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打开中国地形图,你会发现我们的祖国山峦起伏,除了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三大平原以外,就没有多少大片平地。而在中间靠下方的位置,你会找到一块面积不算小的平地,这就是四川盆地,古称蜀。

在上古时代,蜀地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在战国中期,秦惠王在战略选择上遇到一个难题。他既想先伐韩国,控制周王室,“挟天子以令天下”,又想征服位于秦国后下方的蜀地,巩固秦国的国力。但是,先伐韩则怕国力不够,先伐蜀呢,又不忍放弃伐韩、控制周王室这件风光的事情。

于是,他找来大臣张仪、司马错商议。张仪建议先伐韩,韩国临近周王室,那是天下重器所在。一旦控制这个地区,手握九鼎,足以名震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而蜀地偏远穷困,况且离中原太远,拿来也意思不大,“不足以成名”。

司马错却说:“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也就是说,王业这个东西,不是强求能求来的,而是你国家广大、人民众多、政治清明、兵强马壮,然后自然会实现的事情。与其到韩、周的地方,去抢天下人都关注的热点地区,用非常大的力气,招来天下的嫉妒、怨恨与攻击,不如深耕基础,拿下容易搞定的蜀地,把秦国西南方的战略要地巩固扎实,这样国力强劲,自然可以雄踞天下。

秦惠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举兵伐蜀,十月而取,于是“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秦国的国力从此大增,而且占据了对于最强对手楚国而言的上流位置(古代战争中运输至关重要,因此河流的上流往往意味着更强的运输和补给能力),从此甲于天下诸侯。

从这个历史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秦惠王没有选择最热点、最吸引眼球、名声最大的事情去做,而是选择了相对容易,但是更有助于巩固根基的行动,因而奠定了秦国的百年基业。其实,人心与社会的根本逻辑千年不变,在投资中,我们也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到底是要做对投资组合的长久价值有利的事情,还是做最热点、最让我们热血沸腾的事情?

举例来说,在2015年以小盘股、创业板泡沫为主的A股市场结构性泡沫最热火的时候,投资者如果能坚持价值,买入最有价值的公司,好好经营自己的“蜀地”,不去争夺天下最热点的资产,那么在之后的一两年中,虽然市场指数下跌了不少,但是价值股的跌幅却十分有限,有不少甚至在一两年里就创出新高。

又比如说,当投资者在阅读资讯的时候,市场上每天最容易得到的、流传最广的、关注度最高的信息,往往来自新媒体上铺天盖地的热点文章,其次是传统报纸、杂志、电视上的评论观点。至于上市公司的原始公告,恐怕看的人就不是太多,而像沃伦·巴菲特、霍华德·马克斯、彼得·林奇这些投资大师撰写的经验总结,恐怕经常拿出来看看的人就更少。

但是,新媒体上点击上万乃至几十万的文章,往往只是市场情绪的反映,是因为大众对一件事情关注,它才被抛上云霄的,它本身往往只能告诉你现在什么最热门,不能告诉你如何寻找下一个投资机会。因此,这些大家看得最多的东西,往往正是最没有用处的。而原始公告经常是发掘投资机会的绝佳场所,投资经典文集则是投资智慧的最优载体,这二者才是一个优秀投资者真正的“蜀地”。

再比如,在挑选股票时,即使是看基本面的投资者,大多数也都非常关注短期的公司业绩变动,比如签订了大的合同,当期财报增长,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等等。殊不知,这些短期的关注点虽然很吸引眼球,常常占据新闻报道的头条,但是和公司的长期价值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公司的长期价值,往往来自更加基础的东西,比如产品的不可复制性如何、产品对客户的作用和产品价格的比值如何、行业是否存在潜在的技术换代等。只有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才会决定公司的长期基本面是否优异。

所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管是治理国家、经营企业、投资资本还是修身养性,最重要的不是去争抢最风光、最热点的东西,而是扎牢根基、打好基础,如此,则所求的目标自然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