鲁王朱以海也不甘寂寞,打算过一把皇帝瘾。
朱以海的祖先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封地在山东兖州。
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入关劫掠,兖州被清军攻破。
朱以海的哥哥鲁安王朱以派自缢而亡,他躲在死人堆里才逃过清军的屠杀。
死里逃生后的朱以海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承袭鲁王之位。
但仅一个月后,李自成攻占北京,并计划向山东用兵,朱以海只能南逃,寓居浙江台州。
清顺治二年(1645年),钱肃乐、张煌言等起兵浙东,拥朱以海监国于绍兴。
隆武政权破灭之后,名将张名振提了一个很牛逼的“隆中对”。
这个政策如果能够顺利实施下来,现在估计就没朱由榔啥事了。
张名振向朱以海完整地阐述了先三分天下,建基立国,再收复江南和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
具体步骤是先攻取清军兵力薄弱的福建,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先立足)。
这个跟朱由榔先攻取缅甸再往内地慢慢发展的方针不谋而合。
再利用“监国”名义和声望,招揽人才,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再造势)。
同时妥善处理好同海外邦国的关系,争取朝鲜和日本出兵相助(找外援)。
在西南桂王(朱由榔)称帝上,不再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让桂王政权尽量拖住清军。
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三分天下(清廷、朱由榔和朱以海)之势,待江南空虚之时,用精兵袭取南京,则明朝复兴有望。
你瞧瞧,你瞧瞧,真是一个完美的计划。
可惜啊,可惜!
又是亡于内斗。
朱以海的第一步收复福建因为同室操戈,被迫胎死腹中。
此后,便一蹶不振。
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清朝总督陈锦等率兵攻舟山。
朱以海又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依靠郑成功。
郑成功原为隆武政权的坚决支持者,不满朱以海大敌当前还与隆武帝自相残杀,削弱了抗清的力量。
但念朱以海是明朝宗室,还是以礼相待,安排他居住于金门。
后来,朱以海与郑成功不和,朱以海便自去监国称号,长居金门,一直到今天。
洪兴皇帝朱由榔重新定都南京之后,张煌言想起了他的前老板还在金门海岛上吹海风,便上书洪兴,想把他接回来。
张煌言很不凑巧,他的奏折才交上去,朱由榔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削蕃。
皇帝的这个举动让张煌言有点意外。
但他想着皇上应该不是不讲情面的人,便很头铁地对洪兴皇帝的削蕃举动提了反对意见。
但他这回是踢到钢板上了。
洪兴就是要趁着这些宗室凋敝之时,迅速瓦解他们,让他们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
洪兴看着张煌言的奏折,火冒三丈。
什么宗室血脉,什么骨肉亲情,都是放屁。
老子吃糠咽菜天天挨打的时候怎么没人跟我谈骨肉血亲,现在天下暂时平定了,你跟我谈感情,去尼玛的吧!
二话没说,洪兴立即召见张煌言。
“张尚书,近来身体可好?吃早饭了吗?”
洪兴边吃早餐边问张煌言。
“回皇上,南京光复,是我大明之幸,老臣廉颇未老,今天早上还多吃了三碗饭!”
张煌言此刻还不知道洪兴要废除“养朱制度”的决心。
“哦,能吃是福,能吃是福!”
永历没有看张煌言,只是自顾自地剥着鸡蛋。
“不知道你要接回来的鲁王吃了没有?”
这时候的张煌言才反应过来,他此刻已经犯了大忌了。
鲁王曾经是做过监国的人,换句话说,鲁王曾经是当过皇帝的人。
现在自己是洪兴一朝的兵部尚书,却反而要把以前的皇帝接回来,这安的什么心。
动机不纯啊!
张煌言瞬间冷汗直冒。
他慌忙跪倒在地朝洪兴哭喊道:“皇上,皇上,老臣并无二心,老臣只是一时糊涂。”
洪兴起身踱步,并把剥好的鸡蛋用手掰开,一点点塞进嘴里。
“张煌言,你还真是老糊涂了。”
吃完鸡蛋,洪兴喝了一口水,缓缓道:“为官者,当以百姓为重,以社稷为重,你看看你,你想干什么?”
张煌言不敢言语,只是静静地跪着。
“你要维护的那个制度,它日夜不停地在吸朕的血,在吸百姓的血,在吸国家的血!”
不知道为什么,洪兴一生气总要踢点或者摔点什么东西。
他话音未落,旁边刚刚他喝水的杯子就被他狠狠地摔在了张煌言面前。
碎片和水溅到张煌言身上,他吓得瑟瑟发抖。
“你是忠臣,朕很欣赏你,但朕希望你那个聪明的脑袋多用在替朕排忧解难上来,而不是给朕制造麻烦!眼下国家未定,清廷还在北方虎视眈眈,贼心不死,你这时候搞这些,是觉得朕太闲了吗?”
张煌言急忙回道:“皇上,老臣罪该万死,请皇上责罚。”
明人不用重说,响鼓不用重锤。
洪兴点到为止,他相信,以张煌言的聪明,肯定不会再在这件事上给他找麻烦了。
洪兴挥了挥手。
“你下去吧!”
张煌言起身恭敬退出。
废除“养朱政策”的诏书很快就发了下去。
各州府迅速运转起来,三个月后,明朝大大小小宗室的统计名单就报了上来。
查一个老百姓不好查,查你一个王爷那就方便多了。
好家伙,一下子就冒出好几万人。
那些明朝诸侯得知当今皇上要统计他们,个个喜极而泣,以为苦日子熬到头了。
大伙兴高采烈地把名字报了上去,有的人已经开始从地洞里翻出曾经藏起来的服饰,大模大样地穿起来,准备继续接受朝廷的供养。
不过,洪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查清之后二话没说,全部夺了他们的封号,贬为平民。
为了防止出现叛乱,洪兴还贴心地把他们互相调换。
朝廷报销路费,让官府派人把他们送到新地方,重新开始新生活。
不听话的,好办。
洪兴在南京新开了一家“南京机械制造局”,把那些不听话的刺头全部拉去打螺丝。
就这样,传了两百多年的“养朱制度”,就此土崩瓦解。
解决了自家人,洪兴的大刀并没有停下来。
因为还有一批人,此刻还在等着他去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