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坐吃山空 总有尽头

8月1日。

“很好看吧?”见小姑娘看呆了,吴师傅很是骄傲。

周铜说不出话来,这不是“好看”能够形容的景象。

经过人们几十年的辛勤劳作,这里的开发早已结束,山间的铜已进入千家万户,摇身钻进无数人的手机和电脑里,成为生活水平提高、经济飞速发展的引擎之一。如今的西区只剩自然的遗迹。

周铜眼前的山体被剥去了外衣,只剩下斑驳的石堆,不见青黄。那情形,实如蝗虫过境后的农田,一片狼藉。

怪的是,这片山地让人第一时间想起的却不是“满目疮痍”“触目惊心”这样的词。

因为,稍稍抬高视线,周铜发现,这片山野实在广阔,又并非杂乱无章。放眼四望,除去单个矿坑内的石堆无人收敛外,山林中人工改造的痕迹十分工整,高低起伏,被凿出的道路也最大限度地维持了原有地形。从大处看,西区矿山形态线条根根分明,看上去井井有条,更容易让人想起连绵的梯田、茶园,或是人工种植林。尽管,它们除去由人工大力打造外,并没有更多共同点。

它不是好看,是让人无法忽视的壮观。

“真大……”周铜小声说时,脑海飞快闪过一念——当年西区的矿石,卖了很多钱吧?继而心头浮出隐约的不忿,她却完全不知道为什么。

“我们青谷可是全国都排得上号的,这一代接一代的人都靠它活,不大怎么行?”吴师傅说着说着,忽然问了一个不大相关的问题,“你说这里能做成地质公园吗?”

“嗯?”

吴师傅指了指眼前空荡荡的矿坑,解释:“我听说,好些矿山石头挖完之后,做成地质公园,很受游客欢迎。你们搞投资的人懂得多,你看青谷能不能做地质公园?”

“这我倒不知道。“周铜意外能从他口中听见这番话,忍不住问,“想不到你也会考虑这样的事情。啊,你是股东吗?”不然,一个员工哪里犯得着操这份老板心。

吴师傅被她说得有点臊:“哪里哪里,我就是普通工人,平时爱瞎想。不过……”

说接下来的话时,吴师傅忧心忡忡的:“虽然我是个工人,矿场赚多赚少跟我没关系,几代人下来,我们一家人早就习惯了给矿场打工,没别的生计。可道理我是知道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总有尽头。有时候我会想,我爷爷我爸吃西区,我吃东区,我儿子这辈吃南区,到我孙子那辈,他们吃什么?有人说,很多由矿起家的地方,矿一旦挖完,那里的经济就垮了。可只要规划得好,有些地方石头挖完了,照样能发展得好。”

说到后面,吴师傅显然陷入了某种杞人忧天的情绪困局中,跟先前的热情轻快全然不同。

周铜看不得他连声叹气,便说:“西区是我见过壮观的矿场,做地质公园应该问题不大。”

吴师傅语带忐忑:“真的?”

“真的。”

听了周铜的肯定,吴师傅高兴了,笑:“你说这话,我就放心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让我孙子招待你们。”

西区很壮观,很美,改成公园没问题。可游客来不来,就难说了。海滩那边好不容易搞出点名堂的旅游业不就是因为青谷的丑闻凉得差不多了?

这么想着,周铜好心建议:“吴师傅,你既然知道靠矿场过活不长久,怎么不让后辈去学学别的本事,走走别的路呢?”

吴师傅摊手,无奈地说:“没那个条件啊。这么多年,大家都是靠给矿场打工过日子,在家里能做的生计也是围着矿场的。稍微想做点别的,就得背井离乡,人要到别处生根发芽,多难啊……人家说,当干部好,当青谷的干部更好。只要考上编制,不但职级天生比周围同水平县里的人级别高半级,往上爬、往外面调也比别人容易。这条路好,可也得家里有能读书的好苗子才上得了道。我们家没有……”

罗蝶燕站在一个深而大的坑沿招手,附近有施工队。周铜走下山岗,跟她汇合,尾随其后的吴师傅正要表达不满。

罗蝶燕先笑着道歉了:“不好意思啊,吴师傅。我天生分不清东南西北,一不小心跑到这里来了。矿山可真大,我走了很长一段路都没见到人,空空旷旷的吓死了。这不,好不容易看到人,我生怕乱走又迷路了,才让您找过来。吴师傅可千万别生气。”

伸手不打笑脸人,吴师傅的牢骚被堵在嗓子眼,肚子里的火气发不出来,最后生硬地说:“亏你运气好,西区今天留了人,不然我可找不着你。”

“是啊是啊,多亏了吴师傅。”

“好了,往后跟着我。这山里大得很,野东西多,你再丢了,谁也找不回你来。”

罗蝶燕连连称是,起脚跟着吴师傅走。

周铜却迈不动步子了,拉住一个穿着工作服的人:“你们干什么呢?”开采殆尽的西区荒废多年,凌乱的石堆处甚至能看到杂草,照道理不该有施工队。

工人看了一眼吴师傅,不言语。看来吴师傅在矿场还不是个普通工人。

周铜回头换个人问:“吴师傅,不是说西区的铜已经挖完了吗?怎么还有个施工队?”

