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耶,等了好久终于等到我写这个了!
一号上架喽!
照例先卖惨——
求求大家可怜我这个扑街吧!到现在收藏都没过两千呢(///ˊㅿˋ///)
然后就说下这本书。
起点历史文里面写明朝的太多了,特别是穿越成崇祯力挽狂澜的,所以最开始我都不想写这个题材,换成其他朝代的稀罕一点,奈何受限于各种资料,明朝都看得我头大了,更别说更远的那些朝代。
然后看资料看多了,始觉得崇祯这个皇帝的确有点意思。
他上位之后除阉党、清财政(让下面汇报收支并签字确认的确是崇祯搞的)、整兵备(勇卫营的成立),放在很多时候,的确称得上是一位明君。
但历史的玩笑就是,让他的种种措施没有匹配到正确的时间,加上崇祯本人性格有问题,使得他的努力和结果呈现反比——
崇祯本人的性格和执政,明末学者在总结的时候,就是“急躁”,而且一些其他资料也显示,崇祯本人对自己特别有信心。
登基二月而退魏忠贤,东林党大佬韩爌不想事情扩大化(从韩爌本身经历来说还算个正常官员),所以只给了五十来个人,但崇祯驳回又驳回,最后把处理官员人数增加到了258人,并对地方官员大加株连,搞的崇祯元年官员缺位严重,税收都没收上来多少。
私下里崇祯对自己的后宫也有一定表现,比如周皇后和田妃不和,就打小报告说田妃跳舞跳的好,也不知道平时在家里学什么(大家闺秀很少学这种魅惑之技能),崇祯由此大怒,把田妃训斥了一顿,然后把田妃家人叫到皇宫里来也骂了一顿,搞清楚只是田妃后妈出身青楼,顺手教了继女一些后,这才平息。
有一次臣子把他比作了汉文帝,本来是马屁之言,但是崇祯听了十分的不高兴,他认为汉文帝只是一个中上等的皇帝,觉得那汉文帝和自己比不值一提。还有一次辅臣提到了唐太宗,崇祯帝说:“唐太宗扫荡群雄,我自愧没有那样的才能;但要说到闺门无序,家法败坏,我还羞于与他相提并论呢。”、德璟奏:“昔唐太宗恶魏征直谏,几欲杀他,入宫尚说须杀此田舍翁。皇后具服贺曰:‘君仁则臣直。’”语未毕,上遽曰:”唐太宗,朕所不如,若闺门德行,朕亦不学他。”
【德璟奏:“皇上是尧舜,安肯学唐太宗,只唐太宗巧于取名。”上曰:“如何巧于取名?”德璟对:“人臣敢言的用之,则名在人主,罪之则名在臣下。太宗本不喜魏征,故优容他,以自成其名。”上意颇回,诸辅臣复缓解之,上遂举笔抹去「刑部议罪」四字。】
对臣子骤起骤斥,韩一良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韩一良上疏说“陛下你天真,很多官员都贪污,你很难搞的”,然后崇祯就让韩一良把那些贪污官员全说出来,韩一良不敢,就把韩一良罢免了。
刘鸿训背后抱怨了下又是个小皇帝,国家难为,就把老刘弄到边疆,最后老刘在一次抵御蒙古扣关时捐躯了。
对圆嘟嘟更不用说,爱的时候特爱,恨得时候特恨,但圆嘟嘟没挡住其实也跟崇祯政策有点关系。
圆嘟嘟本身历史争议大,喜欢吹牛皮放大话,做事之前就把话说出来了,后面不好意思认错,就硬着头皮去干,有些措施失当,但大体还是有些眼光的。
比如说吹了“五年平辽”后,圆嘟嘟去了关宁,就反应自己吹牛皮吹得有点猛了,请求皇帝赏赐下左翼蒙古,好让他们别投靠后金,免得绕路。
然后崇祯把当年对蒙古的抚赏给停了,赶上小冰河时期草原上没了明朝撒钱根本活不下去,喀喇沁就带做带路党,引发了“己巳之变”【束部在这一时候没跟着一块入关劫掠,反而去掏了下后金,气的皇太极破口大骂,奥巴本部也没有跟着皇太极干,自己在草原上玩黑吃黑,所以这一事实的蒙古的确正处在摇摆期间,是可以拉拢一下的】。
圆嘟嘟看着皇帝不肯给钱,就提议加上蓟镇军备,起码要防一手。
然后崇祯就在蓟镇三协搞了大裁军,直接把蓟镇本就薄弱的军事力量给削得见头骨了。
……
除此之外,天灾也让崇祯的统治更加悲剧,然后崇祯在面对天灾,需要救济时的表现,也是舍不得花钱。
大家都知道李自成是怎么失业的。
而与此同时,崇祯一边不对百姓进行赈济,一边大力夸赞自己叔叔福王,说他是“忠王”Σ(|||▽|||),没有及时抑制权贵。
薛国观出主意,还愿意主动给皇帝背黑锅当打手,被崇祯砍了。
卢象升这个战死的更不用讲。
而好不容易在一番折腾下,流民起义军快被平定了,又迎来了极为罕见的大旱灾,从直隶一路蔓延到河南淮河地区,直接击溃崇祯的希望,随后起义军又起,明朝也再无镇压之力。
总而言之,
崇祯作为末代皇帝,要真什么都不做,明朝指不定还能多活一段时间,拖到他儿子那辈才灭亡。
奈何时运不济,人力不支,天灾人祸不断,崇祯本身性格有问题,使得甲申国难时,大明皇帝为我们上演了一场著名的“绳艺”。
实在可悲可叹。
不过明朝两百多年,亡国也就亡了,最令人悲痛的是神州陆沉,再蔓胡腥,致使近现代各种凄惨。
唉๑•́₃•̀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