吴师傅答:“是这么回事,前段时间有个叫什么焦点的节目说厂里排污不达标,要我们停工整顿……”

“后来这事不是解决了?”

比起罗蝶燕,吴师傅对周铜和颜悦色多了,话被打断也不见不耐烦:“当时只解决了一半。小周老板请人做了一套污水处理的方案交上去,才暂停了处罚。我们得在一个月内完成改造、投入使用,这事情才过去。喏,这块施工就是方案的一部分。”

吴师傅说他们和施工队所在为矿场西区边缘,距离排放管道不远。

原本污水排放管道起至中央区,终于矿场的西南角,污水只在出水口稍加处理(新闻中的小柴油机),便直接排放出去。青江下游的水因此被污染。

周硼的改造方案,是在污水流出矿山前,对它做彻底的清洁处理,主要措施是建污水处理厂。其中的重点环节为沉淀池。周硼因地制宜,将污水处理厂选址在空间较大的西南角——由采矿挖出的深坑是天然的蓄水池,改造后能成为天然的沉淀反应池。

“原来如此。小周老板真聪明。”罗蝶燕赞。

周铜问:“下去走走没问题吧?周太太最近状态不太好,拍张小周老板的心血给她,也许能让她好过一点。”吴师傅没说什么。

周铜打开手机的取景框,绕着施工的深坑走了一圈,越接近最低点,心跳越快。

就在刚刚,她好像明白污水改造计划书为什么会在那叠资料里了。

她们先前还发愁,周青谷的遗书只说了西区,山里矿坑又这么多,进矿山以后要怎么找照片拍的那个坑。现在一看,哥哥应该是将沉淀池安排在周青谷的埋尸处,才会把计划书和照片、遗书放在一起!

哥哥的照片中央是一个椭圆形的步道,有人由近及远地做上了标记,杂草、石块或木棍,指向椭圆的中央。眼前这个坑里虽然蓄上了近期的雨水,周围多了施工的人群、设备,也少了指路的小标记,但坑的形态与照片十分接近,尤其是从刚才高处的角度看。

周铜盯着取景框里的东西,她越向下走,画面中央图案越接近照片中的椭圆形。到了最低点,她兴奋地拍下一张照片发给罗蝶燕,就是这里!

然而,罗蝶燕很快回她:我刚才下去过了,不是这个。你仔细看,背景不一样。你拍的照片山体背后是空的,但周硼的照片后方有阴影,应是远处有山群。

周铜抬头看天,今天天气晴朗,无雨无云。她又看了看照片取景的视角,不仅照片的背景空白,人眼可见处依然是空无一物,所以,不是天气的原因,也不是拍摄视角的原因。

她心不在焉地往回走,灰心地想,西区这么大,哪儿哪儿都是陈年矿坑,如果坑不是施工的这个,她们得到何年何月才能找到哥哥那个?这死老头既然是认错,要让人家入土为安,为什么不写清具体地方?折腾人!

走着走着,她脚下一滑,幸亏有块石头挡着,人才没摔进坑里。

等等,石头?下面垫着布条的石头?

周铜走的路是两个矿坑的中间地带,她在的地方不仅是左侧施工矿坑边沿的最低点,更是右侧无名矿坑边沿的最低点。右侧坑沿的布条因为连日暴雨被泥沙掩了一半,她没看清,才被绊住了。

她低头往坑底看去,垫着布条的石头往下,是哥哥照片里的那条有标记的路?她再次拿起手机对准右侧,不断调整手机的角度。渐渐的,标记线,有了,椭圆形状,有了,山体远处的灰色背景,有了!

周铜快步走到高处,回到吴师傅和罗蝶燕身边,故作平静:“这地方拍照很好看,忍不住多拍了一会儿。”

罗蝶燕站在高处,把周铜的小动作尽收眼底,而且比周铜看东西的角度又高一点。原来,她们所在的地方相当接近西区边缘,但工人正在施工的并不是西区最边缘的矿坑,周铜最后拍的那个才是。

等周铜回来,她问:“吴师傅,那边才是西区最边缘的地方,修沉淀池为什么不在最边上修,反而要修在倒二的坑里?选在这里,对西区的风光影响更大吧?”

还真这么回事,吴师傅被问住了,然后他想起来了:“小周老板说,最边上的矿坑太小了,处理不过来每天产生的污水。既然要花钱修,宁可修得有余裕,也千万不能不够用。”

原来是这样,哥哥不是先发现埋尸地,才把沉淀池安排在这里。而是先设计排污管道时,才误打误撞发现了埋尸地方。并且把沉淀池挪了窝,没在方案设计图原本标注的地方安排施工。周铜想通了,这么一来跟周老头的遗嘱也能对上。他光说尸体埋在西区,不说明具体在哪,本来就怪。可如果是西区最边上,的确不需要多说。

西区之行结束了,他们进矿场找埋尸地的目的也已经达到。

趁吴师傅走在前头,周铜悄悄跟罗蝶燕商量:“我们现在直接出山,然后找那两个警察就行了吧?“

罗蝶燕却说:“不着急,再逛逛。我觉得,矿场的问题不只是周硼那个坑。”